作者:叶毓睿,区块链IT基础设施专家;

《软件定义存储》作者;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联席秘书长(兼)



摘要:

1、1990年,钱老建议VR译成灵境,灵境包含多种人机交互技术,极大提高人的创造力

2、1992年,钱老思考大成智慧(Meta Synthetic),提出“大成智慧工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把古今中外千亿人的头脑组织成一个伟大的思维体系,复杂超巨型系统“大成智慧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1995年钱老断言,人工智能世界将出现人·机结合的新人类


在钱学森诞辰110周年(2021年12月11日)即将到来之际,11月26日人民网教育频道发表了《冲上热搜!钱学森30年前给虚拟现实取名“灵境”》,并且附上了数张钱老亲笔信的图片,让人不禁为之一亮。钱老不愧是战略科学家,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类似元宇宙的概念。而且“灵境”这个词汇非常好,有中国特色。


在笔者看来,“灵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虚实融合,但又有别于人造的物理实境。仔细想一想,灵境,不就是当下Metaverse(元宇宙)要描绘的图景吗?下面笔者不揣浅陋,结合钱老后来和戴汝为院士提出的大成智慧(Meta Synthetic),谈一谈如何理解钱老提出的"灵境",也即二三十年前中国顶尖科学家眼里的元宇宙,欢迎大家指正。


当下,元宇宙的概念刚刚兴起,虽然不同的人对元宇宙的定义和看法都不一样。但多数人都认可,元宇宙是一个虚实融合的,采用各种交互技术也即具有多维感受的一种虚拟世界


当然,毋庸讳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任何概念及其内涵都有可能不断地丰富或进化。


例如,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与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秘书长何超合著的新书《元宇宙》中提到:元宇宙集5G、VR、AR、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之大成,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并将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互联网变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并且指出,元宇宙的本质特征是“五大融合”,即: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生活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数字资产与实物资产深度融合以及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深度融合。


再如,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表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我在2021年11月23~25日举办的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的演讲《元宇宙与区块链IT基础设施》提到: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基础,虚实融合的,由创作者驱动的,共创、共治、共享的数字新世界,简称多维共创互信网


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90年,不用说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了,连WWW (World Wide Web)都还没出现。


在钱老1990年11月27日致汪成为同志的信件中,提到“Virtual Reality”此词中译,可以是:“

1、人为景境(不用“人造景境”,即是中国园林了),

2、灵境。

我特别喜欢“灵境”,中国味特浓。

如下图1。

叶毓睿:如何理解钱学森的灵境元宇宙和大成智慧?_人工智能

图1




1993年7月3日,钱老致汪成为同志的信件中表示:“

“灵境”技术及多媒体能大大拓展人脑的知觉,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历史时代要开始了!我们应该高兴呵!

如下图2。


叶毓睿:如何理解钱学森的灵境元宇宙和大成智慧?_科学技术_02

图2




1994年10月10日,钱老在给戴汝为同志汪成为同志钱学敏同志的信中提到:“

我近读汪成为同志写的《灵境是人们所追求的一个和谐的人机环境,一个崭新的信息空间(cyberspace)》颇有启发。还看了《高技术通讯》1994年9期39页-43页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曾建超同志及石定机同志写的《虚拟现实技术及系统》。钱学敏同志则多次在她写的文章中提到灵境技术与大成智慧的关系。由此引起我的一个想法:灵境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的又一项技术革命。它将引发一些列震撼全世界的变革,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

如下图3。

叶毓睿:如何理解钱学森的灵境元宇宙和大成智慧?_区块链_03

图3




在这封信里,钱老还有一个手绘图的附件。如下图4。

叶毓睿:如何理解钱学森的灵境元宇宙和大成智慧?_科学技术_04

图4




1998年6月18日,钱老就virtual reality的定名问题致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出用“灵境”是实事求是的。他说,virtual reality是指用科学技术手段向接受的人输送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以至嗅觉的信息,使接受者感到如亲身临境。这临境感不是真的亲临其境,而是感受。“灵境”比“临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所以用“灵境”才是实事求是的。

如下图5。

叶毓睿:如何理解钱学森的灵境元宇宙和大成智慧?_人工智能_05

图5





以笔者之见,从这可以看出,钱老的灵境元宇宙有如下特点

1)灵境不是人造的实境,是虚境。也即虚拟的世界。中国园林,虽然有人造的假山假水、亭台楼阁,不是灵境。

2)灵境拓展人脑的知觉,将开创新的历史时代。

3)灵境追求人机和谐,是新的信息空间/cyberspace/大成智慧

4)灵境包含多种人机交互技术,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让人感到身临其境。意味着有多维感受

5)灵境推动极大提高人的创造力,启示了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新理论,推动思维科学的形成。

6)信息网络(现在看来包含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助力形成大成智慧(现在看来过程中,智算时代或智能新时代是应有之义),将促进科学大发展和文艺大发展


钱老的思考和观点也在不断完善、突破,他留下的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如果我们有条件研究更多的材料和信息,我相信大家会逐步发现,依托于钱老的灵境元宇宙,能够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元宇宙体系。而钱老寄予厚望的大成智慧,其实已经超越元宇宙,包含了古今中外全部智慧的结晶。

如图6。

叶毓睿:如何理解钱学森的灵境元宇宙和大成智慧?_人工智能_06

图6




1992年8月27日,钱学森致信王寿云最早提出“大成智慧工程”的概念,英文是“Meta Synthetic Engineering”,其中,“Meta”对应“大”(可见不是一般的“大”),“Synthetic”则是“合成物”的意思,“大成”就是“Meta Synthetic”。


10月10日,钱学森致信钱学敏:“大成智慧工程”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综合古今中外上万亿个人类头脑的智慧。19日,钱学森致信戴汝为:“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我们是要把古今中外千亿人的头脑组织成一个伟大的思维体系,复杂超巨型系统。可否称之为‘大成智慧工程’?”


11月8日,钱学森致信钱学敏指出:“智慧的社会表现是人的思想品德”,“智慧又是‘大成智慧工程’的内涵”,大成智慧工程还要扩展,包括文化事业的实践经验所产生的智慧。要“从科学技术体系扩展到智慧体系”


11月13日,钱学森在《关于大成智慧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大成智慧学”的概念。他认为“大成智慧学”是对“大成智慧工程”理论的提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既要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性智”,又要有科学技术方面的“量智”,才是大成智慧学。”


1995年10月23日,在给戴汝为、钱学敏的信中,钱学森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工作是人·机结合的一项‘大成智慧’工程!……我们一旦进入这样的人工智能世界,人类也跟着改造了,将会出现一个‘新人类’,不只是人,是人·机结合的‘新人类’!”


1996年3 月1日,在给汪成为的信中,钱学森指出:“从灵境系统开始的这种结合则是融合,是把人‘神化’了,成为‘超人’!‘超人’的感受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观,成‘仙’了!这真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大革命,就如人类有了语言、文字!这将是21世纪后半叶的事。


以笔者之见,从上述信件可以看出,钱老的思考高瞻远瞩,揭示了人类未来将要经历的图景。

1)  大成智慧工程不仅包括科学技术体系,还包括文化事业的智慧

2)  文学艺术方面的“性智”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量智”,其实对应的就是感性和理性。这意味着大成智慧同时考虑到了人的感受、情绪、体验和精神需求,和科技发展的逻辑、推理、智能和规则约束

3)  大成智慧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  人工智能世界将出现人机结合的新人类

5)灵境助力的人机融合,使得人类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大到宇宙的演化,小到微观世界的观察

6)从灵境到大成智慧,这样的变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犹如人类创造语言和文字。


在笔者看来,语言和文字促进了人类之间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分享和传承,使得新一代人能够站在旧一代人的肩膀上,迅速地感知和适应物理世界,并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工协作,从而让更多的人,能更高效和更广泛地实现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而灵境和大成智慧工程,意味着新人类,以智能的方式,快速学习和融入物理和精神世界,也即虚实深度融合,以实养虚,以虚促实,让更多人能更低成本更便捷的丰富人生的体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还包括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富裕;尽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多方面需求多层次需求,有条件先满足高层次需求的,帮助更多人有机会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灵境和大成智慧工程,也意味着新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加速创新,改造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完成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达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