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管理

指标管理包含具体的管理要求、分析内容,是数据分析的腰,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呈上承接决策的方向、管理的思路,启下具体的可视化应用体系和数据体系的落地。

指标管理主要由指标清单、维度清单和指标维度构成。

指标清单记录所有的管理指标的定义、管理阈值、计算逻辑、取数逻辑等,比如销售额、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额等。可以按照业务模块等角度划分类别,便于管理。

维度清单是对指标的观察角度,和指标清单类似,也包含维度的定义、维度的层次、数据逻辑、取数逻辑等。比如时间维度包含年、季、月、周、日、时。

指标维度是记录指标和维度的关系,各类管理指标主要通过何种维度来观察。从业务上用于了解观察的角度和内容,从技术上用于构建可视化结构以及数据结构。按照指标/维度布局矩阵结构,仔细分析指标维度矩阵,将指标按照业务流程排序,将维度按照通用到专用排序。

指标清单的主要内容:

  1. 基本信息:这里记录指标的名称,主题分类等。和前面的业务过程、业务绩效中的分类等对应。
  2. 分析理解:主要理解指标的含义、特性、主要的分析维度等,通过这个能够深刻认识指标的价值。
  3. 样式:指标的数据样式,是具象化的指标信息,包括示例、单位、精度等。
  4. 处理逻辑:实现指标所需要掌握的信息。处理逻辑包括阈值、计算公式、条件筛选、更新频率等,这个部分是指标工作量最大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部分。
  5. 数据源:数据来源的数据库、表、字段,以及记录数据量,用以技术方案判断相应的性能要求。

数据服务平台指标管理_多义

数据服务平台指标管理_数据_02

指标管理过注意事项:

  1. 在理解业务过程之前充分理解指标的含义、结构,以及整理方法,以便于理解业务时不遗漏指标的信息。
  2. 将业务调研过程中搜集到的报表信息整理到指标体系说明书中,并做好清洗的工作。
  3. 将业务绩效地图中的指标内容按照结构沉淀到指标体系说明书中,和前期指标信息整合,梳理重要性、优先级。
  4. 待指标名称等核心信息清晰后,逐个完善每个指标的数据详细、计算逻辑、控制阈值,数据源等详细信息。调整过程中,按照主题分批分步骤细化,各个角色都参与进来,排好任务计划。
  5. 定期酝酿梳理、查缺补漏、回顾复盘。确保指标体系和业务实际保持同步。

  

数据服务平台指标管理_计算逻辑_03

指标管理标准:

  1. 指标定义应全局一致、统一口径。指标名称一名多义、多名一义的信息混淆,造成大量的无效沟通成本甚至错误。同一个指标应该在企业内部尽量保持唯一,尽量不要出现销售额(A事业部),销售额(B事业部),这些一名多义的方式会从下到上对业务分析造成困扰。若实在由于各事业部间的同一指标的口径难以统一,那就要做好不合并、分开统计分析的准备。这类事项要在两个事业部之上的权力单位确定。
  2. 指标计算逻辑应尽量简化。企业中关注的重要指标有时会随着不同部门的要求持续修改定义,或者不断更新计算的数据范围,造成指标计算逻辑、取数范围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计算成本过高甚至无法计算。比如计算销售额时要排除取消订单,但是某个区域的取消订单还需保留、某种类型的订单需要排除等复杂逻辑,最终将指标计算公式变得异常复杂,极大增加了计算的成本,且导致计算困难和错误。这类局部视角的管理思路放到统一的平台上来落地,会是管理的噩梦,不仅对项目造成影响,更多的是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降低了管理效率。
  3. 指标内容较多,先整体后局部。先梳理指标条目,再梳理指标的详细内容。这里的详细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
  4. 指标体系是数据资产的关键组成,是数据目录的信息基础。数据目录核心就是对于数据指标体系的结构化展现,合理化管理,便捷化应用。我们推荐在建设初期就引入数据资产目录,利用此工具来实施和维护BI的指标体系,一来实施时更加高效,二来缩短学习曲线,能够减少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
  5. 指标体系要关注建设,更要关注维护。指标体系在BI建设初期梳理,且会随着业务发展持续变化。比如随着市场的变化、领导的变更等原因,指标定义、计算逻辑和管理要求会随之变化等。要能够持续维护指标体系,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反应业务的情况。这也是确保BI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数据服务平台指标管理_数据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