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我们需要把磁盘中的某个文件内容发送到远程服务器上,
那么它必须要经过几个拷贝的过程,。
从磁盘中读取目标文件内容拷贝到内核缓冲区
CPU 控制器再把内核缓冲区的数据赋值到用户空间的缓冲区中
接着在应用程序中,调用 write()方法,把用户空间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内核下
的 Socket Buffer 中。
最后,把在内核模式下的 SocketBuffer 中的数据赋值到网卡缓冲区(NIC Buffer)
网卡缓冲区再把数据传输到目标服务器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从磁盘到最终发送出去,要经历 4 次拷贝,而
在这四次拷贝过程中,有两次拷贝是浪费的,分别是:
从内核空间赋值到用户空间
从用户空间再次复制到内核空间
除此之外,由于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切换会带来CPU的上线文切换,对于CPU
性能也会造成性能影响。
而零拷贝,就是把这两次多于的拷贝省略掉,应用程序可以直接把磁盘中的数据
从内核中直接传输给 Socket,而不需要再经过应用程序所在的用户空间,如下
图所示。
零拷贝通过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技术把文件内容复制到内核空间中
的 Read Buffer,
接着把包含数据位置和长度信息的文件描述符加载到 Socket Buffer 中,DMA 引
擎直接可以把数据从内核空间中传递给网卡设备。
在这个流程中,数据只经历了两次拷贝就发送到了网卡中,并且减少了 2 次 cpu
的上下文切换,对于效率有非常大的提高。

所以,所谓零拷贝,并不是完全没有数据赋值,只是相对于用户空间来说,不再
需要进行数据拷贝。对于前面说的整个流程来说,零拷贝只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拷
贝次数而已。
在程序中如何实现零拷贝呢?
在 Linux 中,零拷贝技术依赖于底层的 sendfile()方法实现
在 Java 中,FileChannal.transferTo()方法的底层实现就是 sendfile()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 mmap 的文件映射机制
它的原理是:将磁盘文件映射到内存,用户通过修改内存就能修改磁盘文件。使
用这种方式可以获取很大的 I/O 提升,省去了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复制的开销。
以上就是我对于 Kafka 中零拷贝原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