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配置
bind 127.0.0.1 #绑定可访问的ip 默认本机访问,如果bind选项为空的话,那会接受所有来自于可用网络接口的连接,也可以绑定指定ip访问
protected-mode yes #是否受保护 默认开启
port 6379 #端口
timeout 0 #设置客户端连接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当客户端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出任何指令,那么关闭该连接。默认值为0,表示不关闭
tcp-keepalive 300 #单位是秒,表示将周期性的使用SO_KEEPALIVE检测客户端是否还处于健康状态,避免服务器一直阻塞,官方给出的建议值是300s,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周期性的检测
daemonize yes #后台运行 默认是no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配置PID文件路径,当redis作为守护进程运行的时候,它会把 pid 默认写到 /var/redis/run/redis_6379.pid 文件里面
loglevel notice #定义日志级别。默认值为notice,有如下4种取值
#debug(记录大量日志信息,适用于开发、测试阶段)
#verbose(较多日志信息)
#notice(适量日志信息,使用于生产环境)
#warning(仅有部分重要、关键信息才会被记录)
logfile "" #配置log文件地址,默认打印在命令行终端的窗口上
databases 16 #设置数据库的数目。默认的数据库是DB 0
always-show-logo yes #是否总是显示logo
#rdb持久化配置
save 900 1 #表示9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300 10 #表示30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0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save 60 10000 #表示60 秒内如果至少有 10000 个 key 的值变化,则保存
#如果你只是用Redis的缓存功能,不需要持久化,可以直接一个空字符串来实现停用:save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默认值为yes。当启用了RDB且最后一次后台保存数据失败,Redis是否停止接收数据
rdbcompression yes #默认值是yes。对于存储到磁盘中的快照,可以设置是否进行压缩存储,会耗cpu资源
rdbchecksum yes #默认值是yes。在存储快照后,我们还可以让redis使用CRC64算法来进行数据校验,但是这样做会增加大约10%的性能消耗,如果希望获取到最大的性能提升,可以关闭此功能
dbfilename dump.rdb #设置快照的文件名,默认是 dump.rdb
dir ./ #设置快照文件的存放路径 默认为安装目录
#主从复制配置
replicaof 127.0.0.1 6379 #主机的ip和端口号
masterauth 123456 #如果主机开启了密码 需要填写认证信息
#安全配置
requirepass foobared #redis开启密码安全
rename-command flushdb aaa #命令重命名 aaa就会替代flushdb命令
#客户端配置
maxclients 10000 #设置客户端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无限制
#内存配置
maxmemory <bytes> #设置客户端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无限制
maxmemory-policy #当内存使用达到最大值时,redis使用的清楚策略。有以下几种可以选择
#1)volatile-lru 利用LRU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2)allkeys-lru 利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
#3)volatile-random 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随机key
#4)allkeys-random 移除随机ke
#5)volatile-ttl 移除即将过期的key(minor TTL)
#6)noeviction 不移除任何key,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默认选项
#AOF持久化配置
appendonly no #不开启 默认redis使用的是rdb方式持久化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文件名,默认是"appendonly.aof"
appendfsync:everysec #aof持久化策略的配置;no表示不执行fsync,由操作系统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速度最快;always表示每次写入都执行fsync,以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everysec表示每秒执行一次fsync,可能会导致丢失这1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