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简介:

     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RFID基本组成:

射频标签物理上由三部分组成:标签(tag)、天线、读写器。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电子标签有用户写入区,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读写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RFID特点:

数据存储:与传统形式的标签相比,容量更大(1bit—1024bit),数据可随时更新,可读写;
读写速度:与条码相比,无须直线对准扫描,读写速度更快,可多目标识别、运动识别;
使用方便:体积小,容易封装,可以嵌入产品内;
安全:专用芯片、序列号惟一、很难复制;--唯一性
耐用:无机械故障、寿命长、抗恶劣环境。

RFID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由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激活,使得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调制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的处理;主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识别该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最终发出指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RFID的keya和keyb有什么用 rfid.h_工作原理

RFID分类:

根据有无电源而区分为Passive和Active两种:

Passive Tag (被动式):
Passive感应器本身并无电源,其电源是来自Reader,由Reader发射一频率使感应器产生能量而将数据回传给Reader,体积比较轻薄短小并且拥有相当长的使用年限,感应的距离较短。

Active Tag (主动式):价格较高,因内建电池,所以体积比Passive tag大,有使用之年限、较长的感应距离

根据频率的高低,大致上可分为LF、HF、UF三类:

低频率(Low Frequency):100~500KHz 低频率的感应距离较短以及读取速度较慢,以125KHz为主,穿透能力好;

高频率(High Frequency):10~15MHz 高频率的感应距离略长,读取速度也较低频率来的快,以13.56MHz为主;

超高频率(Ultra High Frequency/Microwave):介于850~950MHz(UHF)以及2.45GHz之间,感应距离最长,速度也最快,穿透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