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ync
# 实现文件的备份。
# 备份位置可以是当前主机,也可以是远程主机。
# rsync实现了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 可以做到:1.将本地主机的文件复制到另一个位置(本地、远程)。
#        2.将本地主机的文件推送到远程主机,页可以从远程主机拉取文件到本地。
# 使用模式:
# 1.shell模式:本地赋值功能
# 2.远程shell模式:可以利用ssj来实现数据的加密传输到远程主机
# 3.服务器模式:rsync工作在守护进程模式下
# 4.列表模式:ls
#
# 注意实现:
# 1.保证各个主机的时间一致(ntp)
# 2.实现文件的实时同步(rsync+inotify、rsync+sersync)
# inotify/sersync:将发生了改变的文件找出来
# 命令使用格式
# 一、本地模式:Local:  rsync [OPTION...] SRC... [DEST]
# -p:赋值文件过程中,保持文件的属性不变
# -v:显示复制过程中的信息
# -a:使用归档模式(不然就会跳过目录)
# -z:在传输过程中,以压缩方式进行传输
# -e:"shh [-p22]"指定我们所使用的传输通道
# -r:递归复制
# --delete:让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文件完全一致
# --exclude:在进行文件上传的时候,排除指定的文件

# 二、远程shell模式:
#         Pull(拉取):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         Push(推送):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 -e指定传输协议和端口,"/home/dir1"为本地目录,“root”远程的用户“10.0.0.5”为远程机子ip,“/tmp/”推送到哪里去
rsync -avz -e "ssh -p22" /home/dir1 root@10.0.0.5:/tmp/
rsync -avz -e "ssh -p22" root@10.0.0.5:/tmp/ /home/dir1

# 注意事项:
# 1.在传递文件的时候,会首先对比源和目的下的文件md5码,有更变才会进行传递
# 2.工作中通常都是rsync+ssh秘钥认证方式,目的是为了免密登录

# 三、服务器模式(后台运行)
# 准备:关闭selinux,关闭防火墙,配置时间同步
# rsync服务器模式是以模块的形式供其他机子同步和上传的,每个模块对应的是本地的一个目录,
#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rsyncd.conf文件来配置各个模块的参数,默认rsyncd.conf文件是不存在的,需要自己创建 
touch /etc/rsyncd.conf
# 配置参数帮助文档
man rsyncd.conf
# rsyncd.conf 的构成
    全局参数
    ...
    [模块1]
    模块参数
    ...
    [模块2]
    模块参数
    ...

# 参数分为全局参数和模块参数。模块参数可以写在全局参数(对所有模块生效)。
# 全局参数
    pid file:指定pid文件路劲
    lock file:指定rsync进程锁在文件的路劲和名称
    log file:rsync日志路劲和名称
    port:指定端口
# 模块参数
    path:指定备份目录的路劲
    use chroot:是否将用户锁定在home目录
    max connections:同时连接用户的最大数量
    read only: 只读。也就是只能拉取不能上传
    write only:
    list: 设置是否可以显示全部模块列表
    uid: 指定rsync进程以什么用户身份在后台运行(必须是系统,也就是必须保存在/etc/passwd)
    gid:
    auth user:指定访问模块需要使用的用户名,这里是虚拟用户的(保存在secrets file参数路劲)
    secrets file:虚拟用户名和密码的配置文件
    hosts allow: 白名单(客户端的ip地址),如果没有设置白名单和黑名单就代表所用客户端都可以访问
    hosts deny: 黑名单
    timeout: 指定空闲超时时间。
    exclude:指定排除哪些文件不进行上传,多个文件空格隔开,支持通配符(q* 12.txt)


例子:
uid=rsync
gid=rsync
use chroot=no
port=873
max connections=2
timeout=100
pid file=/rsync/pid/rsync.pid
lock file=/rsync/lock/rsync.lock
log file=/rsync/log/rsync.log

[web1]
path=/rsync/web1
read only=false
hosts allow=10.0.0.0/8
auth users=vuser1
secrets file=/rsync/rsync.passwd
list=false

[web2]
path=/rsync/web2
read only=false
hosts allow=10.0.0.0/8
auth users=vuser2
secrets file=/rsync/rsync.passwd
list=false

# 创建目录
mkdir -pv /rsync/web{1,2}
# 创建rsync运行的系统用户
groupadd -r rsync
useradd -r -s /sbin/nologin -g rsync rsync
# 启动服务。默认配置文件加载的是/etc/rsyncd.conf,如果需要加载其他:--config=/path/rsyncd.conf
rsync --deamon
# 重启(修改配置文件后需要重启)
killall rsync
ss -tnl | grep 873
rsync --deamon
ss -tnl | grep 873
# 检查rsync的端口(默认873)
ss -ntl | grep 873
# 创建虚拟用户的密码,该文件的权限一定要是600
vim /rsync/rsync.passwd
# 内容如下(一个用户一行):
vuser1:123
vuser2:123
# 修改文件权限
sudo chmod 600 /rsync/rsync.passwd
# 修改模块目录所属
sudo chown rsync.rsync /rsync/web1
sudo chown rsync.rsync /rsync/web2

# 客户端访问命令
#         Pull: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               rsync [OPTION...] rsync://[USER@]HOST[:PORT]/SRC... [DEST]
#         Push: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               rsync [OPTION...] SRC... rsync://[USER@]HOST[:PORT]/DEST
# 上传
rsync -avz /home/ vuser1@10.0.0.41:873:web1
# 拉取
rsync -avz vuser1@10.0.0.41:873:web1 /home/
# 密码:/etc/abc.passwd内容处了密码不能有其他内容,权限必须是600
rsync -avz /home/ vuser1@10.0.0.41:873:web1 --password-file=/etc/abc.passwd

# 补充
#    --delete 让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文件完全一致(注意:如果你是部分推送的是部分文件的话,那么服务端会将其他文件删除)
rsync -avz /home/ --delete vuser1@10.0.0.41:873:web1 --password-file=/etc/abc.passwd
#    --exclude 在进行文件上传的时候,排除指定的文件
rsync -avz /home/ --exclude=22.txt vuser1@10.0.0.41:873:web1 --password-file=/etc/abc.passwd
rsync -avz /home/ --exclude=*.txt vuser1@10.0.0.41:873:web1 --password-file=/etc/abc.passwd
rsync -avz /home/ --exclude={22.txt,23.txt} vuser1@10.0.0.41:873:web1 --password-file=/etc/abc.pass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