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被问到分布式id解决方案,一口气说了9种

在说解决方案之前,先说下什么是分布式id和分布式id解决了什么问题。

分布式id:数据库的id相信大家都知道,一般会作为主键索引,并且有序自增,所以mysql InnoDB引擎查起来才比较快,分布式id呢,见名知意,就是在分布式系统中所用到的id,随着业务的增长,往往因库表数据过大而需要分库、分表,这样继续使用自增主键就会出现主键冲突问题。一般需要一个单独的机制或服务来生成一套全局的ID,这样的ID也叫分布式ID。

分布式id的解决方案:在说分布式id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分布式id需要满足的几个特点

nagios分布式 分布式id解决什么问题_Redis

图片来自网络

全局唯一性:

不能出现重复的ID号,既然是唯一标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趋势递增:

在MySQL InnoDB引擎中使用的是聚集索引,由于多数RDBMS使用B-tree的数据结构来存储索引数据,在主键的选择上面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有序的主键保证写入性能。

单调递增:

保证下一个ID一定大于上一个ID,例如事务版本号、IM增量消息、排序等特殊需求。

信息安全:

如果ID是连续的,恶意用户的扒取工作就非常容易做了,直接按照顺序下载指定URL即可;如果是订单号就更危险了,竞对可以直接知道我们一天的单量。所以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会需要ID无规则、不规则。同时除了对ID号码自身的要求,业务还对ID号生成系统的可用性要求极高,想象一下,如果ID生成系统瘫痪,这就会带来一场灾难。

分布式系统唯一ID的实现方案

nagios分布式 分布式id解决什么问题_数据库_02

1.UUID;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标准型式包含32个16进制数字,以连字号分为五段,形式为8-4-4-4-12的36个字符,示例:550e8400-e29b-41d4-a716-446655440000,到目前为止业界一共有5种方式生成UUID,详情见IETF发布的UUID规范 A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UUID) URN Namespace。

优点:生成方式简单,无需第三方服务,可移植性好,性能非常高,本地生成,没有网络消耗。不消耗网络

缺点:像用作订单号UUID这样的字符串没有丝毫的意义,看不出和订单相关的有用信息;而对于数据库来说用作业务主键ID,它不仅是太长还是字符串,存储性能差查询也很耗时,所以不推荐用作分布式ID。

2 .数据库自增主键(单机/集群),其他服务每次查询此最新值

以MySQL举例,利用给字段设置auto_increment_increment和auto_increment_offset来保证ID自增,每次业务使用下列SQL读写MySQL得到ID号。

nagios分布式 分布式id解决什么问题_自增_03


优点:

非常简单,利用现有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实现,成本小,有DBA专业维护。

ID号单调自增,可以实现一些对ID有特殊要求的业务。

缺点:

1单机:强依赖DB,当DB异常时整个系统不可用,属于致命问题。ID发号性能瓶颈限制在单台MySQL的读写性能。

2配置主从复制可以尽可能的增加可用性,但是数据一致性在特殊情况下难以保证。主从切换时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重复发号。

3.集群环境下需要给每台设置步长,维护时可能需要停机。

3.zookeeper生成唯一ID

zookeeper主要通过其znode数据版本来生成序列号,可以生成32位和64位的数据版本号,客户端可以使用这个版本号来作为唯一的序列号。
很少会使用zookeeper来生成唯一ID。主要是由于需要依赖zookeeper,并且是多步调用API,如果在竞争较大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使用分布式锁。因此,性能在高并发的分布式环境下,也不甚理想。

4.号段模式

每次数据库保存起止ID位置,客户端请求时拿到范围后本地维护,用尽后再拿新的号段

优点:有序ID;性能较好;不强依赖数据库,自增下放至本机可自行维持一定时间;

缺点:很难保证ID不同号段的时间先后顺序(A服务先拿号段,却较后用完号段);容易造成ID空洞;

5.Redis生成ID

当使用数据库来生成ID性能不够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使用Redis来生成ID。这主要依赖于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也可以用生成全局唯一的ID。可以用Redis的原子操作 INCR和INCRBY来实现。
比较适合使用Redis来生成每天从0开始的流水号。比如订单号=日期+当日自增长号。可以每天在Redis中生成一个Key,使用INCR进行累加。

优点:
1)不依赖于数据库,灵活方便,且性能优于数据库。
2)数字ID天然排序,对分页或者需要排序的结果很有帮助。

缺点:
1)如果系统中没有Redis,还需要引入新的组件,增加系统复杂度。
2)需要编码和配置的工作量比较大。

需要考虑自增ID持久化问题:

RDB模式下快照未来得及持久化会出现ID重复。

AOF模式下不会ID重复,但会由于incr命令过多恢复数据时间过长。

6.雪花算法 推荐使用

这种方案大致来说是一种以划分命名空间(UUID也算,由于比较常见,所以单独分析)来生成ID的一种算法,这种方案把64-bit分别划分成多段,分开来标示机器、时间等,比如在snowflake中的64-bit分别表示如下图(图片来自网络)所示:
image.png

41-bit的时间可以表示(1L<<41)/(1000L360024*365)=69年的时间,10-bit机器可以分别表示1024台机器。如果我们对IDC划分有需求,还可以将10-bit分5-bit给IDC,分5-bit给工作机器。这样就可以表示32个IDC,每个IDC下可以有32台机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义。12个自增序列号可以表示2^12个ID,理论上snowflake方案的QPS约为409.6w/s,这种分配方式可以保证在任何一个IDC的任何一台机器在任意毫秒内生成的ID都是不同的。
这种方式的优缺点是:
优点:
毫秒数在高位,自增序列在低位,整个ID都是趋势递增的。
不依赖数据库等第三方系统,以服务的方式部署,稳定性更高,生成ID的性能也是非常高的。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性分配bit位,非常灵活。
缺点:
强依赖机器时钟,如果机器上时钟回拨,会导致发号重复或者服务会处于不可用状态。
应用举例Mongdb objectID
MongoDB官方文档 ObjectID可以算作是和snowflake类似方法,通过“时间+机器码+pid+inc”共12个字节,通过4+3+2+3的方式最终标识成一个24长度的十六进制字符。

根据这个算法的逻辑,只需要将这个算法用Java语言实现出来,封装为一个工具方法,那么各个业务应用可以直接使用该工具方法来获取分布式ID,只需保证每个业务应用有自己的工作机器id即可,而不需要单独去搭建一个获取分布式ID的应用。

常见雪花算法改造
7.百度(uid-generator)

uid-generator是由百度技术部开发,项目GitHub地址 github/uid-generator

uid-generator是基于Snowflake算法实现的,与原始的snowflake算法不同在于,uid-generator支持自定义时间戳、工作机器ID和 序列号 等各部分的位数,而且uid-generator中采用用户自定义workId的生成策略。

uid-generator需要与数据库配合使用,需要新增一个WORKER_NODE表。当应用启动时会向数据库表中去插入一条数据,插入成功后返回的自增ID就是该机器的workId数据由host,port组成。

对于uid-generator ID组成结构:workId,占用了22个bit位,时间占用了28个bit位,序列化占用了13个bit位,需要注意的是,和原始的snowflake不太一样,时间的单位是秒,而不是毫秒,workId也不一样,而且同一应用每次重启就会消费一个workId。

8.美团(Leaf)

Leaf由美团开发,github地址:github/Leaf

Leaf同时支持号段模式和snowflake算法模式,可以切换使用。

9.滴滴(Tinyid)

Tinyid由滴滴开发,Github地址:github/tinyid

Tinyid是基于号段模式原理实现的与Leaf如出一辙,每个服务获取一个号段(1000,2000]、(2000,3000]、(3000,4000]

Tinyid提供http和tinyid-client两种方式接入。

nagios分布式 分布式id解决什么问题_Redis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