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Plus ---- 常用注解
- 1. @TableName
- a>问题
- b>通过@TableName解决问题
- c>通过全局配置解决问题
- 2. @Tableld
- a>问题
- b>通过@TableId解决问题
- c>@TableId的value属性
- d>@TableId的type属性
- e>雪花算法
- 3. @TableField
- a>情况1
- b>情况2
- 4. @TableLogic
- a>逻辑删除
- b>实现逻辑删除
1. @TableName
经过以上的测试,在使用 MyBatis-Plus 实现基本的 CRUD 时,我们并没有指定要操作的表,只是在 Mapper 接口继承 BaseMapper 时,设置了泛型 User,而操作的表为 user 表
由此可以看出,MyBatis-Plus 在确定操作的表时,是由 BaseMapper 的泛型决定的,即实体类决定,且默认操作的表名和实体类型的类名一致
a>问题
若实体类类型的类名和要操作的表的表名不一致,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将表 user 更名为 t_user,测试插入功能程序抛出异常,
Table 'mybatis_plus.user' doesn't exist
,因为现在的表名为 t_user,而默认操作的表名和实体类类型的类名一致,即 user 表
b>通过@TableName解决问题
在实体类类型上添加 @TableName(“t_user”),标识实体类对应的表,即可成功执行 SQL 语句
@Data
@TableName("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String email;
}
c>通过全局配置解决问题
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上的问题,即实体类所对应的表都有固定的前缀,例如 t_ 或 tbl_
此时,可以使用 MyBatis-Plus 提供的全局配置,为实体类所对应的表名设置默认的前缀,那么就不需要在每个实体类上通过 @TableName 表示实体类所对应的表
# 配置MyBatis日志
mybatis-plus:
configuration:
log-impl: org.apache.ibatis.logging.stdout.StdOutImpl
global-config:
db-config:
# 配置MyBatis-Plus操作表的默认前缀
table-prefix: t_
2. @Tableld
经过以上的测试,MyBatis-Plus 在实现 CRUD 时,会默认将 id 作为主键列,并在插入数据时,默认基于雪花算法的策略生成 id
a>问题
若实体类和表中表示主键的不是 id,而是其他字段,例如 uid,MyBatis-Plus 会自动识别 uid 为主键列吗?我们将实体类中的属性 id 改为 uid,将表中的字段 id 也改为 uid,测试添加功能程序抛出异常,
Field 'uid' doesn't have a default value
,说明 MyBatis-Plus 没有将 uid 作为主键赋值
b>通过@TableId解决问题
在实体类中 uid 属性上通过 @TableId 将其标识为主键,即可成功执行 SQL 语句
@Data
//@TableName("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TableId
private Long u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String email;
}
c>@TableId的value属性
若实体类中主键对应的属性为 id,而表中表示主键的字段为 uid,此时若只在属性 id 上添加注解 @TableId,则会抛出异常
Unknown column 'id' in 'where clause'
,即 MyBatis-Plus 任然会将 id 作为表的主键操作,而表中表示主键的是字段 uid
@Data
//@TableName("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Table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String email;
}
此时需要通过 @TableId 注解的 value 属性,指定表中的主键字段,@TableId(“uid”) 或 @TableId(value = “uid”)
@Data
//@TableName("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TableId(value = "u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String email;
}
d>@TableId的type属性
type 属性用来定义主键策略
值 | 描述 |
IdType.ASSIGN_ID(默认) | 基于雪花算法的策略生成数据id,与数据库id是否设置自增无关 |
IdType.AUTO | 使用数据库的自增策略,注意,该类型请确保数据库设置了id自增,否则无效 |
配置全局主键策略
# 配置MyBatis日志
mybatis-plus:
configuration:
log-impl: org.apache.ibatis.logging.stdout.StdOutImpl
global-config:
db-config:
# 配置MyBatis-Plus操作表的默认前缀
table-prefix: t_
# 配置MyBatis-Plus的主键自增策略
id-type: auto
e>雪花算法
- 背景
需要选择合适方案去应对数据规模的增长,以应对逐渐增长的访问压力和数据量。
数据库的扩展方式主要包括:业务分库、主从复制、数据库分表。 - 数据库分表
将不同业务数据分散存储到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支撑百万甚至千万用户规模的业务,但如果业务继续发展,同一业务的单表数据也会达到单台数据库服务器的处理瓶颈。
例如:淘宝的几亿用户数据,如果全部存放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一张表中,肯定是无法满足性能要求的,此时就需要对单表数据进行拆分。
单表数据拆分有两种方式:垂直分表和水平分表。
- 垂直分表
垂直分表适合将表中某些不常用且占用了大量空间的列拆分出去。
例如,前面示意图中的 nickname 和 description 字段,假设我们是一个婚恋网站,用户在筛选其他用户的时候,主要是用 age 和 sex 两个字段进行查询,而 nickname 和 description 两个字段主要用于展示,一般不会再业务查询中用到。description 本身又比较长,因此我们可以将两个字段独立到另外一张表中,这样查询 age 和 sex 时,就能带来一定的性能提升。 - 水平分表
水平分表适合表行数特别大的表,有的公司要求单表行数超过 5000 万就必选进行分表,这个数字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是绝对标准,关键还是要看表的访问性能。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表,可能超过 1000 万就要分表了;而对于一些简单的表,即使存储数据超过 1 亿行,也可以不分表。
但是不管怎样,当看到表的数据量达到千万级别时,作为架构师就要警觉起来,因为这很可能是架构的性能瓶颈或者隐患。
水平分表相比垂直分表,会引入更多的复杂性,例如要求全局唯一的数据 id 该如何处理
主键自增
(1)以最常见的用户 ID 为例,可以按照 1000000 的范围大小进行分段,1 ~ 999999 放到表 1 中,1000000 ~ 1999999 放到表 2 中,以此类推。
(2)复杂点:分段大小的选取。分段太小会导致切分后子表数量过多,增加维护复杂度;分段太大可能会导致单表依然存在性能问题,一般建议分段大小在 100 万至 2000 万之间,具体需要根据业务选取合适的分段大小。
(3)优点:可以随着数据的增加平滑的扩充新的表。例如:现在的用户时 100 万,如果增加到 1000 万,只需要增加新的表就可以了,原有的数据不需要动。
(4)缺点:分布不均匀。假如按照 1000 万来进行分表,有可能某个分段实际存储的数据量只有 1 条,而另外一个分段实际存储的数据量有 1000 万条。
取模
(1)同样以用户 ID 为例,假如我们一开始就规划了 10 个数据库表,可以简单地用 user_id % 10 的值来表示数据所属的数据库编号,ID 为 985 的用户放到编号为 5 的子表中,ID 为 10086 的用户放到编号为 6 的子表中。
(2)复杂点:初始表数量的确定。表数量太多维护比较麻烦,表数量太少又可能导致单表性能存在问题。
(3)优点:表分布比较均匀。
(4)缺点:扩充新的表很麻烦,所有数据都要重分布。
雪花算法
雪花算法是由 Twitter 公布的分布式主键生成算法,它能保证不同表的主键的不重复性,以及相同表的主键有序性。
(1)核心思想:
长度共 64bit(一个 long 型)。
首先是一个符号位,1bit 表示,由于 long 基本类型在 Java 中是带符号的,最高位是符号位,正数是 0,负数是 1,所以 id 一般是正数,最高位是 0。
41bit 时间截(毫秒级),存储的是时间截的差值(当前时间截 - 开始时间截),结果约等于 69.73 年。
10bit 作为机器 ID(5 个 bit 是数据中心,5 个 bit 的机器 ID,可以部署在 1024 个节点)。
12bit 作为毫秒内的流水号(意味着每个节点在每毫秒可以产生 4096 个 ID)。
(2)优点:整天上按照时间自增排序,且整个分布式系统内不会产生 ID 碰撞,并且效率较高。
3. @TableField
经过以上的测试,我们可以发现,MyBatis-Plus 在执行 SQL 语句时,要保证实体类中的属性名和表中的字段名一致
如果实体类中的属性名和字段名不一致的情况,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a>情况1
若实体类中的属性使用的是驼峰命名风格,而表中的字段使用的是下划线命名风格
例如实体类属性 userName,表中字段 user_name
此时 MyBatis-Plus 会自动将下划线命名风格转化为驼峰命名风格
相当于在 MyBatis 中配置
b>情况2
若实体类中的属性和表中的字段不满足情况1
例如实体类属性 name,表中字段 username
此时需要在实体类属性上使用 @TableField(“username”) 设置属性所对应的字段名
@Data
//@TableName("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TableId(value = "uid")
private Long id;
@TableField(value = "usernam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String email;
}
4. @TableLogic
a>逻辑删除
- 物理删除:真实删除,将对应数据从数据库中删除,之后查询不到此条被删除的数据
- 逻辑删除:假删除,将对应数据中代表是否被删除字段的状态修改为“被删除状态”,之后在数据库中依旧能看到此条数据记录
- 使用场景:可以进行数据恢复
b>实现逻辑删除
step1:数据库中创建逻辑删除状态列,设置默认值为0
step2:实体类中添加逻辑删除属性
@Data
//@TableName("t_user")
public class User {
@TableId(value = "uid")
private Long id;
@TableField(value = "user_name")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rivate String email;
@TableLogic
private Integer isDeleted;
}
step3:测试
测试删除功能,真正执行的是修改UPDATE t_user SET is_deleted=1 WHERE uid IN ( ? , ? , ? ) AND is_deleted=0
@Test
public void testDeleteBatchIds(){
//通过多个id批量删除
//DELETE FROM user WHERE id IN ( ? , ? , ? )
List<Long> list = Arrays.asList(1L, 2L, 3l);
int result = userMapper.deleteBatchIds(lis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测试查询功能,被逻辑删除的数据默认不会被查询
SELECT uid AS id,user_name AS name,age,email,is_deleted FROM t_user WHERE is_delet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