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讨论微电网控制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对最新的控制策略与趋势进行综述,包含下垂控制、模型预测控制与多智能体技术。

微电网定义:

  微电网通常意义下包含:负荷、分布式电源以及储能单元,并通过PCC点与公共电网相连接。

  微电网的可以运行在并网和孤岛状态,并保证可以在两种运行模式间无缝切换。

  并网状态时,微电网的电压频率调整由大电网承担,微电网与大电网进行电能交易、提供辅助服务(电能质量治理等)。

  孤岛状态时,电压频率由有调整能力的单个或多个微电源提供(V、F模式),其余的运行在P、Q模式,或者,所有微电源共同承担电压频率的稳定。孤岛运行时,网内的供电用电必须平衡。

  始终不与大电网连接的微电网称为孤立微电网,主要适用于偏远地区。

控制与保护需求

  微电网控制与保护的主要挑战有:
1) 双向潮流。传统电网潮流是单向的,微电网情况下,不仅可以消耗大电网的功率,也能向大电网注入功率。

2) 稳定性。微电网之间可能出现谐振,需要更深入的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两种运行状态无缝切换时需要暂态稳定性分析理论。

3) 建模。传统模式下的三相平衡、线路感性等假设不再成立,模型需要修正。

4) 低惯性。与传统大电网的同步发电机的大惯性不同,微电网的电力电子接口开关频率快速,惯性小。

5) 不确定性。微电网情形下,不确定性参数相比大电网而言众多。

  在克服上述挑战的基础上,微电网控制系统还必须包含以下特色:
1) 输出控制。微电源的输出电压与电流必须跟踪给定值,并减少谐振。

2) 功率平衡。微电网能够克服有功无功的暂时不平衡,保证电压频率在给定范围内。

3) 需求侧管理(DSM)。在实际运行时,需设计适当的DSM机制,以对部分负荷进行控制。负荷的主动参与有利于设计最经济的DSM策略。

4) 经济调度。微电源的合理调度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利润。

5) 状态切换。微电网必须可以在并网与孤岛两种状态下无缝切换。

  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可能频繁变化,控制器必须是鲁棒且自适应的。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可靠的测量、通信和高速计算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A. 控制变量

  微电网的主要控制变量为电压、频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并网时,微电网电压与频率由大电网调整。微电网主要协调微电源的有功无功与网内负荷。微电源注入的无功功率用于连接点处的功率因数校正、无功供应或电压调整。

  孤岛时,电压频率不再由大电网承担。实时的供需平衡要求网内负荷的平均分担。

B. 微电源类型

  微电源主要有:直流电源(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与超级电容)、交流电源(风机)如下图:

cplex python 微电网 pcc微电网_控制变量

C. 储能单元

  储能单元可以极大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微电网垂直控制结构

  微电网垂直控制分为:primary、secondary和tertiary三层。它们的区别在于响应速度与对硬件的要求(通信设备)。如下图:

cplex python 微电网 pcc微电网_微电网_02

A. 一层控制

  Primary control 的响应速度最快,它基于本地测量值动作,不需要通信信息。电压源逆变器(VSIs)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DG功率分担控制器(微电网有功无功的均分)与逆变器输出控制器(由外部电压环和内部电流环构成)。功率分担是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惯性的 有功P-F和无功Q-V 下垂控制实现的。

B. 二层控制

  二层控制主要对一层控制的电压和频率偏差进行修正。

C. 三层控制

  三层控制主要用于经济调度。

一层控制最新方法

A. 逆变器输出控制

  逆变器输出控制主要由外层电压控制环与内层电流控制环构成。典型的控制环由PI控制器与额外的前馈补偿构成。

B. 功率分担控制

1) 下垂控制
  在下垂控制中,有功/频率与无功/电压的关系为:



ω0=ω∗−KP(P0−P∗)V0=V∗−KQ(Q0−Q∗)

ω∗ V∗分别为角频率与电压的参考值。ω0 V0为测量值。P Q类似。KP KQ为下垂系数。
传统下垂特性如下图所示:

cplex python 微电网 pcc微电网_微电网_03


  注:假定在电压额定值时,DG不提供无功功率。

  下垂控制的优势在于:仅需要本地测量信息,无需通信。
传统下垂控制的缺点在于:

  • 暂态性能与稳定性差。
  • 忽略负荷动态特性,当负荷变化过大或过快时,将会失效。
  • 在系统崩溃后,不能黑启动。
  • 在配电网中,由于X/R的比例偏小,性能降低。
  • 由于输出阻抗不确定,不能精确分担功率。
  • 由于不能处理谐波电流,不适用于非线性负荷。
  • 不能使频率独立于系统负荷变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