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才是实验的关键,学好理论再看实验,才知所以然。实验有步骤顺序性,愿意学能看懂的。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静态LSP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lsp


运行OSPF使得网络可达。

(接口:10.1.12.1;10.1.12.2;10.1.23.2;10.1.23.3)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02


假设R3要去访问R1的1.1.1.1路由:

先开启MPLS: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_03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网络_04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huawei_05


在Ingress R3进行以下配置:

static-lsp ingress net1 destination 1.1.1.1 32 nexthop 10.1.23.2 out-label 302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huawei_06


在Transit R2进行以下配置:

static-lsp transit net1 incoming-interface g 0/0/0 in-label 302 nexthop 10.1.12.1 out-label 201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07


在Egress R1进行以下配置:

static-lsp egress net1 incoming-interface g 0/0/0 in-label 201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huawei_08


尝试PING 1.1.1.1: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网络_09


在R3 0/0/1口抓包: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网络_10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lsp_11

回包并没有看到运行了MPLS。因为我们只写了单方向的配置。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网络_12

在R2的g0/0/1口抓包: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lsp_13


回包依旧是用IP协议。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huawei_14


配置使得回包也是MPLS:

在这之前,思考下,上面只配置了去往目的1.1.1.1的路由,R3在ping的时候是用接口的IP地址,那回来的话,是不是目的地址要配置成R3的接口地址呢?

如果是3.3.3.3呢?沿途的是不是也是用MPLS呢?在Ingress R1进行以下配置:

static-lsp ingress net3 destination 3.3.3.3 32 nexthop 10.1.12.2 out-label 102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15

在Transit R2进行以下配置:

static-lsp transit net3 incoming-interface g 0/0/1 in-label 102 nexthop 10.1.23.3 out-label 203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_16


在Egress R3进行以下配置:

static-lsp egress net3 incomin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in-label 203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17


R3尝试PING 1.1.1.1: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18

在R3 0/0/1口抓包: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huawei_19


回包:并没有运行MPLS。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lsp_20


如果用R3的3.3.3.3 PING R1的 1.1.1.1呢?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lsp_21


在R3 的0/0/1口抓包: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mpls_22


回包看到了标签。

mpls配置实例在eNSP图片_网络_23

可以得到必须是来返都有路由与标签绑定才会有请求和回答包都是走MPLS。沿途是不可以的。因为压根就不会看到IP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