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简称JS)是一种具有函数优先的轻量级、解释型或即时编译的编程语言,虽然他作为他是作为Web页面的脚本语言而出名,但是也被用到很多非浏览器环境中,JavaScript基于原型编程、多范式的动态脚本语言,并且支持面象对象、命令式、声名式、函数编程范式。
自ES6出世以来,Javascript已经称为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同时包揽前后端的编程语言。
一、JS开发环境的搭建
JavaScript开发环境分为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
所谓浏览器端就是JS代码通过浏览器自带的JS解释器来执行,典型代表就式五大浏览器:谷歌、火狐、edge、safari、欧鹏。浏览器端执行需要创建一个.js文件和一个.html文件,然后将.js文件嵌入到.html文件中。
<script src="01.js"></script>嵌入之后用浏览器打开.html文件即可。
服务器端则需要用到Node.js,他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需要使用时下载安装,下载地址为www.nodejs.org,执行方式也较为简单快捷,只需要在命令提示符cmd下输入:node 空格 然后拖拽要运行的文件。如下:

那么如何检测自己是否成功安装Node了呢?
在cmd命令提示符下输入node -v

如果显示版本号,则表示Node已经成功安装。
二、变量和常量
变量是存储数据的容器;常量同变量一样用于存储数据,但常量声明以后不允许重新赋值。
声明变量使用关键字var,声明常量使用关键字const。示例:
//声明变量
var x = 1; //表示在内存中开辟了一块空间,并命名为x,把1存储到这个空间中
var y = 2;
var name = '张三'; //使用字符串时需要加引号//声明常量
const pt = 3.14;
三、数据类型
五大数据类型:字串型、数值型、布尔型、未定义型(undefined)、空(null)
数值型 number ,包含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var n1 = 10; //10进制
var n2 = 012; //8进制
var n3 = 0xa; //16进制
var n5 = 3.1415E+2; //浮点数字符串型 string ,被引号包含的数字即为字符串
var str1 = 'abc';
var str2 = '8';布尔型 boolean ,只有两个值:true和false。通常用于保存只有两个状态的数据,例如是否在线,是否登陆,一些运算符的结果等。
未定义型 undefined , 只有一个值 undefined,代表一个空值,例如声明变量未赋值。
空 null,只有一个值 null,类型为object,通常结合对象一块使用
补充:检测数据类型需要用到typeof
var p = null; //定义一个变量 为空
console.log(p,typeof p); //打印并用typeof检测数据类型四、数据类型的转换
首先时隐式转换,他是运算过程中,自动产生的数据转换,其实是自动调用了Number函数
(1)数字+字符串 数字转换为字符串 之后拼接
(2)数字+布尔型 布尔型转换为数字 true -> 1; false ->0
(3)布尔型+字符串 布尔型转换为字符串 之后拼接
(4)undefined+数字 undefined转为NaN
(5)减乘除时,数据会自动转为数值
var n1 = 2 + '3'; //23
var n2 = 2 + true; //3
var n3 = 'xs' + false; //xsfalse
var n4 = '3' - 1; //2
var n5 = '2' * true; //2第二个时强制转换,需要用到函数
(1)强制转换为数值型Number()
var n1 = Number('1'); //1
var n2 = Number(true); //1
var n3 = Number(false); //0
var n4 = Number(undefined); //NaN
var n5 = Number(null); //0
var n6 = Number("1a"); //NaN(2)强制转换为整型parseInt(),强制将字符串和小数转换为整型
var p1 = parseInt("3.14"); //3
var p2 = parseInt("6.13a"); //6
var p3 = parseInt("a6.13"); //NaN
var p4 = parseInt("5.9"); //5(3)强制转换为浮点型parseFloat(),强制将字符串转为浮点型
var f1 = parseFloat("3.14"); //3.14
var f2 = parseFloat("6.18a"); //6.18
var f3 = parseFloat("a6.18"); //NaN
var f4 = parseFloat("6a"); //6(4)数值和布尔型强制转换为字符串toString()
var num = 5;
var str = num.toString(); //"5"五、运算符
在学习运算符之前,先了解下“表达式”的定义:由数据本身或者运算符连接的操作数据组成的形式称为表达式,也就是说,运算符所连接的数据均称为表达式。
(1)算数运算符。即我们平常所用的加(+)、减(-)、乘(*)、除(/),还有取余(%)、自增(++)、自减(--)。加减乘除以及取余较为简单,不做探讨。通过一组代码来理解自增和自减:
var a2 = 5;
var a3 = a2++; //先将a2的值赋给a3,再自增
console.log(a2,a3); //6 5var a4 = 7;
var a5 = ++a4; //a4先自增,再赋值给a5
console.log(a4,a5); //8 8可以看出,如果自增用在变量后面,则是先使用变量的值参与运算,随后再进行变量加1;而如果自增用在变量前面,则是先将变量进行自增以后再参与运算,自减同理。
(2)比较运算符
等于“==” 只比较两者的值是否相同,全等于“===” 比较值是否相等的同时比较类型是否相等
不等于“!=” 只比较值是否不同,不全等于“!==” 同时比较类型和值,有一个不相等即为true
数字与字符串比较时,字符串转为数值,比较ASC||码
字符串之间比较时,比较首个字符的Unicode码
NaN和任何值比较均返回false,NaN ==NaN 也为false
console.log(2 == '2'); // == 只比较值的大小,都为2,所以显示true
console.log(2 === '2'); // === 比较值和类型,值虽然都为2,但是前者为数值型,后者为字符串型,所以显示为false(3)逻辑运算符
&& 逻辑与,关联的两个条件都为true,结果为true (“全真为真”)
|| 逻辑或,关联的两个条件都为false,结果为false (“全假为假”)
! 逻辑非,取反 eg:!true = false
逻辑运算符中比较重要的是短路逻辑;
var a = 2;
a > 3 && console.log(num);换句话说,短路逻辑的看重点就是在于是否执行第二个表达式。
(4)位运算符
模拟计算机底层的运算,先将数据转为2进制进行运算,运算结束后再将结果转回10进制
· & 按位与,上下两位都是1,结果为1,否则为0
· | 按位或,上下两位有一个1则结果为1
· ^ 按位异或,上下两位不同为1,相同为0
· >> 按位右移,删除末尾的位数(原基础上除以2再取整)
· << 按位左移,在末尾补0(原基础上乘以2)
//按位与
console.log(3 & 5);//011 & 101 == 001 == 1
console.log(5 & 8);//0101 & 1000 == 0000 == 0
//按位或
console.log(4 | 7);//100 | 111 == 111 == 7
//按位异或
console.log(6 ^ 9);//0110 ^ 1001 == 1111 == 15
//按位右移
console.log(9 >> 1);//1001 >> 1 == 0100 == 4
//按位左移
console.log(5 << 1);//101 << 1 == 1010 == 10(5)赋值运算符
所谓赋值运算,就是先进行运算,再进行赋值
var a = 1;
a += 3;//4
a = a + 3;//4(6)三目运算符
· 一目运算符:由一个运算符连接的一个操作数据或者表达式 ! ++ --
· 二目运算符:由一个运算符连接的两个操作数据或者表达式
· 三目运算符:由两个运算符连接的三个操作数据或者表达式
格式:条件表达式 ? 表达式1 : 表达式2
如果条件表达式为true,执行表达式1
如果条件表达式为false,执行表达式2
var a = 1,b = 2;
a > b ? console.log('对') : console.log('错');在以上函数中,a为1,b为2,首先判断a是否大于b,如果大于,则执行console.log('对'),如果小于,则执行console.log('错')。所以此语句输出结果为: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