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顶层document节点获取:
   1) document.getElementById(elementId) 节点的ID
   2)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elementName) 节点的name,返回同样名称的节点数组。然后通过获取节点的某个属性来判断是否为需要的节点。
      例如:在HTML中checkbox和radio都是通过相同的name属性值,来标识一个组内的元素。如果我们现在要获取被选中的元素,首先获取改组元素,然后循环判断是节点的checked属性值是否为true即可。
   3)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gName) 节点的Tag,返回一个数组

2.通过父节点获取:
   1) parentObj.firstChild: 如果节点为已知节点(parentObj)的第一个子节点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这个属性是可以递归使用的,也就是支持parentObj.firstChild.firstChild.firstChild...的形式,如此就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节点。
   2) parentObj.lastChild :很显然,这个属性是获取已知节点(parentObj)的最后一个子节点。与firstChild一样,它也可以递归使用。
      在使用中,如果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那么将会达到更加令人兴奋的效果,即:parentObj.firstChild.lastChild.lastChild...
   3) parentObj.childNodes :获取已知节点的子节点数组,然后可以通过循环或者索引找到需要的节点。
注意 :经测试发现,在IE7上获取的是直接子节点的数组,而在Firefox2.0.0.11上获取的是所有子节点即包括子节点的子节点。
   4) parentObj.children :获取已知节点的直接子节点数组。
      注意 :经测试,在IE7上,和childNodes效果一样,而Firefox2.0.0.11不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使用和其他方法不同样式的原因。因此不建议使用。
   5) parentObj.getElementsByTagName(tagName) :使用方法不再赘述,它返回已知节点的所有子节点中类型为指定值的子节点数组。

3.通过临近节点获取:
   1) neighbourNode.previousSibling :获取已知节点(neighbourNode)的前一个节点,这个属性和前面的firstChild、lastChild一样都似乎可以递归使用的。
   2) neighbourNode.nextSibling :获取已知节点(neighbourNode)的下一个节点,同样支持递归。

4.通过子节点获取:
   1)childNode.parentNode :获取已知节点的父节点。

   firstChild和lastChild获得HTML Node是不可取的。因为,根据浏览器的不同,firstChild有可能返回parentObj的属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