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线程池是运用场景最多的并发框架,几乎所有需要一步或者并发执行任务的程序都可以使用线程池。使用线程池一般有以下三个好处:

降低资源的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经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提高相应速度,当任务到达的时候,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刻执行。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使用线程池可以统一的分配、调优和监控。

2、线程池的实现原理

当线程池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后,执行流程如下:

线程池先判断核心线程池里面的线程是否都在执行任务。如果不是都在执行任务,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核心线程池中的线程都在执行任务,则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满。如果工作队列没有满,则将新提交的任务存储到这个工作队列中,如果工作队列满了,线程池则判断线程池的线程是否都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已经满了,则交给饱和策略来处理 ,也就是拒接策略。

java的一部线程池中为什么会有主线程的登陆信息但是第二次就没有了 为什么用线程池_线程池

具体:

(1)如果当前线程少于corePoolSize,就创建新的线程来执行任务,但是这一步会获取全局锁。

(2)如果当前运行的线程大于等于corePoolSize,则将任务加入BlockingQueue。

(3)如果无法将任务加入队列中, 队列已满的话,则创建新的线程处理任务。这一步需要全局锁。

(4)如果创建新线程将使当前运行的线程超出maximumPoolSize,任务将被拒绝,并调用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rejectedExecution()方法。

执行execute()方法时,尽可能 地避免获取全局锁。

java的一部线程池中为什么会有主线程的登陆信息但是第二次就没有了 为什么用线程池_工作队列_02

 线程池参数介绍:

1)corePoolSize(线程池的基本大小):当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时,线程池会创建一个线 程来执行任务,即使其他空闲的基本线程能够执行新任务也会创建线程,等到需要执行的任 务数大于线程池基本大小时就不再创建。如果调用了线程池的prestartAllCoreThreads()方法, 线程池会提前创建并启动所有基本线程。

2)runnableTaskQueue(任务队列):用于保存等待执行的任务的阻塞队列。可以选择以下几 个阻塞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是一个基于数组结构的有界阻塞队列,此队列按FIFO(先进先出)原 则对元素进行排序。

LinkedBlockingQueue:一个基于链表结构的阻塞队列,此队列按FIFO排序元素,吞吐量通 常要高于ArrayBlockingQueue。静态工厂方法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使用了这个队列。

SynchronousQueue:一个不存储元素的阻塞队列。每个插入操作必须等到另一个线程调用 移除操作,否则插入操作一直处于阻塞状态,吞吐量通常要高于Linked-BlockingQueue,静态工 厂方法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使用了这个队列。

PriorityBlockingQueue:一个具有优先级的无限阻塞队列。

3)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数量):线程池允许创建的最大线程数。如果队列满了,并 且已创建的线程数小于最大线程数,则线程池会再创建新的线程执行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如 果使用了无界的任务队列这个参数就没什么效果。

4)ThreadFactory:用于设置创建线程的工厂,可以通过线程工厂给每个创建出来的线程设 置更有意义的名字。使用开源框架guava提供的ThreadFactoryBuilder可以快速给线程池里的线 程设置有意义的名字。

5)RejectedExecutionHandler(饱和策略):当队列和线程池都满了,说明线程池处于饱和状 态,那么必须采取一种策略处理提交的新任务。这个策略默认情况下是AbortPolicy,表示无法 处理新任务时抛出异常。在JDK 1.5中Java线程池框架提供了以下4种策略。

AbortPolicy:直接抛出异常。

CallerRunsPolicy:只用调用者所在线程来运行任务。

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里最近的一个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DiscardPolicy:不处理,丢弃掉。

keepAliveTime(线程活动保持时间):线程池的工作线程空闲后,保持存活的时间。所以, 如果任务很多,并且每个任务执行的时间比较短,可以调大时间,提高线程的利用率。 ·TimeUnit(线程活动保持时间的单位):可选的单位有天(DAYS)、小时(HOURS)、分钟 (MINUTES)、毫秒(MILLISECONDS)、微秒(MICROSECONDS,千分之一毫秒)和纳秒 (NANOSECONDS,千分之一微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