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对象设计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一般分为3步

(1)发现类,类定义了对象将会拥有的特征(属性)和行为(方法)。

(2)发现类的属性,对象所拥有的静态特征在类中表示时称为类的属性。

(3)发现类的方法,对象执行的操作称为类的方法。

二、定义类

定义类的语法格式如下:

[访问修饰符] class 类名{

//类的内部代码

}

public class Test{
    //....
}

注意:

访问修饰符如public、private、protected、等是可选的。

class是声明类的关键字。

按照命名规范,类命名大驼峰法。

三、属性

Java中类的内部主要包含属性和方法。对象所拥有的特征在类中表示时称为类的属性。

定义属性的语法格式如下: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属性名 [= 属性值];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number;
    protected char sex;
}

注意:

访问修饰符时可选的。

除了访问修饰符之外,其他的语法和声明变量类似。

四、方法

对象执行操作的行为称为类的方法。

定义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

[访问修饰符] 返回类型 方法名称(参数类型 参数名1,参数类型 参数名2,...,参数类型 参数名n){

//方法体代码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void fun(){
        //...
    }
}

注意:

1.访问修饰符是可选的。

2.返回类型可以是void,在定义方法时,返回类型为void时表示没有返回值,方法体中不必使用“return”关键字返回具体数据,但是可以使用“return”关键字退出方法。

3.返回类型如果不是“void”,那么在方法体中一定要使用“return”关键字返回对应类型的结果,否则程序会出现编译错误。

4.小括号中的“参数类型 参数名1,参数类型 参数名2,...,参数类型 参数名n”称为参数列表,当需要在方法执行的时候为方法传递参数时才需要参数列表,如果不需要传递参数就可以省略,不过小括号不可以省略,传递多个参数时,以半角的逗号进行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