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行动早期的设计抉择对app的影响很大
基本架构会让你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容易或困难。
哪种模式?MVC
MVP
Reactive
Cairngorm
Flux
fdsafdsa
MVVM
CLEAN
这不是一个库的调查很多很棒的libraries展示了思考app的不同方式
趋势迅速改变,但一些挑战是永恒的
久而久之“熔岩流”发生了
Lava Flow 熔岩流:解释一下,大致就是说一些因为种种状况写得不太好的代码,恩,比如产品/PM/某些开发老大等呵呵呵催进度的时候,被加入到实际生产环境,而其实际仍处于开发中的阶段,导致后期需要维护原先未完成状态的设计的兼容性,比如各种API/命名等。而在这种team里面,随着熔岩流的不断发生,人员的进进出出变动,系统内部各种设计的目的丢失,导致之后的工程师不仅不敢清理这些代码,反而只能继续增加它们的复杂性,把系统弄得越来越混乱。
如果你有一定工作经验,相信对这种状况一定不会陌生。:-D
为了用户体验(UX)的架构
用户不会关心你系统的架构,他们只在意用户体验。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IM app的例子,用户发送了一个消息,然后就看到菊花转啊转,用户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非持久化的提示
见下图,view发送命令给view controller,然后controller请求网络,并等待网络response再更新view。
这样就会让用户觉得体验很差劲,如果我们试着再增加一个Model层(存储),如下图,当用户点击后,view controller并不会直接发送请求,而是先更改Model层状态,Model会先把更新后的状态回调给View Controller,更新View的UI,然后才去发送网络请求,并等待response,然后再次更新UI(其实这里的Model就是Repository层了,对上面屏蔽了数据来源,UGC/FEED流的app中这种体验很重要)。
这种设计下,我们就很容易可以造一种假feed(比如真实的是黑色,假的是灰色),等到网络response回来了,再变成真feed(黑色)。
这就是非持久化的提示。
缓存
第二个例子,当我们从详情页退出回到列表页,然后再次点击列表项进入刚才的详情页,数据竟然不见了。2秒前我还在这里,为什么当我再次回来的时候数据就没了呢。
因为数据不是持久化的!它只是一个短暂的存储,数据来源是网络。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上图这样的设计,这样一来我们一进页面就能看到数据,因为数据来自本地,Application Logic会在收到View Controller请求的时候同时请求Persistent Model和Network。
非持久化提示队列
再来个神奇的场景,见下图,当用户输入一条信息后,UI展示了假数据,但当他继续输入后,却没有更新新的假数据到界面,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架构是基于命令的!见下面的后台处理示意图:
当我们处理请求的时候,我们同时只能做2件事(想象一个一个max为2的线程池),当我们在一个线程抓取bitmap,另一个线程发送数据到服务器的时候,我们无法处理第三个命令(比如从磁盘读取评论)。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情况,调度的优先级有问题,但设计者很难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并不知道每一个命令要花多久,你并不能总是估算出来。
但我们可以分开这些东西。
见上图,我们把队列分为网络和本地队列,这样就不会出现刚才的情形了。就算网络出了问题,用户还是能看到本地的假反馈。
Activity状态机
小结为了离线设计(为了更好的UX不能责怪网络)UI是基于model的
App Logic负责同步model和服务器
这两者不互相依赖(在必要的时候使用events和callbacks通知状态改变)
Application Logic - 应用逻辑解耦如果有用的话,使用依赖注入(use it if it helps)
了解副作用(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你在只在自己桌上测试的时候,当你坐在那儿的时候一切都是在最佳状态)
为了更好的性能,避免反射(笔者看过一些项目在命令中心大肆使用反射,这真的很让我无语)
很多依赖注入框架有一个很重的运行期组件或者编译期组件。
比如Dagger2在编译期做这些事,从而达到更好的性能。所以要仔细看看这些库,权衡它们的优劣。
网络API设计为了你的用户设计后台(想到了一些后台API为了自己内部的解耦让app一个页面请求十几个接口)
在服务器尽量处理更多
传递metadata给客户端
比如有一张很大很大的图片:
1
2
3
4
5
6{
"user":{
"name": "MarkZhai",
"photoUrl": "https://blog.zhaiyifan.cn/..."
}
}
如果只是传这些数据给客户端,那就意味着客户端需要自己处理很多逻辑,比如图片宽/高,processor等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user":{
"name": "MarkZhai",
"photoUrl": {
"width" : 300,
"height" : 500,
"url" : "https://blog.zhaiyifan.cn/...",
"palette" : {}
}
}
}
这样就灵活很多。电池和数据尽量做批量请求
如果有用的话,使用JobScheduler
批量请求会更省电。不想让你的app臭名昭著吧。
Act locally, sync globally!
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全局只做同步,更多的用户回馈性操作在本地进行。
Activities 和 Fragments
(又想到了知乎3.0是怎么回事)Q: 我应该使用哪一个?
A: Fragments是activity的封装部件
So…Fragment的英译是碎片,所以更多的不要为了Fragment而Fragment,当Activity太大,承载太多不同UI的时候,再去尝试拆分为独立的一个个Fragment。笔者在这里想到了单一职责原则。
Fragments 和 Views
Q: 我应该使用哪一个?Views只是螺母和螺钉,即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而Activities和Fragments是有生命周期的结构
使用两者,保持职责清晰
内存避免在代码热路径上分配对象(如:可以在外面申明的对象去放到循环里重复申明)
对象池 和 复用
一切都是为了减少GC。
来看一个例子
Rect getBounds() vs. void getBounds(Rect in)
显然第一个设计更干净更符合语言习惯,但它会额外创建一个Rect;而第二个方法则会从外面带Rect进来,从而不会做额外的内存分配。
难道我们都得用第二个么?不。我们只需要在一些很热的路径上去考虑这些问题,比如那些会运行很多很多次的布局,比如每秒需要进行60次的绘制。而像是你的那些事件处理,像是点击等,你真的不需要去为此而那样在内部扭曲系统。
性能如果丑陋的代码可以帮助你的用户,没问题
用户不会去看你的代码,只会看你的UI,如果你的UI很难看,那才是真正影响他们体验的。
而且编译后的代码不管怎么都会很难看(笑
大部分的代码都不是性能关键
Demo
Q and A36min: 自定义view的使用
笔者在这想到了facebook发过的那篇feed view优化的文章,QQ空间Android版也有类似的实践。
许多人在应该使用Custom View的时候使用了Fragment,应该更多从内聚UI块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有一些事件需要这块UI的某一个部分来响应,那它就更像viewgroup。而如果其中的一部分需要响应应用的其他元素,像是生命周期,做了一些事像是注册事件,那它可能更适合作为一个fragment。但人们在考虑特定子段的时候总会更偏重于fragment。
37:33min:怎么在app死掉的时候处理任务到磁盘的串行化和停止
在Demo里直接使用了演讲者自己写的Job Queue,开发者可以对它做简单的串行化,比如使用Tape。
在这个应用里,你会使用sync adapter还是异步REST请求来和服务器沟通?
在这个demo里,我们分开了本地和网络任务。对本地任务,我们总是使用同步请求。而对网络任务,我们使用Job Queue。
39min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提到了服务器数据问题,这里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不信任服务器,保持本地model的一致性。
在Model保存前,总是去检查是否正确(Null Pattern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