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一个数据库关键字explain,执行后有几个字段说明一下:

1、type:访问类型,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结果值从好到坏依次是:
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fulltext > ref_or_null > index_merge > unique_subquery > index_subquery > range > index > ALL
一般来说,得保证查询至少达到range级别,最好能达到ref。

2、 key: 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很少的情况下,MYSQL会选择优化不足的索引。这种情况下,可以在SELECT语句中使用USE INDEX(indexname)来强制使用一个索引或者用IGNORE INDEX(indexname)来强制MYSQL忽略索引

3、key_len:使用的索引的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

4、ref:显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数

3、extra描述:

Distinct:一旦MYSQL找到了与行相联合匹配的行,就不再搜索了

Not exists:MYSQL优化了LEFT JOIN,一旦它找到了匹配LEFT JOIN标准的行,就不再搜索了

Range checked for each Record(index map:#):没有找到理想的索引,因此对于从前面表中来的每一个行组合,MYSQL检查使用哪个索引,并用它来从表中返回行。这是使用索引的最慢的连接之一

Using filesort:看到这个的时候,查询就需要优化了。MYSQL需要进行额外的步骤来发现如何对返回的行排序。它根据连接类型以及存储排序键值和匹配条件的全部行的行指针来排序全部行

Using index:列数据是从仅仅使用了索引中的信息而没有读取实际的行动的表返回的,这发生在对表的全部的请求列都是同一个索引的部分的时候

Using temporary:看到这个的时候,查询需要优化了。这里,MYSQL需要创建一个临时表来存储结果,这通常发生在对不同的列集进行ORDER BY上,而不是GROUP BY上

Where used:使用了WHERE从句来限制哪些行将与下一张表匹配或者是返回给用户。如果不想返回表中的全部行,并且连接类型ALL或index,这就会发生,或者是查询有问题不同连接类型的解释(按照效率高低的顺序排序)

system:表只有一行,system表。这是const连接类型的特殊情况

const:表中的一个记录的最大值能够匹配这个查询(索引可以是主键或惟一索引)。因为只有一行,这个值实际就是常数,因为MYSQL先读这个值然后把它当做常数来对待

eq_ref:在连接中,MYSQL在查询时,从前面的表中,对每一个记录的联合都从表中读取一个记录,它在查询使用了索引为主键或惟一键的全部时使用

ref:这个连接类型只有在查询使用了不是惟一或主键的键或者是这些类型的部分(比如,利用最左边前缀)时发生。对于之前的表的每一个行联合,全部记录都将从表中读出。这个类型严重依赖于根据索引匹配的记录多少—越少越好

range:这个连接类型使用索引返回一个范围中的行,比如使用>或<查找东西时发生的情况

index:这个连接类型对前面的表中的每一个记录联合进行完全扫描(比ALL更好,因为索引一般小于表数据)

ALL:这个连接类型对于前面的每一个记录联合进行完全扫描,这一般比较糟糕,应该尽量避免

 

下面通过explain命令来分析一下索引的使用情况: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1,id设置为主键索引

结果:type:const;key:primary;

type=const     表示通过索引一次就找到了;
key=primary   表示使用了主键;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name = 'zhongguo',name设置为索引name_index

结果:type:ref;key:name_index;

type=ref        表示多个匹配行。如果在联合查询中,一般也为REF;

key=name_index   表示索引的名字;

二、组合索引:

假设表有id,key1,key2,key3把三者形成一个组合索引,则
如:
where key1=….
where key1=1 and key2=2
where key1=3 and key3=3 and key2=2

根据最左原则,这些都是可以使用索引的。以第二行语句为例,查询结果如下:

type=index_merge        表示索引合并;

key=key1_index,key2_index    表示使用到的多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key1=1 order by key2;设置key1、key2均为索引

type=ref        表示匹配多行;

key=key1_index        表示使用索引key1_index;

三、使用慢查询分析:
在my.ini中:(win10路径C:\ProgramData\MySQL\MySQL Server 5.7下)
slow_query_log_file="MININT-JUK41FI-slow.log"
long_query_time=10
把超过10秒的记录在慢查询日志中,可以用mysqlsla来分析。

Mysqlsla 是daniel-nichter用perl 写的一个脚本,专门用于处理分析Mysql的日志而存在。Mysql的日志主要分为:General log,slow log,binary log三种。通过query日志,我们可以分析业务的逻辑,业务特点。通过slow log,我们可以找到服务器的瓶颈。通过binary log,我们可以恢复数据。Mysqlsla可以处理其中的任意日志,这也是我喜欢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也可以在mysqlreport中,有如DMS 分别分析了select,update,insert,delete,replace等所占的百份比。

四、MYISAM和INNODB的锁定
myisam中,注意是表锁来的,比如在多个UPDATE操作后,再SELECT时,会发现SELECT操作被锁定了,必须等所有UPDATE操作完毕后,才能SELECT。innodb的话则不同了,用的是行锁,不存在上面问题。

五、MYSQL的事务配置项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表示事务提交时立即把事务日志写入磁盘,同时数据和索引也更新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
事务提交时,不立即把事务日志写入磁盘,每隔1秒写一次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
事务提交时,立即写入磁盘文件(这里只是写入到内核缓冲区,但不立即刷新到磁盘,而是每隔1秒刷新到盘,同时更新数据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