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ny沈哲 


背景

最近我们在做区块链相关的钱包项目,新的App使用全新的技术栈。在Android中我们使用Kotlin+RxJava+Android Architecture Components,在iOS中使用Swift+RxSwift。本文不讨论App的架构,只讨论项目中所使用到的Kotlin的特性。

在Android的App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95%以上的代码使用了Kotlin开发的。由此,很有必要对这一阶段使用Kotlin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使用的Kotlin特性:

一.扩展函数

Kotlin允许开发者在不改变已有类的情况下,为某个类添加新的函数。这个特性叫做扩展函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关闭一个I/O流,使用Java可能是写一个工具方法。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Kotlin

对Kotlin而言,可以对Closeable扩展一个函数closeQuietly()。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pp_02


之后,任何实现了Closeable接口的类,都可以使用它本身的closeQuietly()方法来关闭流。我们不再需要那个工具方法了。


在项目中,我们使用扩展函数对Glide做了封装,大大简化了Glide的使用。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pp_03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_04

除此之外,我们还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扩展函数。

我顺便更新了我的Kolin的工具类库,它包括各种utils和各种extension https://github.com/fengzhizi715/SAF-Kotlin-Utils

二.尾随闭包

一开始我并不了解这个概念。偶然间我看到我们的小伙伴在使用RxBus时,写下了这样的代码: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pp_05


当时我感觉很疑惑,因为RxBus是我写的,记得没有提供这样的方法啊。点击register()方法进去看之后,发现register是这样的: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pp_06

由于使用了Kotlin,该register方法的使用可以简化成这样: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Kotlin_07


由于register()最后一个参数是一个方法或者说是一个闭包,可以把方法或者闭包提到最外面。变成项目中看到的样子: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pp_08

这就是尾随闭包,可以让代码看起来更加简洁。

三.with的用法

with是将某个对象作为函数的参数,在函数块内可以通过 this 指代该对象。在函数块内可以直接调用对象的方法或者属性。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ndroid_09

在使用with之前的某个Adapter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_10

使用with之后,该函数块可以省略"content."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pp_11


四.其他

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Kotlin的特性,是我使用Kotlin开发的工具。比如日志框架L以及Retrofit的日志拦截器。这些库,其实很早就开发了,最近稍微升级了一下功能。

L的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fengzhizi715/SAF-Kotlin-log

Retrofit日志拦截器的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fengzhizi715/saf-logginginterceptor

日志拦截器的效果图: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ndroid_12





kotlin Android 每天任务 基于kotlin的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_Android_13


总结

Kotlin吸收了多种语言的优点,相对于Java有很多激动人心的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本文介绍的特性也只是沧海一粟。接下来,我会整理更多项目中所使用的Kotlin特性。

BTW,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国内第一个钱包版本刚刚做完,开始第一轮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