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的参数含义

功能说明:报告进程状况。
    常用参数  : ps auxf
    语  法:ps [-aAcdefHjlmNVwy][acefghLnrsSTuvxX][-C ][-g ][-G ][-p ][p ][-s ][-t ][t ][-u ][-U ][U ][-][--cols ][--columns ][--cumulative][--deselect][--forest][--headers][--help][-- info][--lines ][--no-headers][--group ][-Group ][--pid ][--rows ][--sid ][--tty ][--user ][--User ][--version][--width ]
补充说明:ps是用来报告进程执行状况的指令,您可以搭配kill指令随时中断,删除不必要的进程。
参  数:
-a  显示所有终端机下执行的进程,除了阶段作业领导者之外。
a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进程,包括其他用户的进程。
-A  显示所有进程。
-c  显示CLS和PRI栏位。
c  列出进程时,显示每个进程真正的指令名称,而不包含路径,参数或常驻服务的标示。
-C  指定执行指令的名称,并列出该指令的进程的状况。
-d  显示所有进程,但不包括阶段作业领导者的进程。
-e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A"参数相同。
e  列出进程时,显示每个进程所使用的环境变量。
-f  显示UID,PPIP,C与STIME栏位。
f  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表达进程间的相互关系。
-g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G"参数相同,当亦能使用阶段作业领导者的名称来指定。
g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进程,包括群组领导者的进程。
-G  列出属于该群组的进程的状况,也可使用群组名称来指定。
h  不显示标题列。
-H  显示树状结构,表示进程间的相互关系。
-j或j  采用工作控制的格式显示进程状况。
-l或l  采用详细的格式来显示进程状况。
L  显示线程,可能出现LWP和NLWP栏位
-m或m  显示所有的执行绪。
n  以数字来表示USER和WCHAN栏位。
-N  显示所有的进程,除了执行ps指令终端机下的进程之外。
-p  指定进程识别码,并列出该进程的状况。
p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p"参数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r  只列出现行终端机正在执行中的进程。
-s  指定阶段作业的进程识别码,并列出隶属该阶段作业的进程的状况。
s  采用进程信号的格式显示进程状况。
S  列出进程时,包括已中断的子进程资料。
-t  指定终端机编号,并列出属于该终端机的进程的状况。
t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t"参数相同,只在列表格式方面稍有差异。
-T  显示现行终端机下的所有进程。
-u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U"参数相同。
u  以用户为主的格式来显示进程状况。
-U  列出属于该用户的进程的状况,也可使用用户名称来指定。
U  列出属于该用户的进程的状况。
v  采用虚拟内存的格式显示进程状况。
-V或V  显示版本信息。
-w或w  采用宽阔的格式来显示进程状况。 
x  显示所有进程,不以终端机来区分。
X  采用旧式的Linux i386登陆格式显示进程状况。
-y  配合参数"-l"使用时,不显示F(flag)栏位,并以RSS栏位取代ADDR栏位 
 

 

  • 输出栏位含义

F: 代表这个程序的旗标 (flag), 1    fork了但没有exec   0为初始化状态,互斥锁开始于上锁的状态; 在允许任何线程存取之前将不得不显式解锁它  4    有超级用户权限;
S :代表这个程序的状态 (STAT),S=sleeping,R=running,T=stopped/traced,D=interruptable sleep,Z=zombie
UID:进程所有者(可能是启动者)用户名
PID:进程ID
PPID:父进程ID
LWP:LWP(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也称作线程)ID
C:处理器使用率百分比
NLWP:进程中lwp(线程)的数量
PRI:进程的优先级
NI:Nice值(whether the process tries to be nice by adjusting the priority by the number given; see below for details)
ADDR:进程地址空间(不显示)
SZ:进程所有内存(code+data+stack)总数,单位为KB
WCHAN:内核功能名称,如果进程正在运行中
STIME:开始时间
TTY:终端名称
TIME:进程所用的CPU时间总数(自从启动)
CMD:启动任务的命令行(包括参数)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20100125/58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