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系统进行压测,比如每秒压个几百请求到几千请求,甚至上万请求,此时发现死活压不上去,压来压去,你的系统最多每秒就处理几百个请求,根本到不了几千个请求,此时就发现系统的TPS不达标。

这个时候,如果发现TPS不达标,通常是说明你系统肯定是每个请求处理时间太长了,所以就导致你单位时间内,在有限的线程数量下,能处理的TPS就少了,这个时候往往要先优化性能,再提TPS。

假设你一共有200个线程,结果你每个请求要耗费500ms,每个线程每秒就只能处理2个请求,200个线程每秒只能处理400个请求,比期望的单机处理500~600个请求,要少了很多。

要优化性能,那就得通过打日志的方式,或者是监控的方式,检查你服务的每个环节的性能开销,通常来说用打日志方式会细化一些,要靠监控把每个细节摸清楚,也挺难的,毕竟很多是代码细节。

把系统里一个请求过来,每一次数据库、缓存、ES之类的操作的耗时都记录在日志里面,把你的每个请求执行链路里的每个耗时小环节,都给记录清楚他,比如说你一个请求过来一共500ms,此时你发现就是某个SQL语句一下子耗时了300多ms,其实其他的操作都在正常范围内。优化一下SQL语句呢?这个SQL语句搞了一个全表扫描,因为写SQL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使用索引,所以此时可以建立新的索引,或者是改写SQL语句,让他可以使用到你建立好的索引,SQL语句优化到100ms。

每个请求只要300ms就可以了,每个线程每秒可以处理3个请求,200个线程每秒可以处理600个请求。

可以检查核心服务的每个环节的性能,针对性的做优化,把每个请求的时间降到最低,这样单位时间内的TPS绝对就提高了。

其次就是增加机器数量,线性扩容了,比如说服务层面,每个服务单机最多抗800请求,那扩容到部署10台机器,就可以抗8000请求,但是又得考虑依赖的数据库,MQ,Redis能不能抗下这么多的并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