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和本文无关)
当时不懂事啊,不知道启动引导方式分为 Legacy与UEFI,看到网上大多数教程说的都说用EasyBCD,也就糊里糊涂地以传统BIOS(Legacy)方式装了。后来重新启动ubuntu系统时,各种黑屏啊——简直爽歪歪。
我很有感触: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需要完全从头安装win10和Ubuntu的话,我一定会使用 UEFI 的启动方式,这样我就能直接在 Boot Option中确定进入哪个系统了,就不会出现重启黑屏了,这个时候也要用到EasyUEFI这款软件,具体参考。
为啥要装双系统而不用虚拟机?为了更快的Tensorflow GPU模块!
关于安装双系统,网上的教程很多了,我当时参考的是:
。
大概的顺序和原文一致,我只在每个步骤上加一些需注意点。
如何确定Windows启动类型
按Win+R打开运行,输入msinfo32,回车查看系统信息。在BIOS模式中如果显示“传统”,表示系统启动方式为Legacy BIOS;如果为UEFI,则显示UEFI。
(可选)使用Ultral制作USB启动盘
没啥说的,太简单。
先装win10,再磁盘管理中留出“未分配空间”来装Ubuntu
为啥要先装win10?因为ubuntu作为开发环境,设置环境时非常容易崩溃!Ubuntu非常容易重装系统。先装win10可以管理硬盘空间和引导项,是保证重装Ubuntu时不用重装win10的最简单方式。
注意 禁用 快速启动 和 Security Boot 相关的选项。
再U盘装Ubuntu
安装Ubuntu中,假设硬盘上未使用空间为S自定义选项分区建议(顺序从上往下):
挂载点 | 说明 | 建议空间 | 分区类型 |
/boot | 包含系统内核和系统启动所需的文件,实现双系统的关键所在 | 真不用太多,建议200M | 逻辑分区 |
/ | 存储系统文件,相当于C盘 | 建议>10GB, 我的是S/5 | 主分区(逻辑也可) |
swap | 交换分区,即Linux系统的虚拟内存 | 建议是物理内存的2倍 | 逻辑分区 |
/home | 用户自己的分区,相当于D盘 | 剩下所有的空间 | 逻辑分区 |
确保引导设备编号和/boot一致。
win10上使用EasyBCD管理引导
为啥要使用EasyBCD?因为删除 Ubuntu较方便。
- 添加新条目: Linux/BSD》类型GRUB(Legacy)》驱动器选择/boot设备编号,千万别勾’使用EasyBCD的GRUB副本’
- 编辑引导菜单:勾选‘Use Metro bootloader’,倒计时可以调小到10s
(可选)删除Ubuntu系统
直接到win10系统操作就全部完成,两步:
- 硬盘管理,删除Ubuntu系统的硬盘分区;
- EasyBCD编辑引导菜单中,删除Ubuntu对应条目。
(可选)Ubuntu好搭档
Ubuntu中文输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