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开启二进制日志功能
  • 关闭/打开二进制日志记录
  • 刷新二进制日志文件
  • 查看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存储位置
  • 利用二进制日志文件恢复数据的本质
  • 二进制日志提取/导出到脚本文件中
  • 查看当前二进制日志的最后一个位置
  • 查看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内容
  • 执行 SQL 脚本文件以恢复数据
  • 二进制日志分析
  • 指定恢复时间
  • 指定恢复位置
  • 数据恢复演示案例
  • 备份数据库
  • 操作数据
  • 恢复数据


开启二进制日志功能

在配置文件 /etc/my.cnf 中设置二进制日志文件的保存目录及文件名前缀:

log-bin=/var/lib/mysql/mybinlog/mysql-bin
server-id=1

启用独占表空间:

innodb_file_per_table=1

说明:

1.如上的配置,数据库服务重启后,就自动生成一个二进制日志文件保存在 /var/lib/mysql/mybinlog 目录下,而且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名称会以 mysql-bin 为前缀,在后面从序号 000001 开始命名。

第一次生成日志文件的名称为:mysql-bin.000001;如果你刷新了日志,则会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名称为:mysql-bin.000002;继续书刷新日志,则会生成名为:mysql-bin.000003 的日志文件,以此类推。

2.在配置变量 log-bin 的同时必须要配置变量 server-id,否则数据库服务根本无法重启。

3.启用独占表空间,则每个表都有自己独立的表空间文件;默认是共享表空间,即所有数据库使用一个表空间。至于这项功能是否必须开启,暂时不清楚

关闭/打开二进制日志记录

mysql> set global sql_log_bin=0;
mysql> set global sql_log_bin=1;

刷新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 flush logs;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注:
1.会生成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2.旧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库操作日志并不会复制到新日志文件中

查看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存储位置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log_bin                         | ON                                      |
| log_bin_basename                | /var/lib/mysql/mybinlog/mysql-bin       |
| log_bin_index                   | /var/lib/mysql/mybinlog/mysql-bin.index |
|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 OFF                                     |
| log_bin_use_v1_row_events       | OFF                                     |
| sql_log_bin                     | ON                                      |
+---------------------------------+-----------------------------------------+
6 rows in set (0.01 sec)

看变量 log_bin_basename 的值,得知二进制日志文件存放在目录 /var/lib/mysql/mybinlog/ 下

利用二进制日志文件恢复数据的本质

二进制日志机制其实就是把一些 DDL、DML 操作语句记录到二进制日志文件中,而你想利用该文件恢复数据,就必须找到相关数据的命令语句,然后去执行这些命令语句。所以你需要看得懂日志文件的内容,能够把相关命令语句提取出来。关于提取你想要的命令语句的命令请看下面。

二进制日志提取/导出到脚本文件中

--start-position:指定从哪个位置开始导出日志
--stop-position:指定导出日志的结束位置
--start-datetime:指定从哪个时间开始导出日志,时间格式为:2005-12-25 11:25:56--stop-datetime:指定导出日志的结束时间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position=1125 --stop-position=1344 /var/lib/mysql/mybinlog/mysql-bin.000004  > /root/test/001.sql

查看当前二进制日志的最后一个位置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日志文件的最后一个位置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查看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内容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no-defaults /var/lib/mysql/mybinlog/mysql-bin.000004

执行 SQL 脚本文件以恢复数据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 -uroot -p123456 -D test < /root/test/004.sql;

二进制日志分析

mysql二进制文件路径 mysql 二进制文件_二进制日志

指定恢复时间

对于 MySQL 4.1.4,可以在 mysqlbinlog 语句中通过 --start-date--stop-date 选项指定恢复数据的起止时间。

举例说明,假设在今天上午10:00(今天是2005年4月20日),不小心删除一个表。要想恢复表和数据,你可以先恢复前晚上的备份(假设你有定时每天凌晨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备份后自动生成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bin.00004),然后执行下面的语句: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stop-date="2005-04-20 9:59:59" /var/log/mysql/mysql-bin.000004 | mysql -uroot -p123456

这条命令可能有问题,因为 2005-04-20 9:59:59 之前有很多数据库操作语句,这些操作语句不仅仅是前晚备份时间开始到 2005-04-20 9:59:59 之间的操作语句,前晚备份时间之前也有无数的操作语句,这些操作语句也包括在内吧,难道都执行吗?都执行肯定会报错,所以感觉有问题。

接着你可能要恢复 2005-04-20 10:01:00 之后产生的数据,你可以用起使日期和时间再次运行 mysqlbinlog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start-date="2005-04-20 10:01:00" /var/log/mysql/bin.123456 | mysql -uroot -p123456

指定恢复位置

也可以不指定日期和时间,而使用 mysqlbinlog 的选项 --start-position--stop-position 来指定日志位置。它们的作用与起止日期选项相同,不同的是给出日志内容中的位置号。使用日志位置是更准确的恢复方法,特别是执行破坏性SQL语句的同时发生许多事务的时候。要想确定位置号,你必须查看日志文件的内容以寻找执行了不期望的事务的时间范围,建议你将这个时间范围的日志数据导出到文本文件中以便进行检查,你可以执行下面的语句: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start-date="2005-04-20 9:55:00" --stop-date="2005-04-20 10:05:00" /var/log/mysql/mysql-bin.000004 > /tmp/mysql_restore.sql

执行到停止位置为止的所有事务,即将数据恢复到指定的停止位置: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stop-position="368312" /var/log/mysql/mysql-bin.000004 | mysql -u root -pmypwd

将恢复从给定的起始位置直到二进制日志结束的所有事务: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start-position="368315" /var/log/mysql/mysql-bin.000004 | mysql -u root -pmypwd

数据恢复演示案例

备份数据库

先对某个数据库进行完整的备份: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dump -h10.6.208.183 -uroot -p123456  -P3306 --single-transaction  --master-data=2  test > test.sql

执行上述的命令语句后,会在当前工作目录下产生一个备份脚本文件 test.sql。

在 test.sql 文件中我们会看到:

--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LOG_FILE='bin-log.000002', MASTER_LOG_POS=107;

指备份后所有的更改将会保存到 bin-log.000002 二进制文件中,备份数据在日志文件中对应的位置是 107

操作数据

接着往 test 数据库下的 student 表中插入两条记录,然后执行 flush logs 命令产生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bin-log.000003。在 flush logs 之前,数据库的更改操作日志是保存在文件 bin-log.000002 中,既往表 student 增加记录的操作日志是保存在文件 bin-log.00002 中。

接着再往 test 数据库下 teacher 表中增加两条记录,然后删除 student 表和 teacher 表。执行命令 flush logs 之后,增加记录和删除表的操作日志都记录在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 bin-log.000003 中。

恢复数据

接着我们来恢复数据,首先导入全备数据: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 -h10.6.208.183 -uroot -p123456  -P3306 < test.sql

恢复 bin-log.000002: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var/lib/mysql/binlog/bin-log.000002 | mysql -h10.6.208.183 -uroot -p123456 -P3306

恢复部分 bin-log.000003:

需要查看文件 bin-log.000003 中的内容,找到开始删除数据的位置,然后将这个位置之前的日志数据导出到 SQL 脚本文件中,然后执行该脚本文件以恢复被删除的数据;当然你找到恢复数据的位置点之后,也可以直接指定这个位置点,通过下面的语句来恢复数据:

[root@htlwk0001host ~]# mysqlbinlog /var/lib/mysql/binlog/mysql-bin.000003 --stop-position=208 | mysql -h10.6.208.183 -uroot -p123456  -P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