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是一种基于XML语法的图像格式,全称是可缩放矢量图,其它图像格式都是基于像素处理的,SVG则是属于对图像的形状描述,所以它本质上是文本文件,体积较小,且不管放大多少倍都不会失真.SVG是面向图形,HTML时面向文本。

嵌入到HTML

SVG可以写在一个独立的文件中,然后用, , , 等标签插入网页

<img src="circle.svg">
  <object id="object" data="circle.svg" type="image/svg+xml"></object>
  <embed id="embed" src="icon.svg" type="image/svg+xml">
  <iframe id="iframe" src="icon.svg"></iframe>
复制代码

SVG文件可以转为base64编码,然后作为Data URI写入网页

<img src="data:image/svg+xml;base64,[data]" />
复制代码

SVG书写的注意点

  • SVG的元素和属性必须按照标准格式来写,因为XML是确认大小写的
  • SVG里的属性值必须用引号引起来,就算是数值也必须这么做
  • SVG图像的默认大小是300像素(宽)x 150像素(高)
  • 后面的元素会渲染在前面元素之上

SVG的所有元素

SVG的所有元素

SVG的所有属性

SVG的所有属性

常用的形状元素



其实上图只是对一些常用svg标签的初步认识,因为svg所提供的标签不止这些,而且比如path标签是在svg中最为通用的形状标签,因为它可以通过设置路径画出其它图形,比如矩形,圆,椭圆,多边形,多线段,甚至是复杂的贝塞尔曲线等等

第一次看到svg的<path ...>标签的时候,打开控制台,也是一脸懵逼,首先这里面的d属性是个啥,M是啥,L是啥,Z是啥,H是啥,V是啥,C是啥,S是啥,Q是啥,T是啥,A是啥,我... 打扰了,打扰了



嗯,26个兄弟快凑齐了,马上就可以召唤神龙了。当然,path这条神龙在svg界就是“爸爸”,啥玩意都能给你弄出来,

想要通过path勾勒出美妙的图形,需要了解d这个属性,path标签中的d属性可以定义一系列的指令和参数,每一个指令通过一个字母来指定,比如上面说的M,它表示移动到,也就是"move to"的意思,比如让我们移动到(10, 10)的坐标点,就可以这样写:

<rect d="M10 10" />'
复制代码

当然每一种字母都是区分大小写的,比如M是基于画布上的一个绝对坐标,而m则是基于上一个点的坐标,也就是相对坐标。比如有下面两种指令

<path d="M20,20 L40 40 M60 60 L80 80" fill="none" stroke="blue" stroke-width="5"/>

  <path d="M20,20 L40 40 m60 60 L80 80" fill="none" stroke="blue" stroke-width="5"/>
复制代码



两个path唯一的区别就是第三个指令,一个是M60 60, 一个是m60 60

线段指令(Line commands)
  • L:L指令会拿到两个参数,x坐标和y坐标,然后从当前位置到指定参数坐标位置来绘制线段
  • H:H其实是horizontal的缩写,意为绘制出水平方向的线段,因为方向已确定,所以只需一个参数就能完成线段的绘制
  • V:同H同理,只不过表示垂直方向(vertical)的线段绘制

比如用H和V来绘制一个矩形, 我们一步一步来

  • step1
<path d="M10 10 H 90" fill="none" stroke="blue"/>
复制代码



  • step2
<path d="M10 10 H 90 V 90" fill="none" stroke="blue"/>
复制代码



  • step3
<path d="M10 10 H 90 V 90 H 10" fill="none" stroke="blue"/>
复制代码



  • step4
<path d="M10 10 H 90 V 90 H 10 V 10" fill="none" stroke="blue"/>
复制代码



上面的写法也可以通过一个指令来简写一下,这就用到了Z指令

Z:该指令的作用是从当前位置向起始点画出一条线段,它一般都被放置在一连串节点的末尾,并且不区分大小写。可以理解为”闭环“指令

所以上例可以写成这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path d="M10 10 H 90 V 90 H 10 Z" fill="none" stroke="blue"/>
复制代码

同样,上例也可以通过相对定位的形式进行改写,效果是一致的

<path d="M10 10 h 80 v 80 h -80 Z" fill="transparent" stroke="blue"/>
复制代码



曲线指令(Curve commands)

一说到曲线,那贝塞尔曲线是绕不开的,对于曾高数挂科的我来说是很排斥的,但好在闲着蛋疼,遂学之。

path标签中有两类贝塞尔曲线,一种叫做“三次贝塞尔曲线(cubic curve)“, 一种叫做”二次贝塞尔曲线(quadratic curve)“,这名字听起来就不接地气。

那先从三次贝塞尔曲线说起

C:该指令用于创建一个三次贝塞尔曲线,需指定三组参数

比如:

<path d="M10 10 C 20 20, 40 20, 50 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复制代码

首先,(20 20)和(40 20)表示控制节点,一个是描述曲线起始点的斜率,另一个是描述曲线终止点的斜率,最后一组(50 10)表示曲线的终点。总结一下这段示例,就是有一条从(10 10)到(50 10)的一条线段,通过设置两个控制点的斜率,使这条线段的各个点弯曲成正确的(符合斜率趋势的)曲线。

MDN上有多组曲线的对比示例。



这里面我们再添加一种情况,就是设置两个水平的控制节点,来看看线段是如何变化的

<path d="M10 10 C 10 10, 40 10, 50 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复制代码



通过S指令能生成和上述示例中同样的平滑曲线,使用S指令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 S指令跟在C或者另一个S指令之后:那S指令的开始控制节点就是基于前一个控制节点的对称点,并且S指令指定的第一组节点是结束控制节点
  • 单独的S指令:两个控制节点会被设置为同一个点

比如如下代码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190"
    height="160"
  >
    <path d="M10 80 C 40 10, 65 10, 95 80 S 150 150,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circle cx="10"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95"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180"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150" cy="150" r="2" fill="red"/>
  </svg>
复制代码

我们通过不断改变S的第一组节点来看图形的变化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不断给S指令结束控制节点的横坐标累加,曲线会向右偏移。

接下来看下S指令前面没有其他C或者S指令的情况,代码如下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300"
    height="300"
  >
    <path d="M10 80 S 95 150,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circle cx="10"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95" cy="150" r="2" fill="red"/>
  </svg>
复制代码



另一种曲线是二次贝塞尔曲线(quadratic curve)

它通过指令Q来来进行描述,相较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它更为简单。

Q:只需要指定两组参数,第一组表示控制节点的坐标,第二组表示终点坐标。

示例: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300"
    height="300"
  >
    <path d="M10 80 Q 95 10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circle cx="10"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95" cy="20" r="2" fill="red"/>
    <circle cx="180" cy="80" r="2" fill="red"/>
  </svg>
复制代码



和三次贝塞尔类似,二次贝塞尔也提供了快捷的玩法,那就是T指令

T:通过找到前一个控制节点,来推断出一个新的控制点,T指令后面只需要指定一组结束点坐标即可,由于T指令是基于前一个控制点的基础上来生成的,所以T指令之前必须要有Q指令或者其他T指令,否则生成的控制节点就和前一个控制节点就会重合,在画布上看到的就仅仅是一条直线。

示例: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300"
    height="300"
  >
    <path d="M10 80 Q 52.5 10, 95 80 T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circle cx="10"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52.5" cy="10" r="2" fill="red"/>
    <circle cx="95" cy="80" r="2" fill="red"/>
    <circle cx="180" cy="80" r="2" fill="red"/>

  </svg>
复制代码



在上面几个例子中,两种曲线都生成了同样的结果,虽然三次贝塞尔允许更多的自由度,但是决定使用哪种曲线还要依照具体情形以及对称曲线的数量来定

弧度(Arcs)

在svg中也可以创建弧度这种曲线,它通过A指令来指定,A指令可以接收7个参数

  1. rx:x轴半径
  2. ry:y轴半径
  3. x-axis-rotation:弧形的旋转角度
  4. large-arc-flag:决定弧线是大于180度好事小于180度,0表示小角度弧,1表示大角度弧
  5. sweep-flag:表示弧线的方向,0表示从起点到终点沿逆时针画弧,1表示从起点到终点沿顺时针画弧
  6. x:弧形终点的横坐标
  7. y:弧形终点的纵坐标

示例: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no"?>
<svg width="325px" height="325px"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80 80
          A 45 45, 0, 0, 0, 125 125
          L 125 80 Z" fill="green"/>
  <path d="M230 80
          A 45 45, 0, 1, 0, 275 125
          L 275 80 Z" fill="red"/>
  <path d="M80 230
          A 45 45, 0, 0, 1, 125 275
          L 125 230 Z" fill="purple"/>
  <path d="M230 230
          A 45 45, 0, 1, 1, 275 275
          L 275 230 Z" fill="blue"/>
</svg>
复制代码



饼图

通过学习path,我们来绘制一个简单的饼图

<svg width="325" height="325"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80 80
            A 45 45, 0, 0, 0, 125 125
            L 125 80 Z" fill="green"/>
    <path d="M170 80
            A 45 45, 0, 0, 1, 125 125
            L 125 80 Z" fill="red"/>
    <path d="M170 80
            A 45 45, 0, 0, 0, 125 35 
            L 125 80 Z" fill="blue" />
    <path d="M80 80
            A 45 45, 0, 0, 1, 125 35
            L 125 80 Z" fill="pink"/>
  </svg>
复制代码



小结

在最近的一些项目中,接触到了部分有关svg的需求,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记录下自己在学习svg的一部分总结,比较基础,方便自己今后的复习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