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D
MySQL
5.6使用server_uuid和transaction_id两个共同组成一个GTID。
即:GTID =
server_uuid:transaction_id.
server_uuid是MySQL Server的只读变量,保存在数据目录下的auto.cnf中,MySQL第一次启动时候创建auto.cnf文件,其是128bit的uuid。可以通过MySQL客户端使用如下命令查看server_uuid,看到的实际上是server_uuid的十六进制编码,总共16字节(其中uuid中的横线只是为了便于查看,并没有实际意义):
mysql>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server_uuid';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server_uuid |
eb1fbc5d-5f48-11e9-aba6-005056981a9d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支持通过设置Session级别的变量gtid_next,来指定下一个事务的GTID,格式就是‘server_uuid:transaction_id'。之后还可以改回AUTOMATIC(默认值)
mysql>setgtid_next='b694c8b2-883f-11e5-85fb-e41f136aba3e:12000005';
QueryOK,0rowsaffected(0.00sec)
mysql>begin;
QueryOK,0rowsaffected(0.00sec)
mysql>commit;
QueryOK,0rowsaffected(0.00sec)
mysql>setgtid_next=AUTOMATIC;
QueryOK,0rowsaffected(0.00sec)
一般设置gtid_next是加1,用于主从同步时跳过一个事务。但是如果设置gtid_next之后,导致当前server_uuid下的transaction_id不连续,那么坑爹的地方也就出现了。在改回AUTOMATIC以后,再有事务执行时,MySQL生成transaction_id时,不是按当前最大的transaction_id继续增长,而是补缺口(使用最小的缺失的那个transaction_id作为下一个gtid)。这样的话,即使是同一个server_uuid,也不能通过transaction_id的大小来判断事务的顺序。
在MySQL
5.6中不用担心binlog里没有GTID,因为如果从库开启了GTID模式,主库也必须开启,否则IO线程在建立连接的时候就中断了。5.6的GTID对MySQL的集群环境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要么主从全部开启GTID模式,要么全部关闭GTID模式。
配置方式为gtid_mode=ON/OFF。让人诧异的是gtid_mode的类型为枚举类型,枚举值可以为ON和OFF,所以应该通过ON或者OFF来控制gtid_mode,不要把它配置成0或者1,否则结果可能不符合你的预期.
mysql>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gtid%';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binlog_gtid_simple_recovery
| ON
|
|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 |
OFF
|
| gtid_executed
|
|
| gtid_executed_compression_period |
1000
|
| gtid_mode
| OFF
|
| gtid_owned
|
|
| gtid_purged
|
|
| session_track_gtids
| OFF
|
+----------------------------------+-------+
开启gtid_mode时,log-bin和log-slave-updates也必须开启,否则MySQL Server拒绝启动。
除此以外,enforce-gtid-consistency也必须开启,否则MySQL Server也拒绝启动。
一旦使用GTID模式同步以后,主从切换就可以使用GTID来自动找点儿了,使用方式是在CHANGE MASTER时指定MASTER_AUTO_POSITION=1
当开启GTID时,每个binlog文件都有且只有一个Previous-GTIDs,位置都是在Format_description_log_event之后的第一个Binlog Event处。它的含义是在当前Binlog文件之前执行过的GTID集合,可以充当索引用,使用这个Binlog Event,可以便于快速判断GTID是否位于当前binlog文件中。
在MySQL
5.7版本中,其设计方式是将组提交的信息存放在GTID中。那么如果用户没有开启GTID功能,即将参数gtid_mode设置为OFF呢?故MySQL 5.7又引入了称之为Anonymous_Gtid(ANONYMOUS_GTID_LOG_EVENT)的二进制日志event类型。
当开启GTID时,每一个操作语句(DML/DDL)执行前就会添加一个GTID事件,记录当前全局事务ID;同时在MySQL 5.7版本中,组提交信息也存放在GTID事件中,有两个关键字段last_committed,sequence_number就是用来标识组提交信息的。在InnoDB中有一个全局计数器(global
counter),在每一次存储引擎提交之前,计数器值就会增加。在事务进入prepare阶段之前,全局计数器的当前值会被储存在事务中,这个值称为此事务的commit-parent(也就是last_committed)。
这意味着在MySQL 5.7版本中即使不开启GTID,每个事务开始前也是会存在一个Anonymous_Gtid,而这个Anonymous_Gtid事件中就存在着组提交的信息。反之,如果开启了GTID后,就不会存在这个Anonymous_Gtid了,从而组提交信息就记录在非匿名GTID事件中。
GTID找点儿原理
我们知道,在未开启GTID模式的情况下,从库用(File_name和File_pos)二元组标识执行到的位置。START SLAVE时,从库会先向主库发送一个BINLOG_DUMP命令,在BINLOG_DUMP命令中指定File_name和File_pos,主库就从这个位置开始发送binlog。
在开启GTID模式的情况下,如果指定MASTER_AUTO_POSITION=1。START SLAVE时,从库会计算Retrieved_Gtid_Set和Executed_Gtid_Set的并集(通过SHOW SLAVE STATUS可以查看),然后把这个GTID并集发送给主库。主库会使用从库请求的GTID集合和自己的gtid_executed比较,把从库GTID集合里缺失的事务全都发送给从库。如果从库缺失的GTID,已经被主库pruge了呢?从库报1236错误,IO线程中断。
通过GTID找到点儿的原理还是比较奇怪的,它过于强调主从binlog中GTID集合的一致性,弱化了Binlog执行的顺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