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_buffer_pool 
 # 注:缓冲池位于主内存中,InnoDB用它来缓存被访问过的表和索引文件,使常用数据可以直接在内存中被处理,从而提升处理速度;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
 # 注:MySQL5.6.6之后可以调整为多个。表示InnoDB缓冲区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也可以理解为把innodb_buffer_pool划分为多个实例,可以提高并发性,避免在高并发环境下,出现内存的争用问题;
 innodb_data_file_path
 # 注:该参数可以指定系统表空间文件的路径和ibdata1文件的大小。默认大小是10MB,这里建议调整为1GB
 transaction_isolation
 # 注:MySQL数据库的事务隔离级别有四种,分别为READ-UNCOMMITTED、READ-COMMITTED、REPEATABLE-READ和SERIALIZABLE。默认采用REPEATABLE-READ(可重复读)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注:是日志缓冲的大小,InnoDB改变数据的时候,它会把这次改动的记录先写到日志缓冲中
 innodb_log_file_size
 # 注:是指Redo log日志的大小,该值设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如果设置太大,实例恢复的时候需要较长时间,如果设置太小,会造成redo log 切换频繁,产生无用的I/O消耗,影响数据库性能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注:redo log文件组中日志文件的数量,默认情况下至少有2个
 max_connections
 # 该参数代表MySQL数据库的最大连接数
 expire_logs_days
 # 注:该参数代表binlog的过期时间,单位是天
 slow_query_log
 # 注:慢查询日志的开关,该参数等于1代表开启慢查询
 long_query_time
 # 注:慢查询的时间,某条SQL语句超过该参数设置的时间,就会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单位是秒
 binlog_format
 # 注:该参数代表二进制日志的格式。binlog格式有三种statement、row和mixed。生产环境中使用row这种格式更安全,不会出现跨库复制丢数据的情况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注:表名是否区分大小的参数。默认是值为0。0代表区分大小写,1代表不区分大小写,以小写存储
 interactive_timeout
 # 注:是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时间,默认是28800s(8小时)
 wait_timeout
 # 注:是服务器关闭非交互式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时间,默认是28800s(8小时)
 innodb_flush_method
 # 注:这个参数影响InnoDB数据文件,redo log文件的打开刷写模式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注:如果运行的SQL语句没有使用索引,则MySQL数据库同样会将这条SQL语句记录到慢查询日志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