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添加linux分区基本命令
fdisk -l 查询现有分区情况
添加新硬盘(断电),fdisk -l,会发现多出了一块盘符,如: /dev/sdb
fdisk /dev/sdb 可进入分区模式,提醒:此模式下若想删除前一个字符,需要ctrl + 退格键,才可以删除
进入界面之后,会有一个让你输入字母的提示:
a 设置可引导标记
b 编辑bsd磁盘标签
c 设置DOS操作系统兼容标记
d 删除一个分区
l 显示已知的文件系统类型,82为linux swap分区,83为linux分区
m 显示帮助菜单
n 新建分区
o 建立空白DOS分区
p 显示分区列表
q 不保存退出
s 新建空白SUN磁盘标签
t 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ID
u 改变现实记录单位
v 验证分区表
w 保存退出
x 附加功能(仅专家)
按n为新建分区,按照提示走即可新建一个新分区,注意的是,分分区大小时候,尽量从开头往后分,不要直接取中间,分区默认大小不直观,但是分区大小支持以K、M、G的格式来分,大家可以看提示来操作。
分完之后,按理来说是没问题,但是如果你多次操作分区之后,可能会出现被占用,需重启的提示。
partprobe 重新读取分区信息表
这条命令建议大家每次 w 保存退出后,就输入一次,会有简单的只读方式报错,没事
若是每次都输入了partprobe,在操作分区是还是遇到了无法读取,需重启的提示,那还是重启吧(ps.笔者新手,在操作这一章节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也重启了,若是想进阶,还是需要努力学习)
mkfs -t ext4 格式化的目录(如: /dev/sdb1)
分区完之后要格式化,但是注意,不能格式化扩展分区,只能格式化逻辑分区和扩展分区的逻辑分区
mkdir /disk1 创建挂载点
mount /dev/sdb1 /disk1 挂载
每次重启,则又需要重新挂载
2.添加swap分区的基本命令
free -m 以MB的格式来查看内存与swap分区的使用情况
操作与添加linux分区差不多
fdisk /dev/sdb
建一个新逻辑分区
改ID号 (l 可查询,swap分区ID为82)
用 t 命令,来选定你的swap分区,改ID为82
它就成了swap分区
w 保存退出 partprobe
格式化:mkswap /dev/(你格式的swap分区的分区设备文件名)
加入(相当于挂载) swapon 分区设备文件名
取消 swapoff 分区设备文件名
每次重启,都需要重新加入
3.重启自动挂载
vim /etc/fstab
里面格式为: UUID=…… / ext4 defaults 1 1
UUID=… 和 分区设备文件名都可以 / 为挂载点
ext4 为文件系统名称 defaults 文件参数
第五字段:是否被dump备份,0为不备份,1为每天备份,2为不定期备份
第六字段:是否被fsck检测,0不检测,其他为1、2、3……顺序往下(ps. 根分区为1,其他至少为2或以下)
自动挂载只需要将你需要挂载的分区写入就行了
UUID可以用dumpe2fs + 分区设备文件名(如:/dev/sdb1)来查询
linux 一般都为ext4文件系统名称
swap自动挂载也是进入 /etc/fstab
UUID/分区设备文件名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操作完之后保存退出之后,要用mount -a,重新挂载一遍,看是否有报错,也不至于等你重启之后,发现无法启动系统了
若是不小心写错了,又重新启动,启动时报错了,看是否可以进入root模式下,若是可以的话,进行以下操作:
mount -o remount,rw /
再来改写 vim /etc/fstab
但是,这种错误其实不常见,也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用这个来解决,所以大家操作的时候细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