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线程池
- JAVA线程池
- 为什么要用线程池
- 了解JAVA线程池
- 线程池实现原理
- 向线程池提交任务
- 关闭线程池
JAVA线程池
为什么要用线程池
池化思想有很多技术都进行了应用,如线程池、数据库连接池等,池化技术的思想主要是为了减少每次获取资源的消耗,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在JAVA中使用线程池的好处有:(《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 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好的线程以减少创建、销毁线程所造成的消耗
- 提高响应速度:任务到达时,因为没有线程创建的消耗,所以就可以直接执行,提高了响应速度
-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的创建,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稳定性。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的分配、调优和监控。
了解JAVA线程池
通过创建JAVA线程池了解线程池中的参数及其含义。
我们通过构造方法来创建线程池
new ThreadPoolExecutor(corePoolSize,maximumPoolSize,keepAliveTime,milliseconds,runnableTaskQueue,ThreadFactory,handler);
参数介绍:
- corePoolSize(线程池的基本大小):当任务到达线程池时,线程池会创建一个线程来执行任务,即使其他线程空闲也要创建,直到需要执行的任务书大于这个参数(线程池基本大小)时就不创建了。
- runnableTaskQueue(任务队列):用于保存等待执行的任务的阻塞队列,有以下队列可选择:
- ArrayBlockingQueue
- LinkedBlockingQueue
- SynchronousQueue
- PriorityBlockingQueue
-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数量):线程池运行创建的最大线程数。队列满了并且已创建的线程数小于此参数,则线程池就会创建线程执行任务。
- ThreadFactory:用于创建线程的共创。
-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饱和策略):当队列和线程数量都满了,说明线程池处于饱和状态,那么久需要一个策略来处理新提交的任务。默认为AbortPolicy,java线程池提供以下4个策略:
- AbortPolicy:直接抛出异常
- CallerRunsPolicy:只用调用者所在线程运行任务
- 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里最近的一个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 DiscardPolicy:不处理,丢弃掉
当然可以自定策略。
- keepAliveTime:线程池工作线程空闲后,保存的存活时间。
- TimeUnit:时间单位。
线程池实现原理
线程池的主要处理流程如下:
- 判断核心线程池是否都在执行任务,如果不是,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核心线程池里的线程都在执行任务,则进入下个流程。
- 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满,没满就将新任务加到队列中,如果满了进入下个流程。
- 判断线程池的线程是否都处于工作状态。若没有,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满了就交给饱和策略进行处理。
向线程池提交任务
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向线程池提交任务:分别是execute()和submit()方法。
- execute()方法用于提交不需要返回值的任务,所以无法判断任务是否被线程池执行成功。
- submit()方法用于提交需要返回值的任务,线程池会返回一个future类型的对象,通过这个future对象可以判断任务的执行结果。通过该future的get()方法可以获取返回值,该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至任务完成。
关闭线程池
通过线程池的shutdown或shutdownNow方法关闭线程池。原理是遍历工作线程,逐个调用interrupt方法中断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