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2、服务端和客户端yum安装rsync
yum install rsync xinetd
3、客户端和服务端同时新增配置文件(centos7 默认没有了)
vim /etc/xinetd.d/rsync
service rsync
{
disable = no
flags = IPv6
socket_type = stream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usr/bin/rsync
server_args = --daemon
log_on_failure += USERID
}
4、 服务端配置修改
#日志文件位置,启动rsync后自动产生这个文件,无需提前创建,同步报错时一般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因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pid文件的存放位置
pidfile = /var/run/rsyncd.pid
#支持max connections参数的锁文件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用户认证配置文件,里面保存用户名称和密码,后面手动创建这个文件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
#rsync启动时欢迎信息页面文件位置(自定义)
motd file = /etc/rsyncd.Motd
#自定义名称
[test]
#rsync服务端数据目录路径(自定义)
path = /software/www/
#对该文件夹进行描述
comment =rsync ftp comment
#设置rsync运行权限,推荐使用 nobody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默认端口,客户端同步时用到服务端该端口
port=873
#默认为true,修改为no,增加对目录文件软连接的备份
use chroot = no
#设置rsync服务端文件为读写权限
read only = no
#不显示rsync服务端资源列表
list = no
#最大连接数
max connections = 100
#设置超时时间
timeout = 300
#执行数据同步的用户名,可以设置多个,用英文状逗号隔开
auth users = test
#允许进行数据同步的客户端IP地址,可以设置多个,用英文逗号隔开
hosts allow = 192.168.0.10
#禁止数据同步的客户端IP地址,可以设置多个或不设,用英文逗号隔开
hosts deny = 192.168.0.12
5、新增同步用户的配置文件保存密码,客户端同步时需要输入
vim /etc/rsync.pass
# 格式,用户名:密码,可以设置多个,每行一个用户名:密码
test:112233
6、授权配置文件
chmod 600 /etc/rsync*
7、重启Rsync生效
systemctl restart xinetd
8、在客户端开始同步
#追踪下或者telnet下看服务端的rsync端口网络策略通了没
traceroute -T -p 873 192.168.0.3
telnet 192.168.0.3 873
#从服务端同步文件到客户端
rsync -avz test@192.168.0.3::test /data
#--delete保持和源端一致,多的删除
rsync -avzu --delete --progress test@192.168.0.3::test /data
9、如果有实时同步文件的需求可以用下面2种方法
1、Rsync+Inotify-tools
(1)Inotify-tools只能记录下被监听的目录发生了变化(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并没有把具体是哪个文件或者哪个目录发生了变化记录下来;
(2)rsync在同步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文件或者哪个目录发生了变化,每次都是对整个目录进行同步,当数据量很大时,整个目录同步非常耗时(rsync要对整个目录遍历查找对比文件),因此,效率很低。
2、Rsync+sersync
(1):sersync可以记录下被监听目录中发生变化的(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具体某一个文件或某一个目录的名字;
(2):rsync在同步的时候,只同步发生变化的这个文件或者这个目录(每次发生变化的数据相对整个同步目录数据来说是很小的,rsync在遍历查找比对文件时,速度很快),因此,效率很高。
当同步的目录数据量不大时,建议使用Rsync+Inotify-tools;当数据量很大(几百G甚至1T以上)、文件很多时,建议使用Rsync+sersy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