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

       互联网应用发展到今天,从单体应用架构到SOA以及今天的微服务,随着微服务化的不断升级进化,服务和服务之间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分布式系统之所以复杂,主要原因是分布式系统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延时和不可靠,微服务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需要保证服务幂等,保证幂等性很重要的前提需要分布式锁控制并发,同时缓存、降级和限流是保护微服务系统运行稳定性的三大利器。

       限流的目的是通过对并发访问/请求进行限速或者一个时间窗口内的的请求进行限速来保护系统,一旦达到限制速率则可以拒绝服务(定向到错误页或告知资源没有了)、排队或等待(比如秒杀、评论、下单)、降级(返回兜底数据或默认数据,如商品详情页库存默认有货)。

       一般开发高并发系统常见的限流有:限制总并发数(比如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限制瞬时并发数(如nginx的limit_conn模块,用来限制瞬时并发连接数)、限制时间窗口内的平均速率(如Guava的RateLimiter、nginx的limit_req模块,限制每秒的平均速率);其他还有如限制远程接口调用速率、限制MQ的消费速率。另外还可以根据网络连接数、网络流量、CPU或内存负载等来限流。

 

二.常见的限流算法

2.1 漏桶

怎么确认微服务的并发数 微服务并发控制_Redis

       水(也就是请求)先进入到漏桶里,漏桶以一定的速度出水,当水流入速度过大会直接溢出,然后就拒绝请求,可以看出漏桶算法能强行限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2.2 令牌桶

怎么确认微服务的并发数 微服务并发控制_限流_02

       随着时间流逝,系统会按恒定1/QPS时间间隔(如果QPS=100,则间隔是10ms)往桶里加入令牌(想象和漏洞漏水相反,有个水龙头在不断的加水),如果桶已经满了就不再加了。新请求来临时,会各自拿走一个令牌,如果没有令牌可拿了就阻塞或者拒绝服务。

2.3 算法对比

  • 令牌桶是按照固定速率往桶中添加令牌,请求是否被处理需要看桶中令牌是否足够,当令牌数减为零时则拒绝新的请求;漏桶则是按照常量固定速率流出请求,流入请求速率任意,当流入的请求数累积到漏桶容量时,则新流入的请求被拒绝。
  • 漏桶限制的是常量流出速率(即流出速率是一个固定常量值不能修改),从而平滑突发流入速率;令牌桶限制的是平均流入速率(允许突发请求,只要有令牌就可以处理,支持一次拿3个令牌,4个令牌),漏桶算法能够强行限制数据的传输速率,令牌桶算法能够在限制数据的平均传输速率的同时还允许某种程度的突发情况。令牌桶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方便的改变速度。一旦需要提高速率,则按需提高放入桶中的令牌的速率。所以,限流框架的核心算法还是以令牌桶算法为主。
  • 两个算法方向是相反的,对于相同的参数得到的限流效果是一样的。

三.限流策略

       对于一个应用系统来说一定会有极限并发/请求数,即总有一个TPS/QPS阀值,如果超了阀值则系统就会不响应用户请求或响应的非常慢,因此我们最好进行过载保护,防止大量请求涌入击垮系统。

3.1 限制总资源数

       如果有的资源是稀缺资源(如数据库连接、线程),而且可能有多个系统都会去使用它,那么需要限制应用;可以使用池化技术来限制总资源数:连接池、线程池。比如分配给每个应用的数据库连接是100,那么本应用最多可以使用100个资源,超出了可以等待或者抛异常。

      

3.2 限流某个接口的总并发/请求数

       如果接口可能会有突发访问情况,但又担心访问量太大造成崩溃,如抢购业务;这个时候就需要限制这个接口的总并发/请求数总请求数了;因为粒度比较细,可以为每个接口都设置相应的阀值。

package main

import (
    "sync"
    "net"
    "strconv"
    "fmt"
    "log"

)

const (
    MAX_CONCURRENCY = 10000 
    CHANNEL_CACHE = 200
)

var tmpChan = make(chan struct{}, MAX_CONCURRENCY)
var waitGroup sync.WaitGroup

func main(){
    concurrency()
    waitGroup.Wait()
}

//进行网络io
func request(currentCount int){
    fmt.Println("request" + strconv.Itoa(currentCount) + "\r")
    tmpChan <- struct{}{}
    conn, err := net.Dial("tcp",":8080")
    <- tmpChan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defer conn.Close()
    defer waitGroup.Done()
}

//并发
func concurrency(){
    for i := 0;i < MAX_CONCURRENCY;i++ {
        waitGroup.Add(1)
        go request(i)
    }
}

      适合对业务无损的服务或者需要过载保护的服务进行限流,如抢购业务,超出了大小要么让用户排队,要么告诉用户没货了,对用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一些开放平台也会限制用户调用某个接口的试用请求量,也可以用这种计数器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限流,没有平滑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3.3 限制某个接口的时间窗请求数

       即一个时间窗口内的请求数,如想限制某个接口/服务每秒/每分钟/每天的请求数/调用量。如一些基础服务会被很多其他系统调用,比如商品详情页服务会调用基础商品服务调用,但是怕因为更新量比较大将基础服务打挂,这时我们要对每秒/每分钟的调用量进行限速。

3.4 平滑限流某个接口的请求数

       之前的限流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请求,即瞬间请求可能都被允许从而导致一些问题;因此在一些场景中需要对突发请求进行整形,整形为平均速率请求处理(比如5r/s,则每隔200毫秒处理一个请求,平滑了速率)。这个时候有两种算法满足我们的场景:令牌桶和漏桶算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net/http"
  "golang.org/x/time/rate"
)
  
var limiter = rate.NewLimiter(2, 5)
func limit(next http.Handler) http.Handler {
  return http.HandlerFunc(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if limiter.Allow() == false {
      http.Error(w, http.StatusText(429), http.StatusTooManyRequests)
      return
    }
    next.ServeHTTP(w, r)
  })
}
  
func main() {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Func("/", okHandler)
  // Wrap the servemux with the limit middleware.
  http.ListenAndServe(":4000", limit(mux))
}
  
func ok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OK"))
}

3.5 分布式限流

怎么确认微服务的并发数 微服务并发控制_Redis_03

     当应用为单点应用时,只要应用进行了限流,那么应用所依赖的各种服务也都得到了保护。 

怎么确认微服务的并发数 微服务并发控制_限流_04

       但线上业务出于各种原因考虑,多是分布式系统,单节点的限流仅能保护自身节点,但无法保护应用依赖的各种服务,并且在进行节点扩容、缩容时也无法准确控制整个服务的请求限制。   

怎么确认微服务的并发数 微服务并发控制_限流_05

       而如果实现了分布式限流,那么就可以方便地控制整个服务集群的请求限制,且由于整个集群的请求数量得到了限制,因此服务依赖的各种资源也得到了限流的保护。

3.5.1 Redis方案

   实现原理其实很简单。既然要达到分布式全局限流的效果,那自然需要一个第三方组件来记录请求的次数。

   其中 Redis 就非常适合这样的场景。

  • 每次请求时将方法名进行md5加密后作为Key 写入到 Redis 中,超时时间设置为 2 秒,Redis 将该 Key 的值进行自增。
  • 当达到阈值时返回错误。
  • 写入 Redis 的操作用 Lua 脚本来完成,利用 Redis 的单线程机制可以保证每个 Redis 请求的原子性。
local key = KEYS[1] --限流KEY(一秒一个)
local limit = tonumber(ARGV[1])        --限流大小
local current = tonumber(redis.call('get', key) or "0")
if current + 1 > limit then --如果超出限流大小
   return 0
else  --请求数+1,并设置2秒过期
   redis.call("INCRBY", key,"1")
   redis.call("expire", key,"2")
   return 1
end

      方案的缺点显而易见,每取一次令牌都会进行一次网络开销,而网络开销起码是毫秒级,所以这种方案支持的并发量是非常有限的。

3.5.2 QPS分配

       举个例子,我们有两台服务器实例,对应的是同一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name相同),程序中设置的QPS为100,将应用程序与同一个控制台程序进行连接,控制台端依据应用的实例数量将QPS进行均分,动态设置每个实例的QPS为50,若是遇到两个服务器的配置并不相同,在负载均衡层的就已经根据服务器的优劣对流量进行分配,例如一台分配70%流量,另一台分配30%的流量。面对这种情况,控制台也可以对其实行加权分配QPS的策略。

      客观来说,这是一种集群限流的实现方案,但依旧存在不小的问题。该模式的分配比例是建立在大数据流量下的趋势进行分配,实际情况中可能并不是严格的五五分或三七分,误差不可控,极容易出现用户连续访问某一台服务器遇到请求驳回而另一台服务器此刻空闲流量充足的尴尬情况。

3.5.3 发票服务器

       这种方案的思想是建立在Redis令牌桶方案的基础之上的。如何解决每次取令牌都伴随一次网络开销,该方案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层控制端,利用该控制端与Redis令牌桶进行交互,只有当客户端的剩余令牌数不足时,客户端才向该控制层取令牌并且每次取一批。

       这种思想类似于Java集合框架的数组扩容,设置一个阈值,只有当超过该临界值时,才会触发异步调用。其余存取令牌的操作与本地限流无二。虽然该方案依旧存在误差,但误差最大也就一批次令牌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