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面向对象学习的三条主线:
1、java类及类的成员:属性、方法、构造器;代码块、内部类
2、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抽象性)
3、其它关键字:this、super、static、final、abstract、interface、extend、package、import......
面向过程(pop)和面向对象(oop)
面向对象的两个要素:
类:对一类事物的描述,是抽象的、概念上的定义
对象:是实际存在的该类的每个个体,因而也称为实例(instance)
类 = 抽象概念的人 ;对象 = 实实在在的某个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点是类的设计
类的设计,其实就是类的成员的设计
属性:对应类中的成员变量
行为:对应类中的成员方法
Field = 属性 = 成员变量 = 域、字段
Method = 行为= (成员)方法 = 函数
二、类和对象的使用(面向对象思想落地的实现):
1.创建类,设计类的成员
2.创建类的对象
3.通过“对象.属性”或“对象.方法”调用对象的结构。
三、如果创建了一个类的多个对象,则每个对象都独立的拥有一套类的属性。(非static的)
意味着:如果我们修改一个对象的属性a,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对象属性a的值。
四、对象的内存解析:
堆(Heap):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这一点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的描述是: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
栈:通常所说的栈(Stack),是指虚拟机栈。虚拟机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等。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长度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d对象引用(reference类型,它不等同与对象本身,是对象在堆内存的首地址)。方法执行完成,自动释放。
方法区(Method Area),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类中属性的使用:
属性(成员变量) VS 局部变量
1.相同点:
1.1定义变量的格式: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变量值
1.2先声明,后使用
1.3变量都有其对应的作用域
2.不同点:
2.1在类中声明的位置的不同
属性:直接定义在类的一对{}内
局部变量:声明在方法内、方法形参、代码块内、构造器形参、构造器内部的变量
2.2关于权限修饰符的不同
属性:可以在声明属性时,指明其权限,使用权限修饰符。
常用的权限修饰符:private、public、缺省(什么都没写)、protected >>>封装性
局部变量:不可以使用权限修饰符
2.3默认初始化值得情况不同:
属性:类的属性,根据其类型,都有默认初始化值。
整型(byte、short、int、long):0
浮点型(float、double):0.0
字符型(char):0或‘\u0000’
布尔型(boolean ):false
引用数据类型(类、数组、接口):null
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初始化值。
意味着,我们在调用局部变量之前,一定要显式赋值。
特别的:形参在调用时,我们赋值即可。
2.4在内存中加载的位置不同:
属性:加载到堆空间中(非static)
局部变量:加载到栈空间中。
类中方法的声明和使用:
方法:描述类应该具有的功能。
1.方法的声明: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方法体
}注意:static、final、abstract来修饰的方法,后面随笔再说。
2.方法的一些说明:
2.1关于权限修饰符:默认方法的权限修饰符先都使用public
java规定方法的4种权限修饰符:private、public、缺省、protected
2.2返回值类型:有返回值 VS 没有返回值
2.2.1如果方法有返回值,则必须在方法声明时,指定返回值的类型。同时,方法中,需要使用return关键字来返回指定类型的变量或常量。
2.2.2如果方法没有返回值,则方法声明时,使用void来表示。通常,没有返回值的方法中,就不使用return。但是,如果使用的话,只能“return;”表示结束此方法的意思。
2.3方法名:属于标识符,遵循标识符的规范和规则,“见名知意”。
2.4参数列表:方法可以声明0个、1个、或者多个形参。
3.方法的使用中,可以调用当前类的属性或方法:
递归方法。
注意:方法中不能定义方法!
犹豫是必然的,结果却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