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基于两点:资源的分布式整合、资源的按需使用。
1.
资源的分布式整合:云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基于
IP
构建的网络系统及其上的各类计算及存储资源,在云的内部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数据等资源自动整合,其整合的基础通讯手段就是
IP
,基于安全及方便性的考虑,各类资源实际上是分布式存放的,云边界以资源提供者及使用者为界限,但事实上这两个角色在同一个节点、同一台机器上很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各类
P2P
的应用,可以视为云计算的幼稚版。
2. 资源的按需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方便可靠的使用云中的计算、存储及数据资源。
负载均衡设备实际上是云计算的基础之一,2台以上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实际就是最简单及基本的云系统,符合以上两个原则:资源整合及按需使用;目前概念中的云计算仍需大量使用负载均衡设备,因为在目前及可见未来的技术手段下,只有负载均衡(应用交付)设备才能有效整合IP网络中各类资源,同时向使用者按需提供。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F5、Radware甚至A10等专业负载均衡厂商才能保持良好增长性,而同时传统网络设备厂商陷入了市场争夺战,其目的是提供优质低价的网络基础设施,因为基本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已是平民设备。也正是应用交付设备的技术专业性,国内厂商的介入始终以低价为基本策略,品牌是一方面,根本的原因还是技术无法与前述大厂匹敌,直至Banggoo出世,可以看到不少希望,至少在本地及全局负载均衡、缓存、流量优化、安全管理及SSL加解密上,与大厂处于同一技术位置,在易用性上甚至超过多年发展的海外大厂。
云计算与虚拟化很多时候是相同含义,Vmware、Ctrix、Microsoft等提供的是计算能力的按需使用及整合,简单说就是将一台高性能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若干台互不干扰的逻辑服务器,或者是通过IP网络手段实现电脑桌面的虚拟化(实质是一种软件分发,只是这里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前一种虚拟化解决了硬件计算能力高于应用需求而造成的浪费,同时带来优异的可维护性及可靠性;后一种虚拟化解决了桌面安全管理的难题,带来另一种客户终端(瘦客户机)。
Vmware等虚拟化平台部分解决了应用对硬件能力的按需使用问题,但是无法对相对高负荷应用进行计算能力整合,比如某个应用需要不止一台物理服务器提供服务时,同时也解决不了应用服务的可靠性问题,就算是虚拟机的智能化管理仍避免不了虚拟机的启停而带来的服务中断。更解决不了流量优化(连接复用,减少服务器压力等)问题,至于大量占用CPU计算资源的SSL加解密更是无法解决。
正是以上原因,虚拟化目前的主要目标是低负荷应用,而将虚拟化与应用交付设备的结合使用才能达到完美的云计算效果,这也是Vmware等厂商推出负载均衡软件模块(第三方产品)的原因,但是该类软件是基于服务器平台的,没有专门设计的芯片作为基础,其性能难以令人满意。F5等厂商更是宣称自己是云计算的关键设施厂商。
实际上,标准的虚拟化做法是将同一个应用的两个以上虚拟机分布于不同物理机,由应用交付设备对这些逻辑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从而实现计算能力的整合及提高可靠性,更进一步,可以通过应用交付设备(不是所有的品牌都可以)的智能化编程功能,与虚拟化平台的API结合,在现有逻辑服务器能力不足以满足应用需求时,自动启动下一个虚拟机,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或者是反过来,以降低能耗。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dannyzhan/69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