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mysql slow log日志切割

简介

MySQL的慢查询日志(slow log)记录了执行时间超过指定阈值的SQL语句,对于数据库性能优化和问题排查非常有帮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查询日志的文件大小会逐渐增长,为了避免日志文件过大导致占用过多的磁盘空间,我们需要定期将日志文件进行切割。本文将介绍如何实现MySQL慢查询日志的切割。

实现流程

下面是实现MySQL慢查询日志切割的整个流程:

步骤 描述
1 设置MySQL的慢查询日志参数
2 重启MySQL服务
3 创建切割脚本
4 设置定时任务

详细步骤

步骤1:设置MySQL的慢查询日志参数

要开始使用慢查询日志切割功能,首先要确保MySQL的慢查询日志参数已正确设置。编辑MySQL的配置文件my.cnf,找到以下相关参数并修改:

slow_query_log = 1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og/mysql/mysql-slow.log
long_query_time = 2

上述参数设置了慢查询日志开启(1表示开启),指定了日志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以及定义了执行时间超过2秒的SQL语句为慢查询。

步骤2:重启MySQL服务

修改MySQL的配置文件后,需要重启MySQL服务使配置生效。在Linux系统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重启MySQL服务:

sudo service mysql restart

步骤3:创建切割脚本

为了实现慢查询日志的切割,我们可以编写一个脚本来定期执行切割操作。创建一个名为mysql_slow_log_rotate.sh的文件,将以下代码粘贴进去,并保存。

#!/bin/bash
# 慢查询日志文件路径
slow_log_file="/var/log/mysql/mysql-slow.log"
# 备份文件路径
backup_dir="/var/log/mysql/slow_log_backup"
# 当前日期
current_date=$(date "+%Y%m%d")
# 切割后的文件名
backup_file="${backup_dir}/mysql-slow-${current_date}.log"

# 创建备份目录
mkdir -p ${backup_dir}

# 切割日志文件
mv ${slow_log_file} ${backup_file}

# 重新生成空的慢查询日志文件
touch ${slow_log_file}

# 重启MySQL服务,使新的慢查询日志生效
service mysql restart

上述脚本将慢查询日志文件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文件按日期重命名,然后重新生成一个空的慢查询日志文件,并重启MySQL服务,以使新的慢查询日志生效。

步骤4:设置定时任务

为了定期执行切割脚本,我们可以使用系统的定时任务功能。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编辑定时任务:

crontab -e

在打开的编辑器中添加以下内容:

0 0 * * * /bin/bash /path/to/mysql_slow_log_rotate.sh

上述命令表示每天的午夜12点执行一次切割脚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定时任务的执行时间。

保存并退出编辑器后,定时任务就设置完成了。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实现了MySQL慢查询日志的切割功能。定期切割慢查询日志可以避免日志文件过大导致的磁盘空间占用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对慢查询日志的管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