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剧情、脚本和对话。如今,即便是Painkiller这样的纯粹杀戮游戏,也必须要有很长的剧情。一般而言,剧情、脚本和对话都是由专业的作家写好的——比如《细胞分裂》(Splinter Cell)全系列,基本上都是这样完成的;某些具体的特殊对话,比如训练关之类的,再由关卡设计师和游戏设计师一起讨论后进行调整。某些设计师经验比较丰富,游戏剧情和对话会由他们直接完成——例如像《吸血鬼暗夜潜藏——血脉》(VTM:Bloodlines)这样的游戏,Scripting组和高级制作人一起直接担负了Game Design的工作。还有些剧情根本无所谓,一切都以游戏内容表现为准拼凑剧情的游戏。这种游戏可能会在关卡内容决定之后再请人撰写脚本,比如上海UBI曾经制作的《幽灵行动2》PS2版(Ghost Recon2 PS2)。这一部分基本上和关卡设计关系不大,但关卡设计师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根据自己关卡的需要对具体对话和剧情描述进行调整。

  然后,是游戏系统及其概念。通常,在游戏杂志上,最强调的就是这些东西:一个系列游戏的新作或者一款崭新的游戏要诞生了,它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卖点,有什么新增加的系统和游戏要素这些最受瞩目的内容,就是游戏设计师们夜以继日工作的领地。游戏设计师们努力想出新的点子,然后探索它们的可行性,最后把这些点子变成新的游戏要素,添加成为引擎的独立模块。由于最后都要靠关卡设计师们把这些新要素具体添加进游戏中,这一部分在实现上和关卡设计关系很大。关卡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新概念会成为真正的游戏要素,或仅仅是游戏的噱头。

  接着来谈谈画面。画面基本上是美工的功劳——不过,关卡设计师们也有很大责任。由于关卡的“毛坯”都是关卡设计师完成的,在美工可以着手加工之前,基本的整体环境就已经固定下来了。如果基本设计全都是同等大小的房间和一样长度的走廊,美工也无法让画面变得更好。在这方面,关卡设计师有着不多但是很重要的一些责任。至于要让美术要求和游戏性要求配合,则是所有关卡设计师和美工的噩梦……准备好一个好的关卡结构,是关卡设计师们最需费心的部分。

  下面是AI。也许会有很多人要问,AI和关卡设计有什么关系?这些不都是程序员们写好的,像状态机一样的Default AI吗?我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回答: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AI是3D游戏的关卡设计中,关卡设计师最劳心劳力的部分。确实,程序员们写了许多默认的AI——但这些默认的AI是“完全与环境无关”的。默认的AI永远不知道在哪里应该巡逻,在哪里应该站立不动,在哪里应该播放动画——起码,在现阶段不可能知道。关卡设计师必须给AI安排合情合理的工作范围、移动方式,以及某些特殊的应急反应。倘若你在游戏中看到一些“出乎意料”的AI表现,不用怀疑,那都是关卡设计里面写死的特殊AI。一个关卡设计师的工作量,至少有1/3是放在AI上面的——某些特殊的游戏更甚。比如《细胞分裂2》,整个游戏里面到处都是写死的AI和反应……

  最后是所谓的游戏性(Gameplay,这个几乎每个游戏站点评分里面都有的项目。游戏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在这里也不想专门论述它——那一定会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游戏性和关卡设计息息相关。一个关卡设计出色的游戏未必能让每个人都觉得好玩,但一个关卡设计糟糕的游戏肯定会让每个人都觉得不好玩。一个3D游戏所有的可玩性,最终还是要着落到关卡设计上——甚至包括那些多人模式主打的游戏。为什么某些地图很多人玩,某些地图就没有什么人玩?那就是关卡设计的优劣高下之分。关卡设计就是这样一个部分:它看上去不重要,甚至可能有点像打杂的,但一个3D游戏离开了关卡设计就完全成了空中楼阁。它包括很多内容,但归根到底也就是两个大部分:关卡结构设计和关卡运行设计。这两者息息相关,构成了关卡设计师的全部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