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electron打包 resource加密 electron打包deb_ci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electron-packager及electron-builder两种方式,将已有的electron应用打包成msi格式和exe可执行文件。打包是一个成熟的应用程序一个重要的环节,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最后会讲到打包时遇到的一些坑,与大家分享。

本文适用于有一些electron实践经验的小伙伴,知道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electron应用,并且知道electron主进程、渲染进程间如何通信。

electron-packager

使用命令 npm install electron-packager --save-dev 安装好之后会在package.json中的devDependencies生成代码:

"devDependencies": {
    "electron-packager": "^9.1.0"
}

注意:

1、打包时要分清devDependenciesdependencies的区别,文章后会讲。
2、package.json 的额外字段 —— productName、author 和 description,虽然这几个字段并不是打包必备的,但它们会在 Windows 的 Squirrel 安装包(用于自动更新)中使用到,所以请读者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安装好模块之后,就可以对应用进行打包。electron-packager的打包基本命令是:

electron-packager <sourcedir> <appname> <platform> <architecture> <electron version> <optional options>

参数说明:

  • sourcedir:项目所在路径
  • appname:应用名称
  • platform:确定了你要构建哪个平台的应用(Windows、Mac 还是 Linux)
  • architecture:决定了使用 x86 还是 x64 还是两个架构都用
  • electron version:electron 的版本
  • optional options:可选选项

为了方便起见,在package.json中添加代码:

"scripts": {
    "package": "electron-packager ./ myapp --out ./OutApp --version 1.7.9 --overwrite --icon=./app/img/icon/icon.ico"
  }

然后在命令行中执行npm run package

electron打包 resource加密 electron打包deb_依赖包_02

打包成功后,会在OutApp目录(此处的目录是在参数中配置的)下生成.exe,运行该文件,并且没有报错,则说明本次打包成功。

electron打包 resource加密 electron打包deb_依赖包_03

特点:

1、支持平台有:Windows (32/64 bit)、OS X (also known as macOS)、Linux (x86/x86_64);
2、进行应用更新时,使用electron内置的autoUpdate进行更新
3、支持CLI和JS API两种使用方式;

electron-builder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electron-builder,来自官方的解释:

A complete solution to package and build a ready for distribution Electron, Proton Native or Muon app for macOS, Windows and Linux with “auto update” support out of the box.

简单的说,electron-builder就是有比electron-packager有更丰富的的功能,支持更多的平台,同时也支持了自动更新。除了这几点之外,由electron-builder打出的包更为轻量,并且可以打包出不暴露源码的setup安装程序。考虑到以上几点,我果断选择了electron-builder &nbsp&nbsp&nbsp&nbsp&nbsp (微笑

首先,依旧是安装依赖。
(这里官方强烈推荐使用yarn安装依赖包,但我使用了npm安装的依赖也可以正常打包,所以至于为什么官方强烈推荐用yarn,我还没搞懂其原因,还请了解缘由的大佬们赐教)

yarn add electron-builder --save-dev

package.json中做如下配置

"build": {
    "appId": "com.xxx.app",
    "mac": {
      "target": ["dmg","zip"]
    },
    "win": {
      "target": ["nsis","zip"]
    }
},
"scripts": {
    "dist": "electron-builder --win --x64"
},

在命令行中执行npm run dist ,执行结果如下:

electron打包 resource加密 electron打包deb_ico_04

打包后在dist目录生成如下文件:

electron打包 resource加密 electron打包deb_依赖包_05

解压zip包或执行setup安装文件,应用启动后且没有报错,则说明本次打包成功。

特点:

1、electron-builder 可以打包成msi、exe、dmg文件,macOS系统,只能打包dmg文件,window系统才能打包exe,msi文件;
2、几乎支持了所有平台的所有格式;
3、支持Auto Update;
4、支持CLI和JS API两种使用方式;

研究electron打包的过程中踩了不少坑,打包涉及到不少系统级别的问题,从最初的选型到最后的成功打包,看似是个简单的过程,但其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到的地方,我在这里分两点说明:

devDependencies与dependencies的区别

dependencies 表示我们要在生产环境下使用该依赖,devDependencies 则表示我们仅在开发环境使用该依赖。在打包时,一定要分清哪些包属于生产依赖,哪些属于开发依赖,尤其是在项目较大,依赖包较多的情况下。若在生产环境下错应或者少引依赖包,即便是成功打包,但在使用应用程序期间也会报错,导致打包好的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npm与cnpm的区别

说到npmcnpm的区别,可能大家都知道,但大家容易忽视的一点,是cnpm装的各种node_module,这种方式下所有的包都是扁平化的安装。一下子node_modules展开后有非常多的文件。导致了在打包的过程中非常慢。但是如果改用npm来安装node_modules的话,所有的包都是树状结构的,层级变深。

由于这个不同,对一些项目比较大的应用,很容易出现打包过程慢且node内存溢出的问题(这也是在解决electron打包过程中困扰我比较久的问题,最后想到了npm与cnpm的这点不同,解决了node打包内存溢出的问题,从打包一次一小时优化到打包一次一分钟,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所以建议大家在打包前,讲使用cnpm安装的依赖包删除,替换成npm安装的依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