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数据结构:

1,亮点1:string,list,set,hast,sortset都只是数据的保存形式,底层的数据结构是:简单动态字符串,双向链表,压缩列表,哈希表,跳表,整数数组。

2,亮点2:Redis使用了一个哈希表保存所有的键值对。

3,要点1:五种数据形式的底层实现

a: string:简单动态字符串
b: list:双向链表,压缩列表
c: hash:压缩列表,哈希表
d: Sorted Set:压缩列表,跳表
e: set:哈希表,整数数组

4,要点2:List ,hash,set ,sorted set被统称为集合类型,一个键对应了一个集合的数据
5,要点3:集合类型的键和值之间的结构组织

a:Redis使用一个哈希表保存所有键值对,一个哈希表实则是一个数组,数组的每个元素称为哈希桶。
b:哈希桶中的元素保存的不是值的本身,而是指向具体值的指针

6,要点4:哈希冲突解决

a:Redis的hash表是全局的,所以当写入大量的key时,将会带来哈希冲突,已经rehash可能带来的操作阻塞
b:Redis解决hash冲突的方式,是链式哈希:同一个哈希桶中的多个元素用一个链表来保存
c:当哈希冲突链过长时,Redis会对hash表进行rehash操作。rehash就是增加现有的hash桶数量,分散entry元素。

7,要点5:rehash机制

a:为了使rehash操作更高效,Redis默认使用了两个全局哈希表:哈希表1和哈希表2,起始时hash2没有分配空间
b:随着数据增多,Redis执行分三步执行rehash;

1.给hash2分配更大的内存空间,如是hash1的两倍
2.把hash1中的数据重新映射并拷贝到哈希表2中
3.释放hash1的空间

8,要点6:渐进式rehash

a:由于步骤2重新映射非常耗时,会阻塞redis
b:讲集中迁移数据,改成每处理一个请求时,就从hash1中的第一个索引位置,顺带将这个索引位置上的所有entries拷贝到hash2中。

9,要点7 :压缩列表,跳表的特点

a:压缩列表类似于一个数组,不同的是:压缩列表在表头有三个字段zlbytes,zltail和zllen分别表示长度,列表尾的偏移量和列表中的entry的个数,压缩列表尾部还有一个zlend,表示列表结束
所以压缩列表定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O(1),但其他就是O(n)
b:跳表:是在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级索引,通过索引的几次跳转,实现数据快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