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以一个例子,介绍一下预测模型的三种分类:

例如,假设我们想要预测炎热地区夏季时每小时用电需求量。【解释模型】。可以用如下包含预测变量的模型:解释模型,包含了有关其他变量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要预测的变量的历史值

右侧的“误差”项表示随机波动和没有被包括在模型中的相关变量的影响。我们将它称之为“解释模型”,因为它帮助解释电力需求变化的原因。

2.【时间序列模型】。因为电力需求数据构成了一组时间序列,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时间序列模型来进行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可以为如下形式:时间序列模型

t表示当前的时间,t+1表示下一个小时,t−1表示前一个小时,t−2表示前两个小时

3.【混合模型】。还有第三种模型, 它结合了上述两种模型的特点。混合模型(动态回归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纵向模型)

正文:

一、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的核心思路是:我们预测时间序列y时,假设它与其它时间序列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1.简单线性回归简单线性回归

2.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估计方法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确定模型的各个参数

二、时间序列分解

1.时间序列成分时间序列数据通常有很多种潜在模式,因此一种有效的处理时间序列的方式是将其分解为多个成分,其中每个成分都对应某一种基础模式。

三种基础的时间序列模式:趋势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当我们想要把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成分时,我们通常将趋势和周期组合为“趋势-周期”项(有时也简单称其为趋势项)。因此,我们认为时间序列包括三个成分:趋势-周期项,季节项和残差项(残差项包含时间序列中其它所有信息)。时间序列成分

2.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MA)

三、指数平滑

四、ARIMA模型

在引入ARIMA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先讨论平稳性(stationarity)和差分时间序列(differencing time series)的相关知识

差分则可以通过去除时间序列中的一些变化特征来平稳化它的均值,并因此消除(或减小)时间序列的趋势和季节性

2.ARIMA模型定义:

(1)自回归模型

(2)移动平均模型

(3)非季节性ARIMA模型

平稳的时间序列的性质不随观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弱平稳过程:当①均值函数是常数函数且②协方差函数仅与时间差相关,我们才称其为弱平稳。

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差分处理后可以转换为平稳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平稳性检验和白噪声检验

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步骤,一般通过时序图和自相关图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中若存在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进行差分处理然后进行平稳性检验直至平稳为止

差分的次数越多,对时序信息的非平稳确定性信息的提取越充分,但差分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每一次差分运算,都会造成信息的损失,所以应当避免过分的差分,一般在应用中,差分的阶数不超过2。

3.ARIMA模型含义与实战

(1)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又称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移动也可称作滑动),是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之一

(2)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比较完善和精确的算法是博克思-詹金斯(Box-Jenkins)方法,其常用模型包括:自回归模型(AR模型)、滑动平均模型(MA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MA模型、(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模型。ARIMA 模型是通过寻找历史数据之间的自相关性,来预测未来(假设未来将重复历史的走势),要求序列必须是平稳的。

(3)ARIMA(p,d,q)中,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数;MA为“滑动平均”,q为滑动平均项数,d为使之成为平稳序列所做的差分次数(阶数)。“差分”一词虽未出现在ARIMA的英文名称中,却是关键步骤。将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和差分法结合,我们就得到了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ARIMA(p、d、q),其中 d 是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的阶数。

(4)建立ARIMA模型的方法步骤时间序列的获取:首先应该检查是否有突兀点的存在

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平稳性检验和白噪声检验,时序图和自相关图

单位根检验(ADF检验):判断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序列平稳,就不存在单位根;否则,就会存在单位根。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要先进行 d 阶差分,转化为平稳时间序列;

对于一个平稳时间序列,自相关系数(ACF)会快速的下降到接近 0 的水平,然而非平稳时间序列的自相关系数会下降的比较缓慢。

要对平稳时间序列分别求得其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通过对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的分析,得到最佳的阶数p、q

模型识别:Box-Jenkins模型识别方法

模型定阶:BIC准则法进行定阶

参数估计:相关矩估计法、最小二乘估计以及极大似然估计等

模型的验证:Barlett定理构造检验统计量Q

五、人口生命表及人口规模

2.人口成长模型

3.Lee-Carter模型

六、收支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