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堆的概念

是一棵顺序存储完全二叉树

其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都不大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这样的堆称为小根堆

其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都不小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这样的堆称为大根堆

举例来说,对于n个元素的序列{R0, R1, ... , Rn}当且仅当满足下列关系之一时,称之为堆:

 (1) Ri <= R2i+1 且 Ri <= R2i+2 (小根堆)

  (2) Ri >= R2i+1 且 Ri >= R2i+2 (大根堆)

其中i=1,2,…,n/2向下取整; 

java 小根堆合并链表 小根堆序列_java 小根堆合并链表

 

 

如上图所示,序列R{3, 8, 15, 31, 25}是一个典型的小根堆。

堆中有两个父结点,元素3和元素8。

元素3在数组中以R[0]表示,它的左孩子结点是R[1],右孩子结点是R[2]。

元素8在数组中以R[1]表示,它的左孩子结点是R[3],右孩子结点是R[4],它的父结点是R[0]。可以看出,它们满足以下规律

设当前元素在数组中以R[i]表示,那么,

(1) 它的左孩子结点是:R[2*i+1];

(2) 它的右孩子结点是:R[2*i+2];

(3) 它的父结点是:R[(i-1)/2];

(4) R[i] <= R[2*i+1] 且 R[i] <= R[2i+2]。

 

2 重点

首先,按堆的定义将数组R[0..n]调整为堆(这个过程称为创建初始堆),交换R[0]和R[n];

然后,将R[0..n-1]调整为堆,交换R[0]和R[n-1];

如此反复,直到交换了R[0]和R[1]为止。

 

以上思想可归纳为两个操作:

(1)根据初始数组去构造初始堆(构建一个完全二叉树,保证所有的父结点都比它的孩子结点数值大)。

(2)每次交换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输出最后一个元素(最大值),然后把剩下元素重新调整为大根堆。

当输出完最后一个元素后,这个数组已经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

先通过详细的实例图来看一下,如何构建初始堆。

设有一个无序序列 { 1, 3, 4, 5, 2, 6, 9, 7, 8, 0 }。

java 小根堆合并链表 小根堆序列_结点_02

 

构造了初始堆后,我们来看一下完整的堆排序处理:

还是针对前面提到的无序序列 { 1, 3, 4, 5, 2, 6, 9, 7, 8, 0 } 来加以说明。

java 小根堆合并链表 小根堆序列_java 小根堆合并链表_03

增序排列,利用大根堆。

1 //注:数组实现的堆中,第N个节点的左孩子的索引值是(2N+1),右孩子的索引是(2N+2)。   
//其中,N为数组下标索引值,如数组中第1个数对应的N为0。
 2 
 3 void sift(RecType arr[],int low,int high)
 4 {   
 5     int i=low,j=2*i+1;   //arr[j]是arr[i]的左孩子
 6     RecType tmp=arr[i];
 7     while(j<=high)
 8     {   if(j<high && arr[j]<arr[j+1])  //若右孩子较大,把j指向右孩子
 9             j++;
10         if(tmp<arr[j])
11         {   arr[i]=arr[j];  //若根节点小于最大的孩子的关键字,把arr[j]调整到双亲结点位置上。
12             i=j;            //修改i,j,以便继续向下筛选
13             j=2*i+1;
14         }
15         else break; //若根节点大于等于最大孩子的关键字,筛选结束
16     }
17     arr[i]=tmp;
18 }
19 
20 void HeapSort(RecType arr[],int n) //arr[0...n-1]
21 {
22     int i;
23     for(i=n/2-1;i>=0;i--) //循环建立初始堆,调用sift算法
24         sift(arr,i,n-1);
25     for(i=n-1;i>0;i--) //进行n-1趟完成堆排序,每一趟堆中元素个数减1
26     {
27         swap(arr[0],arr[i]);
28         sift(arr,0,i-1);  //arr[0..i-1],得到i-1个结点的堆
29     }
30 }

堆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