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是疑惑为什么kali上的apache服务称之为apache2,但是也没想到去找找答案,今天突然想到了,简单搜索了一下大致就是,
现在Apache HTTP 存在三种版本, 1.3 2.0 和2.2
在它的1.X版本年代,虽然Apache已经足够稳定和强大并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仍然存在着它无法覆盖的区域而让一些非全功能型的WEB服务器取得了市场。在2.X中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编译和安装也变得简单了些,Apache使用了标准GNU自动设置工具,对于Windows平台,它也提供了图形化的安装界面。在设置方面,新版本去掉了一些易让人糊涂的指示符号,不过大部分工作仍然基于一个文件的设置文件。对那些习惯图形界面设置工具的用户可能有点麻烦。设置工具与核心的发布包是分离的,一些类似ApacheConf可以免费或以很低的价格的获取,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对Apache进行各种设置。
从运行的角度看,Apache2.X版本比老版本更加强大,更具可扩展性。一个多线程/多进程的混合模块使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规模的主机性能(从一台只运行小型站点的典型X86服务器到同时运行多个虚拟实例的大型主机),这正是Apache1.3所缺乏的。新版本以插件的形式提供了对一些特定平台和几个通用模块的支持。对IPV6的官方支持已经为互联网的升级做好了准备,对HTTP1.1的支持提高了代理服务器的性能。
另外新版本的核心发布包中增加了几个加强安全和可管理性的模块:mod_auth_ldap引入了基于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认证,mod_autoindex模块可以很方便的生成目录列表供访问者使用,而mod_deflate模块允许内容在发送前先进行压缩以节约带宽。
考虑到稳定性和扩展性, 本文中使用的是 Apache 2.0
refer:apache2_百度百科 (baidu.com)
不同的版本罢了,应该是有别的linux系统使用的话还是apache1(猜测),或者是致敬版本更迭,所以标明是apach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