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了解SQL
- 数据库:保存有组织的数据的容器(通常是一个文件或一组文件)。
- 注意误用混淆:数据库软件被称为DBMS,数据库是通过DBMS创建和操纵的容器
- 模式:关于数据库和表的布局及特性的信息。
- 主键:一列或一组列,其值能够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
第二课:检索数据
- 多条SQL语句必须以“ ;”分隔。
- SQL语句不区分大小写,SELECT和select是相通的,不过表名,列名和值可能有所不同(依赖于具体点DBMS及其如何配置)。
- 处理SQL语句时,其中所有 空格都被忽略(将SQL语句分成多行有利于阅读和调试)。
- 检索多个列,列名之间必须以“ ,”分隔,但是最后一个列不用加。
- 检索所有列使用(*)通配符,用于检索名字未知的列或者需要知道表中的每一列,性能低。
- 检索不同的值使用DISTINCT关键字 ,放在列名前面,其不仅作用于紧跟其后的那一列。
例:SELECT DISTINCT vend_id,prod_price FROM Products; 除非两行相同,否则所有的列都会被检索出来。 - 使用注释 --之后的文本都是注释
#一行的开始使用(不常用)
/* */多行的注释
第三课:排序检索数据
- 子句:SQL语句由子句构成,有些子句是必须的,有些则是可选的。一个子句通常是由一个关键字加上所提供的数据组成。
- ORDER BY 可以取一个或多个列的名字,据此对输出进行排序。如果他不是最后的子句,将会出现错误信息,并且可以使用非检索的列排序。
- 按多个列进行排序: ..ORDER BY xx,yy; 先按xx,在xx都相同时再按yy,若xx中都是唯一的则不会按yy排列
..ORDER BY 2,3; - 指定排序方向:DESC(降序)关键字只应用到直接位于其前面的列名,在多个列上进行降序排序,必须对每一列指定DESC关键字,ASC(升序)默认的无用。
- A与a默认相同,无法简单使用ORDER BY改变
第四课:过滤数据
- 使用WHERE子句:数据根据WHERE子句中指定的搜索条件进行过滤,接在FROM子句之后给出。
- 数据最好不要再应用层过率,客户端应用处理数据,会使服务器发动多余数据,造成带宽的浪费。
- WHERE子句操作符
操作符 | 说明 | 操作符 | 说明 |
= | 等于 | > | 大于 |
<> | 不等于 | >= | 大于等于 |
!= | 不等于 | !> | 不大于 |
BETWEEN | 在指定的两个值之间 | IS NULL | 为NULL值 |
!< | 不小于 | < | 小于 |
- 关于引号:字符串用单引号限制,用来与数值列比较不需要用引号
- between例: SELECT prod_name,prod_price
FORM Products
WHERE BETWEEN 5 AND - NULL:无值。它与字段包含0,空字符串,或仅包含空格不同;
- 确定值是否为NULL,不能简单的检查是否=NULL,应该用特殊的IS NULL
第五课:高级数据过滤
- 操作符:用来连接过改变WHERE子句中的子句的官架子,也叫逻辑操作符。
- AND:检索满足条件的所有指定的行
- OR: 与AND相反,许多DBMS在第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不在计算第二个条件了(第一个满足时,不管是否满足,相应的行都将被检索出来)
- AND再求值优先级大于OR,可以使用()改变结合顺序避免出错。
- IN WHERE子句中用来指定要匹配值的清单的关键字,功能与OR相当。
例:WHERE vend_id IN ('DLL01','BRS01') 等同于WHERE vend_id='DLL01' OR vend_id=‘BRS01’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包含其他SELECT语句,能够更动态地建立WHERE子句。 - NOT:WHERE子句中用来否定其后条件关键字。
例:WHERE NOT vend_id='DLL01' 等同于 WHERE vend_id<>'DLL01'
优势是与IN操作符联合使用时,NOT可以非常简单的找出与条件列表不匹配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