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是一种针对Unicode的可变长度字符编码,又称万国码。由Ken Thompson于1992年创建。现在已经标准化为RFC 3629。UTF-8用1到4个字节编码Unicode字符。用在网页上可以同一页面显示中文简体繁体及其它语言(如英文,日文,韩文)。
字符集:
如果UNICODE 字符由2个 字节表示,则编码成UTF-8很可能需要3个字节。而如果UNICODE字符由4个字节表示,则编码成UTF-8可能需要6个字节。用4个或6个字节去编码一个UNICODE字符可能太多了,但很少会遇到那样的UNICODE字符。 UTF-8转换表表示如下:
Unicode/UCS-4 | bit数 | UTF-8 | byte数 | 备注 |
0000 ~ 007F | 0~7 | 0XXX XXXX | 1 | |
0080 ~ 07FF | 8~11 | 110X XXXX 10XX XXXX | 2 | |
0800 ~ FFFF | 12~16 | 1110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 3 | 基本定义范围:0~FFFF |
1 0000 ~ 1F FFFF | 17~21 | 1111 0XXX 10XX 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 4 | Unicode6.1定义范围:0~10 FFFF |
20 0000 ~ 3FF FFFF | 22~26 | 1111 10XX 10XX 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 5 | 说明:此非unicode编码范围,属于UCS-4 编码 早期的规范UTF-8可以到达6字节序列,可以覆盖到31位元(通用字符集原来的极限)。尽管如此,2003年11月UTF-8 被 RFC 3629 重新规范,只能使用原来Unicode定义的区域, U+0000到U+10FFFF。根据规范,这些字节值将无法出现在合法 UTF-8序列中 |
400 0000 ~ 7FFF FFFF | 27~31 | 1111 110X 10XX 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10XX XXXX | 6 |
实际表示ASCII 字符的UNICODE字符,将会编码成1个 字节,并且UTF-8表示与ASCII字符表示是一样的。所有其他的UNICODE字符转化成UTF-8将需要至少2个字节。每个字节由一个 换码序列开始。第一个字节由唯一的换码序列,由n位连续的1加一位0组成, 首字节连续的1的个数表示 字符编码所需的字节数。
Unicode转换为UTF-8时,可以将Unicode二进制从低位往高位取出二进制数字,每次取6位,如上述的二进制就可以分别取出为如下示例所示的格式,前面按格式填补,不足8位用0填补。
注:Unicode转换为UTF-8需要的字节数可以根据这个规则计算:如果Unicode小于0X80(Ascii字符),则转换后为1个字节。否则转换后的字节数为Unicode二进制位数减1再除以5。
示例
UNICODE uCA(1100 1010) 编码成UTF-8将需要2个 字节:
uCA -> C3 8A, 过程如下:
uCA(1100 1010)处于0080 ~07FF之间,从上文中的转换表可知对其编码需要2bytes,即两个字节,其对 应 UTF-8格式为: 110X XXXX10XX XXXX。从此格式中可以看到,对其编码还需要11位,而uCA(1100 1010)仅有8位,这时需要在其二进制数前补0凑成11位: 000 1100 1010, 依次填入110X XXXX 10XX XXXX的空位中, 即得 1100 0011 1000 1010(C38A)。
同理,UNICODE uF03F (1111 0000 0011 1111) 编码成UTF-8将需要3个字节:
u F03F -> EF 80 BF,对应格式为:1110XXXX10XX XXXX10XX XXXX,编码还需要16位,将1111 0000 0011 1111(F03F)依次填入,可得 1110 1111 1000 0000 1011 1111(EF 80 BF)。
Unicode 16进制 | Unicode 2进制 | bit数 | UTF-8 2进制 | UTF-8 16进制 |
CA | 1100 1010 | 8 | 1100 0011 1000 1010 | C3 8A |
F0 3F | 11110000 0011 1111 | 16 | 11101111 1000 0000 1011 1111 | EF 80 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