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往期系列文章
- 一、市面上主流的三款低、中、高PCB画制软件(EDA)
- 二、PCB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 三、产品基本设计步骤
- 四、原理图设计注意事项
- 五、原理图操作
- 六、PCB设计 - 布局注意
- 七、PCB设计 - 布线原则
- 八、PCB设计 - 连线的一般步骤
- 九、PCB设计->布线注意以及快捷操作:
- 十、整体检查步骤:
- 十一、获得器件封装
- 十二、PCB设计电气知识:
- 十三、设计注意与操作总汇
 
往期系列文章
Altium_designer_summer教材&&pcb设计教程下载
一、市面上主流的三款低、中、高PCB画制软件(EDA)
1、AltiumDesigner
   国内低端设计的主流,国外基本没人用。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容易上手;占用系统资源较多,对电脑配置要求较高。在国内使用protel的人还是有相当的市场的,毕竟中小公司硬件电路设计还是低端的居多,不过建议各位尽早接触学习别的功能更优秀的软件,不要总在低层次徘徊。
2、Mentor pads
   PADS软件用的人也是相当的多,好用,易上手,个人感觉比Protel好不知多少倍。适合于中高端设计,堪称中端中之王。现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一款eda软件,适合大多数大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其本身没有仿真,做高速板时,要结合其他专用仿真工具,如hyperlynx。
3、Cadence Allegro
   高速板设计中实际上的工业标准。无论哪一方面都超牛。
 PCB Layout工具绝对一流,稍微熟悉一点后就不再想用其他工具了,布线超爽。仿真方面也是非常的牛,有自己的仿真工具,信号完整性仿真,电源完整性仿真都能做。在做pcb高速板方面牢牢占据着霸主地位。要知道这个世界上60%的电脑主板40%的手机主板可都是拿Allegro画的啊!
小结:PADS与AD的对比
 PADS : 电磁兼容方面的规则相对规范一点(电气原理和规则相对完善一些);
 AD:设计方面会相对友好一点;
二、PCB总体设计思路与原则
1、一个简单电子产品形成步骤:选择产品参照品->芯片选型->原理图构建->复查->PCB封装->PCB画写->元件清单->调试->修改->投入生产;
 2、只有站在项目的理解上才能真正画好板;
 3、需要掌握一定模电知识;
 4、参考现有成熟的PCB(布局排布);
 5、布线原则,以功能模块为单位去布线(尤其是滤波电容的位置);
 6、能画板与会画板的差距,画板的艺术需要长时间培养;
 7、尽量利用好手头上的原理图以及封装库等,避免重复造轮子;
三、产品基本设计步骤
1、搭建原理图;
 2、元器件的封装;
 3、PCB的尺寸画制,螺丝孔(预留一定周边空间,以防上螺丝时拧破绿油层,造成短路);
 4、参考原理图模块,初步布局,后面动态调整;
 5、布线先把信号线布通,最后布电源地线(重点);双层板的布线尽量先把线布在同一层,方便后面的布线与调整;
 6、测试点的放置,Mark点放置;
 7、信号线、电源线、地线与电源线加粗、铺铜优化、过孔盖绿油、丝印标注、加泪滴焊盘;
 8、过绿油:Solder Mask Tenting-Top/Bottom;
 9、优化线与敷铜的有效性;
 10、输出DXF文件:选择毫米单位、孔输出、层输出;
 11、边调整 边布线;
 12、设立调试点(地或电源),便于调试;以及各种调试接口的调出,方便调试;
   1)尽量放置在同一面;
   2)放置类型:触发脚,使能脚,输入脚等(根据实际应用而定);
四、原理图设计注意事项
1、集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并不难,根据各模块的Datasheet连接即可;(数字电路的搭建通常很简单,但需要注意复位电路等是可选项);
 2、分立电路原理图设计需要较强的数字模拟电路基础,尽量参考现有成熟的电路,避免少走弯路;
 3、大型一点的需要分模块,原理图下的子页;原理图与原理图之间开线束链接;
 4、原理图作为子页的目录以及索引;依靠名称要建立链接,与网络标号类似;
 5、原理图必须检查清楚连线是否有效,栅格捕捉最小为5mil;
 6、一些原理图概念:总线、总线入口、信号线束、页面符、图纸入口、器件页面符、线束链接器、线束入口、端口;
五、原理图操作
1、设置文档风格;
 2、添加库;
 3、自动注释;
 4、原理图以及层级管理;
 5、显示窗口;
 6、原理图符号的复制;
 7、网络上色;
 8、网络组管理(总线方式,对外连接);
 9、原理图标号如何获得:a)原理图库;b)手工画;
 10、跳转到对应层级的原理图;
 11、批量改封装:shift选择多个,再修改封装;
六、PCB设计 - 布局注意
1、布局很重要,板子的布线好坏决定布局,良好合理的布局,不仅板子美观且稳定;
 2、参考成熟的电路板,主芯片尽量放在同一层(减少布线距离以及焊接成本降低);
 3、按照模块分类思想,先主要模块,后次要模块;
 4、交互式布局,利用原理图参考布局;
 5、器件的摆放技巧:旋转、对齐、均称;
 6、显示/隐藏层;
 7、文本的摆放设置;
 8、极坐标摆放元器件;
七、PCB设计 - 布线原则
1、总体思想(联合各部分,互相协调),设计好出口与入口;
 2、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预留扩展空间;
八、PCB设计 - 连线的一般步骤
1、整体来说:一般先连电源线(最后步可以根据信号线的走线安排,可以减少共振辐射 ,并且尽量走外围);
 2、局部来说:芯片周边先把信号线连同,最后电源线;
 3、再者芯片间的连线;
 4、一些距离较长的外设跟芯片的连线;
 5、芯片周边应留有较宽的空间,以便于过孔出线;
 6、先连接高频信号线,如晶振等(直线连通),电源地线最后布;
九、PCB设计->布线注意以及快捷操作:
1、电源的加粗处理;
 2、直接相连;
 3、重新连接;
 4、先引线,再布通;
 5、密度高的地方尽量避免打过孔;
 6、并排拉线(选中多天线路,并用鼠标拉动);
 7、长走线尽量走外围(绕一下)约定俗成统一方向,方便后面走线;
 8、走线不一定越短越好,有些需要一点间距;
 9、每一个层的布线方向和布线内容都是设计好的(设计原则:尽量各层各司其职);
 10、集体走线;
 12、合理分配走线密度,平行走线和打过孔(尽量避免影响其他层);
 13、快速修正(善用对齐工具,布线,调整线宽);
 14、2键放置过孔;
 15、选中整条网络:1)S->网络; 2)单击某一线段,然后Tab键;
 16、BGA封装需要扇出;
 17、子网络自动布线;
 18、shift+s;只显示当前层; ctrl+d:显示/隐藏层 ; L:
 19、相同层级尽量保持平行布线;
 20、shift+空格改变走线角度;
 21、布线选项:Shift+~;
 22、隐藏网络/显示网络:N;
十、整体检查步骤:
1、调整线的走线、线粗(地线 > 电源线 > 信号线);
 2、有效的测试点放置;
 3、丝印(器件丝印、极性标注、线序标注)、泪滴;
 4、铺铜(间距、过孔全连接);
 5、过孔铺绿油;
 6、信息保密性;
 7、是否放置Mark点(贴片机器识别点);
 8、端子焊盘接地:有助于加固+增加连通性;
 9、一定要耐心地进行最后的检查(事半功倍);
十一、获得器件封装
1、各大论坛找封装库库;
 2、嘉立创商城;
 3、本地库(其他demo工程生成);
 4、官网下载;
十二、PCB设计电气知识:
1、单片机电路设计(不超过33Mhz),算不上高速电路;
   a、单片机的微小化减少内部分布电容与分布电感,减少功耗;
2、高速电路与普通的电路
   a、分布电容:产生分流作用;
   b、分布电感:电流阻碍与信号延时作用;
 3、设计一块好板子,必须熟悉掌握工艺要求;
 4、高速等长线(如内存条)、开窗操作(如小家电);
 5、PCB敷铜:http://bbs.elecfans.com/jishu_947316_1_1.html
 6、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单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7、高速信号线需要等长布线;
 8、必须注意铺铜时产生的天线效果(二次天线)(不规则尖角导致);
 9、布线天线效应(draft):如焊盘重叠会产生天线效应,铺铜的天线效应处理:1)禁止铺铜 2)适当打过孔消除天线效应;
 10、SPI走线不严格,IIC走线需要尽量靠近;
 11、晶振离芯片要尽量短,不然会产生很多问题;
 12、电源到地的滤波距离尽量短;
十三、设计注意与操作总汇
AD规则设置
 1、普通间距: Clearance -> inPloy;
 2、普通过孔直接先连: plane -> IsVia;
 3、Solder是阻止盖绿油;
 4、转换功能(开槽、铺铜);
 5、铺铜与过孔/焊盘的连接方式:polygonconnect via style->高级;
 6、焊盘与铜皮的间距:SolderMaskExpansion->建议间距10mil;
 7、普通属性选择all same net才能使铺铜连接到焊盘过通孔 ,去除死铜;
AD操作快捷方式
 1、批量修改封装,必须选定元件本身
 2、功能模块的快速选取,可以通过原理图框选
 3、翻转:V-B;
 4、删除同一网络线:T-U-N
 5、属性框:F11
 6、查找相似对象:E-N
设计注意
 1、3D模型的获取和关联(3D网下载);
 2、元件器操作:锁定、旋转、排布方式;N键隐藏飞线;隐藏与显示;
 3、器件的选型:官网以及淘宝网;
 4、四层板的层级管理:留一层用于走电源线;信号层(可用于铺铜GND、走线)、内电层(一整块铜皮)切割;
 5、一些名词:
   1)热风焊盘:尤其是地线需要散热,否则容易冷却;
   2)Tracks:走线
   3)等长布线、差分布线(高速电路用);
   4)通孔、埋孔、盲孔;
 6、电源的出口布线加粗处理:铺铜管理器->网状铺铜->多边形铺满电源出线口;
 7、多层板的过孔密度避免过大,为其它内层走线提供方便;
 8、合理设置栅格,利用栅格捕捉功能;
 9、可以合理利用铺铜皮代替导线;
 10、一个优秀的EDA,是只需要简单设置就可以完成的;
 11、内垫层分割(划线分割);
 12、铺铜(选择机械层->工具->转换为铺铜区域);
 13、创建封装的几种方式:1、AD向导; 2、IPC-7351 PAD向导工具; 3、手工画制;
 14、阻焊层、助焊层:
   1)阻焊层是负片(看不见的)输出,是指不上绿油的地方;每个焊盘都有;
   2)助焊层:用于开钢网;
 15、正片(空板)、负片(铜板);
 16、丝印的调节:
   1)宽:3-7mil 高:30-40mil;
   2)善用指示、框住的方法;
 17、logo的操作:利用union功能->调节大小;
 18、网标导入和基本布局;
 19、直插焊盘一定要电镀;
 20、间距设置:20mil-20mil;详细网站: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3052f5a1dc8f1f97f31f86ba.html
 21、过孔常规最小:直径:20mil 孔径:12mil;
 22、贴片固定焊盘可接地(作用一来可以方便拉线,二来可以固定焊盘);
 23、主芯片引脚位置根据飞线情况进行调整;
 24、芯片位置放置中间,并且周边留一定的空间,引脚出线以及放置测试点(重要);
 25、格局很重要,先连通,再调整;布局应尽量以模块划分;
 26、自动布线适合简单的布线,切记;
 27、设置想要显示的层“层设定”;
 28、排布和整理丝印层时,可以3D模式看看效果;
 29、电源,地线尽量往外走,减少干扰;(地线环绕太多用示波器检测到较多杂波)
 30、在保证各模块布局情况下,可大约调节器件位置,使布线最佳;
 31、功能模块的快速选取,通过原理图选定;
 32、后期操作:敷铜去死铜,过孔铺绿油(阻焊作用);不铺为“开窗”;
 33、封装库重名会导致网络连接错误,添加库的时候注意!
 34、在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布线,及时调整/优化线路;
 35、布局时,分模块的基础上电源或地尽量往同一方向;
 36、地线或电源线布线时,先把能布通的先布通;
 37、过孔会产生线阻,重要的线先布通(如通讯信号线);次要的布远一点也无大碍;
-----------------------------------------------------End of the 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