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的分类

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类:

  • 塔式服务器
  • 机架式服务器
  1. 塔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类似台式机,但性能比台式机高。
  2. cpu服务器架构 服务器cpu架构分几类_cpu服务器架构

  3. 机架式服务器
    外形看起来像交换机
  4. cpu服务器架构 服务器cpu架构分几类_并发处理_02

服务器的组成部件

  • cpu:计算机的大脑,负责硬件的控制和数值的运算
  • 显卡:图形显示和高速并行运算
  • 内存:临时存储数据
  • 网卡:网卡是进行数据的传输
  • 硬盘:数据的永久存储
  • 远程管理口:在服务器关机的状态下可以控制服务运行
  • 阵列卡:
  • 电源:供电,除了普通电源之外,还有UPS,即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UPS供电装置(仅供10-60分钟的使用)
  • 主板:实现服务器硬件之间的整合

服务器的路数、核心数、线程数是什么?

  • 路数:独立的CPU个数
  • 核心数:单个CPU的物理核心(也叫真实核心)数量
  • 线程数:程序中顺序控制流程的数量

举个例子:
双路四核八线程服务器指的就是该服务器有2个独立的CPU,每个CPU有2个物理核心(2x2=4核),每个核心拥有2条线程(4x2=8线程)。

个人PC平台上很少出现“路”这个术语,以前奔腾时代英特尔公司面向桌面级用户倒是做过一些高端的双CPU平台,就是说一块主板上装了两个独立的CPU,和现在的双核CPU不是一个概念。

多核CPU是由于后期技术发展后,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可以把多个物理核心集成在一个CPU上。打个比喻(虽然不恰当),如果把双路看做一对健康的双胞胎的话,那么双核就是一对连体双胞胎。

而所谓的四核八线程(注意:这里没有“路”定义)就是说,一颗独立的CPU上的真实核心数量为4,但是通过超线程技术又模拟出4个核心,看上去像8个核心了,但有4个是模拟出来的,不是真实的,以此类推。这就是所谓的超线程,目前是英特尔公司独有的技术。

核心数:一台服务器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并发处理事情的能力;(一台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越强证明核心数越多)

  1. 服务器的描述:
    两路×8核 2.0GHz CPU 192 GB RAM(2个独立CPU,每个CPU上有4个核心,CPU的主频是2.0GHz,服务器的内存是192GB)

其他

  1. 处理器(CPU)
  • 核心数量:处理器中核心的数量,每个核心可以独立执行计算任务。多核心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提高处理效率。例如,一个拥有8核心的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线程,适用于需要高并发处理的服务器。
  • 时钟频率:处理器核心的运行速度,单位通常是GHz(吉赫)。频率越高,处理器每秒能处理的指令数也越多。例如,3.5 GHz的CPU比2.5 GHz的CPU运行速度快。
  1. 内存(RAM)
  • 容量:服务器可用于处理数据的临时存储空间大小,单位通常是GB或TB。内存容量越大,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的数据和应用程序就越多。例如,64GB的RAM可以有效地运行多个大型数据库和应用程序。
  • 类型和速度:内存的类型(如DDR4,DDR5)和数据传输速率影响服务器的性能。速度越快,CPU读写数据的效率越高。
  1. 存储
  • 类型:包括硬盘驱动器(HDD)和固态驱动器(SSD)。SSD比HDD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适合高性能的应用场景。
  • 容量:存储设备可以保存数据的总量,通常以GB或TB计。容量越大,服务器存储的数据就越多。
  • I/O性能:输入/输出性能,通常以每秒读写次数(IOPS)和传输速率(MB/s)衡量,关键于数据库和交易处理应用。
  1. 网络连接
  • 带宽:服务器网络接口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以Mbps(兆比特每秒)或Gbps(吉比特每秒)表示。带宽越大,服务器处理外部数据请求的能力越强。
  • 延迟:数据从源头到目的地的传输延时。在数据中心环境中,低延迟对于确保快速响应至关重要。
  1. 电源
  • 电源容量:以瓦特(W)计量,表明服务器在最大负载下所需的电源供应。电源足够强大可以确保服务器在高负载下稳定运行。
  • 冗余电源:服务器设计中可能包括多个电源单元,以防一个电源故障时另一个可以接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 冷却系统
  • 冷却效率:冷却系统的设计和效率对于维持服务器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非常重要,防止过热导致硬件损坏或性能下降。

通过监控和优化这些关键参数,可以确保服务器在提供必要的服务时达到最优的效率和稳定性。服务器的配置需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预算进行适当选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