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1:获取默认值:


var  v  =  arg  ||  defaultValue;


代码注解:“arg”为一个表达式。当“arg”为“undefined”或“null”时,转换为boolean类型为假,程序会继续计算表达式“defaultValue”的值,整个表达式的值将是“defaultValue”。当“arg”转换为boolean类型不为假时,便不会再计算“defaultValue”,整个表达式的值就是“arg”。

技巧2:获取有效整数值:


var  v  =  parseInt(arg)  ||   0 ;


代码注解:当arg能够正常解析为整数时,整个表达的值便是解析得到的整数值。若解析得到NaN(非数值)时,转换为boolean则得到false,因此整个表达式的值将为0。当然如果“arg”本身解析得到0的话,虽然转换为boolean也为false,但整个表达是仍然是为0的,无需担心。

技巧3:更“复杂”的默认值


var  v  =  (arg  ||  [])[ 0 ];


代码注解:表达式arg为一个数组,我们希望取得参数其某个元素。但是arg有可能为空,直接写arg[i]将会报错,怎么办?道理与上面的一样,arg为空时,我们就创建一个空数组(甚至可以是含有默认值的数组)来代替它!

技巧4:取多个表达式中第一个“有效”值或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


var  v  =  arg0  ||  arg1  ||  arg2  ||  arg3;


代码注解:总结前面几条技巧,可以发现,它们是利用了逻辑或运算符(||)一个非常巧妙的功能:由多个(||)运算符串联起来的表达式,其最终值为第一个“有效”表达式的值。这里所说的“有效”,是指转换为boolean类型得到true的表达式。所以如果你还需要0或false之类的值,这个办法就好像有些不太适用。但在实际情况当中,我们用到此技巧的场合多数是在判断变量是否有效,对象是否空引用,数值是否不为0等等,我想很少有连续去判断一连串boolean值的情况吧。

技巧5:当某一个表达式“有效”时,取得另一个表达式值


var  v  =  obj.method  &&  obj.method();


代码注解:这是一种见得较多的代码。这段代码的意思是,当obj存在名为“method”的方法时,则返回调用此方法得到的值。准确的解释应该是,当表达式“obj.method”转换为boolean为true时,返回表达式“obj.method()”的值;否则直接返回表达式“obj.method”的值。

技巧6:取多个表达式中第一个“无效”值或最后一个表达式的值


var  v  =  arg0  &&  arg1  &&  arg2  &&  arg4;


代码注解:此技巧刚好与技巧4对应。被逻辑与运算符(&&)串联起来的一系列表达式中,若发现了一个“无效”值的表达式,则会将此“无效”值返回,并不再计算后面的表达式;若串联的表达式全部“有效”的话,则返回最后一个“有效”值。这里的“无效”,也就是指转换为boolean类型会得到false。

技巧7:兼容IE和FF的事件处理函数


oElement.onclick  =   function (event) {
    event  =  event  ||  window.event;
    event.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  更正!!
oElement.onclick  =   function (event) {
    event  =  event  ||  window.event;
     //  event.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上面这行代码有错误,在FF中event对象已经有target属性,其为只读
     //  改成下面这样:
     var  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或:
    event.target  ||  (event.target  =  event.srcElement);
};


代码注解:在Internet Explorer(IE)和Firefox(FF)中,event对象的来源不同。FF中event是作为参数传进来的,而IE中event是window对象的一个属性。触发事件的源对象也不同,在FF中是“event.target”,在IE中是“event.srcElement”。上面的代码在FF中的执行情况如下:因为参数“event”有效,所以变量“event”所引用的对象仍然是参数“event”;因为表达式“event.target”有效,所以对象“event”的属性“target”值未变化。在IE中的执行情况如下:因为参数“event”无效,所以变量“event”被改为引用“window.event”;因为表达式“event.target”也无效,所以对象“event”被添加了一个属性“target”,并指向“event.srcElement”。经由上面的代码处理,接下来不管是在FF还是IE之中,都可以使用“event”来引用事件对象、“event.target”来引用事件触发源对象了。

技巧8:转换if语句为更加简洁的形式

if形式

简洁形式


if  (b) {
    v  =  x;
}



v  =  b  &&  x;



if  (b1  &&  b2  &&  b3) {
    v  =  x;
}



v  =  b1  &&  b2  &&  b3  &&  x;



if  (b1  ||  b2  ||  b3) {
    v  =  x;
}



v  =  (b1  ||  b2  ||  b3)  &&  x;



if  (b1) {
    v  =  b1;
}  else   if  (b2) {
    v  =  b2;
}  else  {
    v  =  b3;
}



v  =  b1  ||  b2  ||  b3;



if  (b1) {
    v  =  x1;
}  else   if  (b2) {
    v  =  x2;
}  else  {
    v  =  x3;
}



v  =  (b1  &&  x1)  ||  (b2  &&  x2)  ||  x3;


代码注解:其实就是对前面那些技巧的一个应用总结,这样一来,很多代码都可以改得清爽许多。当然,这种转换方法也不是万能的,视情况而用吧。再就是注意:前面提到的“无效”值并不是仅指“undefined”,“null、0、false、NaN”等都是“无效”值,它们转换为boolean值都是false,有些情况需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