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发电
-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 光发电
- 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 光化学发电
- 光感应发电
- 光生物发电
- 热发电
- 槽式
- 碟式
- 塔式
- 光伏发电的优势
- 发电原理先进
- 建造、拆卸和扩充方便
- 维护管理容易
- 太阳能资源无限,分布普遍
- 清洁
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 太阳能电池组件
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分类:
- 单晶硅(黑,晶片单元尺寸相同)
原子规则排列;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转换效率高;贵。
- 多晶硅(蓝,晶片不规则)
小单晶按不同取向聚集;便宜,工艺简单;转换效率低。
- 非晶硅(柔性)
柔性、薄,弱光下发电能力高于晶体硅;稳定性差。
- 充放电控制器
调节发电板的工作电压,使太阳能板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优点:防止过度充放电;防反向充电;过载及短路保护作用。
- 逆变器
又称电源调整器,分为独立型与并网型。
- 蓄电池
收集过剩电能。
- 其他部件
光伏集线箱、光伏电缆、支架等。
光与半导体的相互作用
- 外光电效应
哈勃望远镜
- 内光电效应
- 光电导效应
光敏电阻
- 光生伏特效应
光的能量将电子从化学键中释放,产生电子—空穴对。接着,us范围内电子又被空穴捕获,即二者“复合”,则晶体对外显电中性。
光伏发电原理
- 光生伏特效应主要发生在电池组件的PN结上,光的能量将电子从化学键中释放,产生电子空穴对。
- 光生电子和空穴在PN结内建电场作用下立即分离,电子被推进N区(多子为空穴),空穴被推进P区(多子为电子)。
- 太阳能电磁组件的PN结基于不断产生并被分别收集的电子—空穴对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 接负载,形成回路以后,电势差转换为电流,完成发电任务。
- 光伏发电影响因素
- 光照:电池输出功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而电压几乎不变。
- 温度(热斑):温度升高,工作效率降低。80-90℃间,温度每升高1℃,效率下降约0.5%。
- 阴影:对光伏电池组件影响不可低估,对于某些结构的光伏电池组件,有时一个局部阴影也会使得输出功率明显下降。
二、风力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系统的组成
- 风力机系统
- 风轮(叶轮+叶片)
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决定风力发电的效率、噪声、振动。叶片数量是转动平衡及经济性的统一。
- 传动装置
低速轴、齿轮箱、高速轴
作用:将叶轮上低速旋转的能量变为符合要求的机械能(1500rad/s)并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
- 偏航系统
又称对风系统,其作用在于当风速矢量的方向变化时,能够快速平稳地对准风向,包括:
- 风向标:检测实时风向
- 控制系统:对比风向
- 偏航编码器:将机械角度转为电信号
- 偏航机构:执行机构
- 扭缆装置:固定、保护、控制电缆,如下图所示
- 变桨系统
通过调节桨叶的节距角,改变气流对桨叶的攻角,进而控制风轮捕获的气动转矩和气功功率。
包括变桨电机、控制系统、编码器。
功能:便于启动;调节功率输出;刹车。
- 发电机系统
分为定桨定速型与变桨变速型。
- 发电机
- 电力电子变换器
风力发电系统克服风向变换
通过偏航系统进行调整:风向标检测到风向的变化后,给控制系统一个信号,控制系统会驱动两个偏航电机,使得风力机主体朝着风向进行旋转,偏航编码器监测旋转角度并将角度返回给控制系统,直至风力机转至期望位置。最后,通过扭缆解缆装置将扭曲的电缆解开。
风力发电系统克服风速变化
当风速变化时,风轮捕获的气动转矩及功率随之改变,叶轮转速改变。变桨系统通过不断调节桨叶的节距角,进而改变气流对桨叶的攻角,最终使得叶轮能够匀速转动,保证输出功率的稳定。
风力发电系统的分类
- 按风轮旋转轴方向分为垂直轴风力机与水平轴风力机。
- 按叶片原理分为升力型叶片与阻力型叶片。
三、储能系统
1.储能系统的分类
机械储能:
弹性、液压、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
化学储能(三要素:正极、负极、电解质):
铅酸电池、镍系电池、锂系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
电磁储能:
超导储能
2.抽水蓄能原理
以水为能量载体,通过势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向电力系统提供电能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水力发电系统。抽水蓄能电站配备有上、下游两个水库,在负荷低谷时段,利用电站提供的剩余电量驱动水泵,将低水位库中的水抽至高水位库,电能转为势能;在负荷高峰时,电站上水库中储存的水经过水轮机流到下水库,驱动水轮机发电机组发电,将势能转换为电能。
3.压缩空气蓄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原理
压缩空气储能以空气为能量载体,通过空气内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完成储能任务。负荷低谷时段,电动机带动空压机,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并将其储存于储气室中;在负荷高峰时,高压空气从储气室释放,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驱动透平(turbine)发电。需要特殊地理条件建造大型储气室。
4.飞轮储能原理
储能时,电能通过电力转换器变换后驱动电机运行,飞轮以动能的形式把能量储存起来,完成电能到机械能转换的储能过程;释能时,高速旋转的飞轮拖动电机发电,经电力转换器输出适用于负载的电流与电压,完成机械能到电能转换的释能过程。
5.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调节频率
电网的频率是由发电功率与用电频率的大小共同决定的。正常运行状态如上图a点所示。
此时若突然增加负载会使用电负荷曲线右移,工作状态移至b点,此时电网频率被拉低。
发电机组自发调整,称为一次调频。若频率变化较小,则可调整过来;若频率变化较大,则无法恢复为原始频率,此时工作状态为c点。
此时需引入储能系统,将频率调回原频率,此时工作状态为d点。
- 削峰填谷
有效调节电力系统的峰谷差,提高负荷率是提高电力系统资产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调峰电源是在用电高峰期向电网输送电能,在用电低谷区从电网获取电能,减小电网负荷峰谷差,使发电、用电趋于平衡,实现“削峰填谷”和调节电网负荷的电力设备。具有响应快、效率高及损耗小等优点。
- 消纳新能源
以风电、光伏等为主体的新能源,输出电力不稳定,具有波动大、随机性等特点,容易造成电网频率不稳定等问题。利用储能控制灵活和响应快速的特点,可以改善新能源发电的电源特性,如平抑发电出力波动、跟踪预测误差和计划出力、参与电力系统调频调压等,提高其并网友好性。
短时间尺度、高频次——功率型储能;
长时间尺度、低频次——能量型储能。
四、微电网运行与控制
- 意义
- 集中式电网存在不足
- 初期投资大,电网改造费用高。
- 发、输、配电环节分离,通常为长距离供电。
- 给偏远地区供电,线路架设费用大,施工难。
- 发生电网事故,会导致大面积停电,可靠性差。
- 地理环境受限导致能源短缺
- 环境污染
- 提供电网接纳分布式发电的能力
- 微电网组成元件
- 系统保护装置
- 断路器:过流、欠压保护,用于切除线路与微电源
- 静态开关:用于检测微电网电能质量,确保用电安全可靠。
- 电力变换设备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 分布式电源
风力、光伏、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生物质发电…
- 储能单元
机械、化学、电磁
- 能量管理系统
是一套具有发电优化调度,负荷管理,实时监测并自动实现微电网同步等功能的能量管理系统。(检测新能源机组出力,优化燃料机组发电,安排储能放电等)
微电网运行状态
- 正常状态
并网运行状态
独立(离网)运行状态
- 过渡状态
并网—>独立/独立—>并网状态
- 非正常状态
故障、维修状态
大电网直供负荷状态
- 微电网控制方式
- 主从控制
某一个为主控制器,其余为从控制器。
分为:以分布式电源为主控制器及以中心控制器为主控制器。
- 对等控制
各分布式电源有相等地位,微电网具有“即插即用”功能。
微电网保护技术与传统电网的区别
- 电源种类变多。
- 短路功率和故障电流大小发生变化。
- 阻抗继电器的限距变小。
- 功率流向和电压曲线发生变化。
微电网孤岛检测方法
- 远程技术(通信方法)
监控与数据采集法
- 本地技术
- 被动检测
过/欠电压检测、电压相位突出检测。
- 主动检测
阻抗检测方法、电抗插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