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是JAVA虚拟机的英文缩写,主要承担JAVA字节码的执行作用,执行过程中会经历加载class文件→管理并分配内存→执行垃圾回收机制,JAVA程序需要跨平台执行的时候,就需要JVM来实现。

如果有过几次面试经验或者有圈内朋友的话,应该知道在大厂面试中,基本上或多或少会问到有关于虚拟机的问题。许多经验不足的或者应届生,在应对面试官时只会说:“我知道JVM内存”,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面试已经结束了。

如果近期有面试需求,不妨多刷一刷JVM面试题,知道的多了,面试的时候才有侃侃而谈的资本。整理了上百道比较常见的JVM面试题,都是圈内人事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过的题目,并且答案已经给大家分析总结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1.内存模型以及分区,需要详细到每个区放什么。

JVM分为堆区和栈区,还有方法区,初始化的对象放在堆里面,引用放在栈里面,class类信息常量池(static常量和static变量)等放在方法区。

new:

方法区:主要是存储类信息,常量池(static常量和static变量),编译后的代码(字节码)等数据。

堆:初始化的对象,成员变量(那种非static的变量),所有的对象实例和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

栈:栈的结构是栈帧组成的,调用一个方法就压入一帧,帧上面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方法出口等信息,局部变量表存放的是8大基础类型加上一个应用类型,所以还是一个指向地址的指针。

本地方法栈:主要为Native方法服务程序计数器:记录当前线程执行的行号。

2.堆里面的分区:Eden,survival(from+to),老年代,各自的特点。

堆里面分为新生代和老生代(java8取消了永久代,采用了Metaspace),新生代包含Eden+Survivor区,survivor区里面分为from和to区,内存回收时,如果用的是复制算法,从from复制到to,当经过一次或者多次GC之后,存活下来的对象会被移动到老年区,当JVM内存不够用的时候,会触发FullGC,清理JVM老年区当新生区满了之后会触发YGC,先把存活的对象放到其中一个Survice区,然后进行垃圾清理。

因为如果仅仅清理需要删除的对象,这样会导致内存碎片,因此一般会把Eden进行完全的清理,然后整理内存。那么下次GC的时候,就会使用下一个Survive,这样循环使用。如果有特别大的对象,新生代放不下,就会使用老年代的担保,直接放到老年代里面。因为JVM认为,一般大对象的存活时间一般比较久远。

3.对象创建方法,对象的内存分配,对象的访问定位。

new一个对象

4.GC的两种判定方法

引用计数法:指的是如果某个地方引用了这个对象就+1,如果失效了就-1,当为0就会回收但是JVM没有用这种方式,因为无法判定相互循环引用(A引用B,B引用A)的情况。

引用链法:通过一种GCROOT的对象(方法区中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等-static变量)来判断,如果有一条链能够到达GCROOT就说明,不能到达GCROOT就说明可以回收。

5.SafePoint是什么

比如GC的时候必须要等到Java线程都进入到safepoint的时候VMThread才能开始执行GC。

1.循环的末尾(防止大循环的时候一直不进入safepoint,而其他线程在等待它进入safepoint)

2.方法返回前

3.调用方法的call之后

4.抛出异常的位置

6.GC的三种收集方法:标记清除、标记整理、复制算法的原理与特点,分别用在什么地方,如果让你优化收集方法,有什么思路?

先标记,标记完毕之后再清除,效率不高,会产生碎片。

复制算法:分为8:1的Eden区和survivor区,就是上面谈到的YGC。

标记整理:标记完毕之后,让所有存活的对象向一端移动。

7.GC收集器有哪些?CMS收集器与G1收集器的特点。

并行收集器:串行收集器使用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收集,GC时服务有停顿时间。

串行收集器:次要回收中使用多线程来执行。

CMS收集器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经过多次标记才会被清除G1从整体来看是基于“标记—整理”算法实现的收集器,从局部(两个Region之间)上来看是基于“复制”算法实现的。

8.MinorGC与FullGC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

新生代内存不够用时候发生MGC也叫YGC,JVM内存不够的时候发生FGC

9.几种常用的内存调试工具:jmap、jstack、jconsole、jhat

jstack可以看当前栈的情况,jmap查看内存,jhat进行dump堆的信息mat(eclipse的也要了解一下)

10.类加载的几个过程:

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然后是使用和卸载了通过全限定名来加载生成class对象到内存中,然后进行验证这个class文件,包括文件格式校验、元数据验证,字节码校验等。准备是对这个对象分配内存。解析是将符号引用转化为直接引用(指针引用),初始化就是开始执行构造器的代码。

11.JVM内存分哪几个区,每个区的作用是什么?

java虚拟机主要分为以下一个区:

方法区:

1.有时候也成为永久代,在该区内很少发生垃圾回收,但是并不代表不发生GC,在这里进行的GC主要是对方法区里的常量池和对类型的卸载2.方法区主要用来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的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和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3.该区域是被线程共享的。

4.方法区里有一个运行时常量池,用于存放静态编译产生的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该常量池具有动态性,也就是说常量并不一定是编译时确定,运行时生成的常量也会存在这个常量池中。

虚拟机栈:

1.虚拟机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栈内存,它为java方法服务,每个方法在执行的时候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和方法出口等信息。

2.虚拟机栈是线程私有的,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

3.局部变量表里存储的是基本数据类型、returnAddress类型(指向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和对象引用,这个对象引用有可能是指向对象起始地址的一个指针,也有可能是代表对象的句柄或者与对象相关联的位置。局部变量所需的内存空间在编译器间确定

4.操作数栈的作用主要用来存储运算结果以及运算的操作数,它不同于局部变量表通过索引来访问,而是压栈和出栈的方式

5.每个栈帧都包含一个指向运行时常量池中该栈帧所属方法的引用,持有这个引用是为了支持方法调用过程中的动态连接.动态链接就是将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在运行期转化为直接引用

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类似,只不过本地方法栈为Native方法服务。

java堆是所有线程所共享的一块内存,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创建,因此该区域经常发生垃圾回收操作。

程序计数器

内存空间小,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时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值可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和线程恢复等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完成。该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java虚拟机规范没有规定任何OOM情况的区域。

12.如和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存活?(或者GC对象的判定方法)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存活有两种方法:

1.引用计数法

所谓引用计数法就是给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这个对象时,就将计数器加一,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一。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器为零时,说明此对象没有被引用,也就是“死对象”,将会被垃圾回收.引用计数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也就是说当对象A引用对象B,对象B又引用者对象A,那么此时A,B对象的引用计数器都不为零,也就造成无法完成垃圾回收,所以主流的虚拟机都没有采用这种算法。

2.可达性算法(引用链法)

该算法的思想是:从一个被称为GCRoots的对象开始向下搜索,如果一个对象到GC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说明此对象不可用。在java中可以作为GCRoots的对象有以下几种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常量池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JNI引用的对象

虽然这些算法可以判定一个对象是否能被回收,但是当满足上述条件时,一个对象比不一定会被回收。当一个对象不可达GCRoot时,这个对象并不会立马被回收,而是出于一个死缓的阶段,若要被真正的回收需要经历两次标记如果对象在可达性分析中没有与GCRoot的引用链,那么此时就会被第一次标记并且进行一次筛选,筛选的条件是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已被虚拟机调用过,那么就认为是没必要的。

如果该对象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将会放在一个称为F-Queue的对队列中,虚拟机会触发一个Finalize()线程去执行,此线程是低优先级的,并且虚拟机不会承诺一直等待它运行完,这是因为如果finalize()执行缓慢或者发生了死锁,那么就会造成FQueue队列一直等待,造成了内存回收系统的崩溃。GC对处于F-Queue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被标记,这时,该对象将被移除”即将回收”集合,等待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