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Java IO/NIO

  • 前言
  • 一、IO模型
  • 1.1. 阻塞IO模型
  • 1.2. 非阻塞IO模型
  • 1.3. 多路复用IO模型
  • 1.4. 信号驱动IO模型
  • 1.5. 异步IO模型
  • 二、IO/NIO
  • 2.1. IO包
  • 2.2. JAVA NIO
  • 2.2.1. NIO的缓冲区
  • 2.2.2. NIO的非阻塞
  • 2.3. Channel
  • 2.4. Buffer
  • 2.5. Selector
  • 总结



前言

本章是从JVM学习之路(下篇)剥离出来的,由于篇幅问题,所以另起一篇。下面开始一起学习Java IO/NIO的一些知识吧。


一、IO模型

1.1. 阻塞IO模型

最传统的一种IO模型,即在读写数据过程中会发生阻塞现象。当用户线程发出IO请求后,内核会去查看数据是否就绪,如果没有就会等待数据就绪,而用户线程就会处于阻塞状态,用户线程交出CPU。当数据就绪之后,内核会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线程,并返回结果给用户线程,用户线程才解除block状态。典型的阻塞IO模型的例子为:data = socket.read(),如果数据没有就叙,就会一直阻塞在read方法。

1.2. 非阻塞IO模型

当用户线程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一个结果。如果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内核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用户线程的请求,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线程,然后返回。所以事实上,在非阻塞IO模型中,用户线程需要不断地询问内核数据是否就绪,也就是说非阻塞IO不会交出CPU,而会一直占用CPU。典型地非阻塞IO模型一般如下:

while(true) {
	data = socket.read();
	if(data != error) {
		// 处理数据
		break;
	}
}

但是对于非阻塞IO就有一个非常严重地问题,在while循环中需要不断地去询问内核数据是否就绪,这样会导致CPU占用率非常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while循环这种方式来读取数据。

1.3. 多路复用IO模型

多路复用IO模型时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模型。Java NIO实际上就是多路复用IO。在多路复用IO模型中,会有一个线程不断去轮询多个socket的状态,只有当socket真正有读写事件时,才真正调用实际的IO读写操作。因为在多路复用IO模型中,只需要使用一个线程就可以管理多个socket,系统不需要建立新的金充或者线程,也不必维护这些线程和进程,并且只有在真正有socket读写事件进行时,才会使用IO资源,所以它大大减少了资源占用。在Java NIO中,是通过selector.select()去查询每个通道是否有到达事件,如果没有事件,则一直阻塞在那里,因此这种方式会导致用户线程的阻塞。多路复用IO模式,通过一个线程就可以管理多个socket,只有当socket真正有读写事件发生才会占用资源来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因此,多路复用IO比较适合连接数比较多的情况。

另外多路复用IO为何比阻塞IO模型的效率高是因为在非阻塞IO种,不断询问socket状态时通过用户线程去进行的,而在多路复用IO中,轮询每个socket状态是内核在进行的,这个效率要比用户线程高很多。

不过要注意的是,多路复用IO模型是通过轮询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事件到达,并且堆到达的事件逐一进行响应。因此对于多路复用模型来说,一旦事件响应体很大,那么就会导致后续的事件迟迟得不到处理,并且会影响新的事件轮询。

1.4. 信号驱动IO模型

在信号驱动IO模型中,当用户线程发起一个IO请求操作,会给对应的socket注册一个信号函数,然后用户线程会继续执行,当内核数据就绪时会发送一个信号给用户线程,用户线程接收到信号之后,便在信号函数中调用IO读写操作来进行实际的IO请求操作。

1.5. 异步IO模型

异步IO模型才是最理想的IO模型,在异步IO模型中,当用户线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他的事。而另一方面,从内核的角度,当它收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它会立刻返回,说明read请求已经成功发起了,因此不会对用户线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内核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线程,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内核会给用户线程发送一个信号,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也就是说用户线程完全不需要实际的整个IO操作时如何进行的,只需要先发起一个请求,当接收内核返回的成功信号时表示IO操作已经完成,可以直接去使用数据了。
也就是说在异步IO模型中,IO操作的两个阶段都不会阻塞用户线程,这两个阶段都是由内核自动完成,然后发送一个信号告知用户线程操作已完成。用户线程中不需要再次调用IO函数进行具体的读写。这点是和信号驱动模型有所不同的,在信号驱动模型中,当用户线程接收到信号表示数据已经就绪,然后需要用户线程调用IO函数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而异步IO模型中,收到信号表示IO操作已经完成,不需要再在用户线程中调用IO函数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

二、IO/NIO

2.1. IO包

java Mono使用场景 java nio demo_用户线程

2.2. JAVA NIO

NIO主要有三大核心部分:Channel(通道)、Buffer(缓冲区)、Selector。传统IO基于字节流和字符流进行操作,而NIO基于Channel和Buffer(缓冲区)进行操作,数据总是从通道读取到缓冲区中,或者从缓冲区写入到通道中。Selector(选择区)用于监听多个通道的事件(比如:连接打开、数据到达)。因此,单个线程可以监听多个数据通道。

java Mono使用场景 java nio demo_用户线程_02

2.2.1. NIO的缓冲区

Java IO面向流意味着每次从流中读一个或多个字节,直至读取所有字节,它们没有被缓存在任何地方。此外,它不能前后移动流中的数据。如果需要前后移动从流中读取的数据,需要先将它缓存到一个缓冲区。NIO的缓存导向方法不同。数据读取到一个它稍后处理的缓冲区,需要时可在缓冲区中前后移动。这就增加了处理过程中的灵活性。但是,还需要检查是否该缓冲区中包含所有您需要处理的数据。而且,需确保当更多的数据读入缓冲区时,不要覆盖缓冲区里尚未处理的数据。

2.2.2. NIO的非阻塞

IO的各种流时阻塞的。这就意味着,当一个线程调用read()或者write()时,该线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数据被读取,或数据完全写入。该线程在此期间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NIO的非阻塞模式,使一个线程从某通道发送请求读取数据,但是它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数据,如果目前没有数据可用时,就什么都不会获取。而不是保持线程阻塞,所以直至数据变的可以读取之前,该线程可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非阻塞写也是如此。一个线程请求写入一些数据到某通道,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写入,这个线程同时可以去做别的事情。线程通常将非阻塞IO的时间用于在其他通道上执行IO操作,所以一个单独的线程现在可以管理多个输入和输出通道。

java Mono使用场景 java nio demo_java_03

2.3. Channel

首先说一下Channel,国内大多翻译成“通道”。Channel和IO中的Stream(流)是差不多一个等级的。只不过Stream是单向的,譬如:InputStream.OutputStream,而Channel是双向的,即可以用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用来进行写操作。
NIO中的Channel的主要实现有:

  1. FileChannel
  2. DatagramChannel
  3. SocketChannel
  4. ServerSocketChannel
    这里顾名思义:分别可以对应文件IO、UDP和TCP(Server和Client)。

2.4. Buffer

Buffer是缓冲区,实际上是一个容器,是一个连续数组。Channel提供从文件、网络读取数据的渠道,但是读取或写入数据都必须经由Buffer。

java Mono使用场景 java nio demo_数据_04


上图描述了从一个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然后服务端接收数据的过程。客户端发送数据时,必须先将数据存入Buffer中,然后将Buffer中的内容写入通道。服务端这边接收数据必须通过Channel将数据读入到Buffer中,然后再从Buffer中取出数据来处理。

在NIO中,Buffer是一个顶层父类,它是一个抽象类,常用的Buffer的子类有:ByteBuffer、IntBuffer、CharBuffer、LongBuffer、DoubleBuffer、FloatBuffer、ShortBuffer。

2.5. Selector

Selector类是NIO的核心类,Selector能够检测多个注册的通道上是否有事件发生,如果有事件发生,便获取事件然后针对每个事件进行相应的响应处理。这样一来,只是用一个单线程就可以管理多个通道,也就是管理多个连接。这样使得只有在连接真正有读写事件发生时,才会调用函数来进行读写,就大大地减少了系统开销,并且不必为每个连接都创建一个线程,不用去维护多个线程,并且避免了多线程之间的上下文且胡导致的开销。


总结

这里讲了一大堆理论,没有实操还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