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UBOOT配置修改方法
2.由EMMC启动改为SPI NAND FLASH 启动
3.网络调试
4.PHY复位
5.内核起来网络不通
6.增加RTC
7.PHY 灯ACT LINK 问题
8.PHY link状态查询
9.ETH0 网络状态灯修改
1.UBOOT配置修改方法
需要对应版本的HITOOL,个人也是废了很大劲,开始版本不对,怎么调试都不对。首先打开界面之后附带各种工具,修改配置需要用到HIREGBIN(用xls的方法没学会,学会了再分享吧,感觉还是这个工具方便点)。
首先将芯片切换成HI3798MV200,点击HIREGBIN,弹出对话框,选择对应文件
source\boot\sysreg\hi3798mv200 hi3798mv200_reg_base_v1.5.9.bin
加载完成后选择从reg导入查看,浏览选择对应文件
根据个人理解,分享一些信息,有不对的请指正。HI3798M与之前HI3536的有些不同,HI3798M一次可以写入多个配置,通过V18管脚的AD采样数值才确定加载那一种文件。对应的加载关系在Source\boot\fastboot.mak中可以修改,在\config\hi3798mv200\hi3798mv2dmo_hi3798mv200_cfg.mak文件有名称定义。
Source\boot\fastboot.mak
此次应用采用1.925V采样,对应文件是
source\boot\sysreg\hi3798mv2dmc_hi3798mv200_DDR4-2133_2GB_16bitx2_4layers.reg
导入后即可修改DDR配置、管脚复用等信息
2.由EMMC启动改为SPI NAND FLASH 启动
系统允许一起来了,不过DEMO是EMMC,要改成SPI NAND FLASH启动。首先配置表里的SPI NAND配置管脚必须要选择正确。注意复用里有个启动方式选项,修改此处为SPI管脚复用会自动修改。注意此处只是修改管脚复用,不代表选SPI了就必须从SPI启动,如果SPI 和EMMC管脚复用都选择的话,根据硬件设置是可以切换的,不过对应的烧写文件有稍微的区别。
对应修改硬件的启动模式,将系统改成SPI NAND 启动。但是UBOOT烧写不成功……
原因查了2天,最终通过打印发现SPI NAND 不识别的原因是 \config\hi3798mv2x.h中的CONFIG_SPI_NAND_SUPPORT未定义,导致
CONFIG_HIFMC100_SPI_NAND_SUPPORT未定义
# ifdef CONFIG_SPI_NAND_SUPPORT
# define CONFIG_HIFMC100_SPI_NAND_SUPPORT
# endif
最后导致
drivers/mtd/nand/hinfc_init.c:88:#ifdef CONFIG_HIFMC100_SPI_NAND_SUPPORT
drivers/mtd/nand/nand.c:48:#ifdef CONFIG_HIFMC100_SPI_NAND_SUPPORT
中SPI NAND 程序未执行
解决方法:增加
#define CONFIG_SPI_NAND_SUPPORT 1
3.网络调试
开始UBOOT下调试网络发现网络不通,测了一些信号发现PHY一直被复位,配置表格里选的是RGMII_RST。最后改成GPIO,手动增加复位了,复位在内核中添加了,后面再介绍
在这分享一下UBOOT PHY 初始化过程
start_armboot | arch\arm\lib\board.c |
eth_initialize | net\eth.c |
board_eth_init | board\hi3798mv2x:board.c |
higmac_initialize | driver\net\higmacv300 |
parse_module_parameters | driver\net\higmacv300 |
get_eth_phymdio | board\hi3798mv2x:eth_cfg_setup.c |
4.PHY复位
UBOOT修改完了,开始移植内核,分享一些经验
在根目录执行make build的话要编译文件系统,时间比较长。执行完可以单独执行make hiboot 和make linux单独编译UBOOT和内核。
另外有时候make build编译内核时过不去,注意提示会有recipe for target 'prepare3' failed。在内核目录执行make mrproper,再回根目录执行make build即可
drivers/net/ethernet/hisilicon/higmac/higmac.c 引用 higmac_hw_phy_reset(priv);
此文件在drivers/net/ethernet/hisilicon/higmac/board.c中,执行软复位或者硬复位
对应是寄存器0xF8A2_20CC的第5位,PHY 软复位功能
设备树文件位置:linux-4.4.y/arch/arm/boot/dts /hi3798mv200.dts
IO硬复位通过设备树中phy-gpio-base 体现,本设计采用GPIO7_1,将phy-gpio-base修改为GPIO7的地址,phy-gpio-bit修改为1
phy-gpio-base = <0xF8B27000>;
phy-gpio-bit = <1>;
不过原函数为软复位,增加硬复位,增加HIGMAC_RESET_PHY_BY_GPIO。注意原程序中如果执行软复位的话就不执行硬复位了,修改一下判断关系即可。
5.内核起来网络不通
Ifconfig没有信息,输入如下信息,或者加入/etc/init.d/rcS中
ifconfig eth0 down
ifconfig eth0 hw ether xxxx
ifconfig eth0 xxx netmask xxx
ifconfig eth0 up
route add default gw xxxx
同样设置eth1即可
6.增加RTC
需要在内核中增加RTC,首先将menuconfig配置文件修改(新手一枚,方式有点笨),
在xxx/HiSTBLinuxV100R005C00SPC050/source/kernel/linux-4.4.y/目录下执行
Cp /home/emo/hi3798/HiSTBLinuxV100R005C00SPC050/source/kernel/linux-4.4.y/arch/arm/configs/hi3798mv200_defconfig .config
将.config文件替换为当前配置文件
再执行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histbv320-linux- menuconfig,执行
/RTC 搜索。 进入device drivres------real time clock ,选中 再进入选中ds1307
保存退出,然后将系统配置文件更新
Cp .config xxx/kernel/linux-4.4.y/arch/arm/configs/hi3798mv200_defconfig
确认管脚复用没问题,在设备树的I2C中增加对应RTC信息,编译。
烧写后系统运行提示OPPS,查看说有空指针。最后定位在chips[id->driver_data]上。将rtc-ds_1307.c中chips[id->driver_data]改成ds_1307就好了(此处改动有些武断,也请高手指点)
7.PHY 灯ACT LINK 问题
此次采用RTL8211,网络灯配置需要修改,参见手册。
发现Higmac.c调用phy_register_fixups最终指向
drivers/net/ethernet/hisilicon/higmac/phy_fix.c中rtl8211f_phy_fix,在其中增加LED设置即可。
8.PHY link状态查询
drivers/net/phy/phy.c:94: "Link is Up - %s/%s - flow control %s\n",
RGMII TXDL 延时控制,这个寄存器应该是隐藏的,手册里并没有体现,此处只做记录。
enable TXDLY
9.ETH0 网络状态灯修改
因为自带的灯被RGMII占用了,无耐只能接其他GPIO模拟一下,写了一个测试程序,检测网络状态,控制LED,对linux还不太熟,仅作为测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