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RUD 章节,我们已经知道 ES 的数据写入是如何操作的了。喜欢自己动手的读者可能已经迫不及待的自己写了程序开始往 ES 里写数据做测试。这时候大家会发现:程序的运行速度非常一般,即使 ES 服务运行在本机,一秒钟大概也就能写入几百条数据。
这种速度显然不是 ES 的极限。事实上,每条数据经过一次完整的 HTTP POST 请求和 ES indexing 是一种极大的性能浪费,为此,ES 设计了批量提交方式。在数据读取方面,叫 mget 接口,在数据变更方面,叫 bulk 接口。mget 一般常用于搜索时 ES 节点之间批量获取中间结果集,对于 Elastic Stack 用户,更常见到的是 bulk 接口。
bulk 接口采用一种比较简朴的数据积累格式,示例如下:
# curl -XPOST http://127.0.0.1:9200/_bulk -d'
{ "create" : { "_index" : "test", "_type" : "type1" } }
{ "field1" : "value1" }
{ "delete" : { "_index" : "test", "_type" : "type1" } }
{ "index" : { "_index" : "test", "_type" : "type1", "_id" : "1" } }
{ "field1" : "value2" }
{ "update" : {"_id" : "1", "_type" : "type1", "_index" : "test"} }
{ "doc" : {"field2" : "value2"} }
'
格式是,每条 JSON 数据的上面,加一行描述性的元 JSON,指明下一行数据的操作类型,归属索引信息等。
采用这种格式,而不是一般的 JSON 数组格式,是因为接收到 bulk 请求的 ES 节点,就可以不需要做完整的 JSON 数组解析处理,直接按行处理简短的元 JSON,就可以确定下一行数据 JSON 转发给哪个数据节点了。这样,一个固定内存大小的 network buffer 空间,就可以反复使用,又节省了大量 JVM 的 GC。
事实上,产品级的 logstash、rsyslog、spark 都是默认采用 bulk 接口进行数据写入的。对于打算自己写程序的读者,建议采用 Perl 的 Search::Elasticsearch::Bulk 或者 Python 的 elasticsearch.helpers.* 库。
bulk size
在配置 bulk 数据的时候,一般需要注意的就是请求体大小(bulk size)。
这里有一点细节上的矛盾,我们知道,HTTP 请求,是可以通过 HTTP 状态码 100 Continue 来持续发送数据的。但对于 ES 节点接收 HTTP 请求体的 Content-Length 来说,是按照整个大小来计算的。所以,首先,要确保 bulk 数据不要超过 http.max_content_length 设置。
那么,是不是尽量让 bulk size 接近这个数值呢?当然不是。
依然是请求体的问题,因为请求体需要全部加载到内存,而 JVM Heap 一共就那么多(按 31GB 算),过大的请求体,会挤占其他线程池的空间,反而导致写入性能的下降。
再考虑网卡流量,磁盘转速的问题,所以一般来说,建议 bulk 请求体的大小,在 15MB 左右,通过实际测试继续向上探索最合适的设置。
注意:这里说的 15MB 是请求体的字节数,而不是程序里里设置的 bulk size。bulk size 一般指数据的条目数。不要忘了,bulk 请求体中,每条数据还会额外带上一行元 JSON。
以 logstash 默认的 bulk_size => 5000 为例,假设单条数据平均大小 200B ,一次 bulk 请求体的大小就是 1.5MB。那么我们可以尝试 bulk_size => 50000;而如果单条数据平均大小是 20KB,一次 bulk 大小就是 100MB,显然超标了,需要尝试下调至 bulk_size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