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构的理解
集团架构模型:在同一个账套中,将集团下所有公司或工厂进行集中管理;
单公司架构模型:集团下不同的公司或工厂,需要用不同的账套进行独立管理;
- 基础资料
业务模型:集团A项下有三家分子公司X、Y、Z,且都需要使用一个原料“010-000-000”
集团架构模型的ERP:
集团统一维护一套基础资料,各分子公司直接引用:只需要在集团A下建一个物料编号“010-000-000”,X、Y、Z分别引用即可,不需要分别在X、Y、Z下新建三次。
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
各分子公司分别建立各自账套中的基础资料:需要在X,Y,Z下分别建物料编号“010-000-000” ,且需要人工确认唯一性。
集团架构模型相对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的优越性:
1)避免各分子公司单独、反复录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的统一性、唯一性;
2)节约系统资源、减少冗余数据、提升系统利用率;
3)减少人工的重复劳动,提高人员作业效率;
4)为集团财务、业务一体化提供统一的归集元素,是实现真正的集团化管控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 公司间业务协同
业务模型:X、Y是二家公司,“X”是生产工厂,“Y”为销售公司,X是Y的供应商,二公司间按预定的协议价结算。那么:
Y公司的采购订单确认后成为X公司的销售订单;
X公司的销售发票确认后成为Y公司的采购发票;
X公司的出货单确认后成为Y公司的收货单;
Y公司的退货单确认后为X公司的收货单,等等所有公司间可能发生的交易类型。
集团架构模型的ERP:
完全自定义,预先设置好公司间单据流转对应关系、协议交易价格…,当Y公司的采购订单确认后,系统自动根据预置的对应关系和协议价,自动生成X公司的销售订单;同理,其它所有类型的单据均可作此类设置后,实现公司间交易单据关联产生的效果。
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
一般有以下二种情况
- 没有公司间单据自动流转的对应关系,完全据Y公司确认后的单据(采购订单),在X公司的账套中手工录入(销售订单)…
- 二家公司间有部份单据自动流转对应关系,但不完全,且逻辑关系是在程序代码中固化的,无法进行调整或自定义;
集团架构模型相对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的优越性:
- 预定义的单据流转规则与交易价格,使得二公司间的单据能完全对应,有效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 公司间灵活、完全自定义的关联关系,能适应企业多变的管理模型;
- 简化了公司间作业员、财务的对账与核算工作,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
- 公司间业务全局查询
业务模型:X、Y是二家公司,“X”是生产工厂,“Y”为销售公司,X是Y的供应商, 销售公司给生产工厂下单生产后,销售公司需要随时查看具体物料供应情况与生产进度。
集团架构模型的ERP:
直接在同一个系统界面,输入生产工厂的地点,即可集中查询所有相
关信息。
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
需要登陆不同的账套,开启多个系统分开查询,比较繁锁。
集团架构模型相对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的优越性:
- 获得管理员授权后,只需要开启一个ERP系统,便可查询集团内
所有分子公司及地点所有业务、财务数据,省除了反复切换系统的繁锁过程;
2.因为不需要开启多个ERP系统,提高了license的利用率;
- 集团分析查询
业务模型:有集团A,其项下有3家分子公司,每家分子公司分别有3个工厂:
集团架构模型的ERP:
- 在集团A的角度,纵向查看各分子公司及各地点的数据,并进行业务对比与分析:
- 可灵活自定义集团的多个分析维度,如将公司1与公司2再建成一个虚拟的集团B:
2.也可以将不同分子公司下单一工厂进行组合,成另一个虚拟的集团C:
3.同一公司间部门、产品线、人员、项目与不同公司间部门、产品线、人员、项目维度的分析…
- 跨公司的部门
- 跨公司的产品线
- 按地区及人员
- 全面的部门、产品线、人员、项目考核维度
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
- 只能在同一公司进行多维度分析,不能在集团角度进行多维交叉分析
- 没有虚拟集团分析理念
- 因前面提到的,基础资料缺乏统一管理的系统模型,所以实际上根本实现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集团管控与分析。
用一个帐套支持集团架构的ERP的优越性:
标准的集团化管理架构与灵活、可自定义的多维分析角度,满足各种管理需要;
- 管理制度
集团架构模型的ERP:
集团建立一个业务管理制度后,可直接下发至所有分子公司并执行,而不需要在各分子公司分别建立,确保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如:付款条件、返利政策...
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
集团下发的业务制度,需要在不同的分子公司手工分别录入,并校验其唯一性;
集团架构模型相对单公司架构模型的ERP的优越性:
保障集团的管理要求能在各分子公司同步执行,降低管理风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