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droid缓存机制

Android缓存分为内存缓存和文件缓存(磁盘缓存)。在早期,各大图片缓存框架流行之前,常用的内存缓存方式是软引用(SoftReference)和弱引用(WeakReference),如大部分的使用方式:HashMap<String url, SoftReference> imageCache;这种形式。从Android 2.3(Level 9)开始,垃圾回收器更倾向于回收SoftReference或WeakReference对象,这使得SoftReference和WeakReference变得不是那么实用有效。同时,到了Android 3.0(Level 11)之后,图片数据Bitmap被放置到了内存的堆区域,而堆区域的内存是由GC管理的,开发者也就不需要进行图片资源的释放工作,但这也使得图片数据的释放无法预知,增加了造成OOM的可能。因此,在Android3.1以后,Android推出了LruCache这个内存缓存类,LruCache中的对象是强引用的。

二、二级缓存工作机制

所谓二级缓存实际上并不复杂,当Android端需要获得数据时比如获取网络中的图片,我们首先从内存中查找(按键查找),内存中没有的再从磁盘文件或sqlite中去查找,若磁盘中也没有才通过网络获取;当获得来自网络的数据,就以key-value对的方式先缓存到内存(一级缓存),同时缓存到文件或sqlite中(二级缓存)。注意:内存缓存会造成堆内存泄露,所有一级缓存通常要严格控制缓存的大小,一般控制在系统内存的1/4。

三、离线缓存

离线缓存就是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将从服务器收到的数据保存到本地,当网络断开之后直接读取本地文件中的数据。本质就是要控制好文件的存储、读取。

我们的应用程序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类型的数据:

file-普通的文件存储
database-数据库文件(.db文件)
sharedPreference-配置数据(.xml文件)
cache-图片缓存文件

应用内数据的所有路径:

/data/data/com.xxx.xxx/cache - 应用内缓存(注:对应方法getCacheDir())
/data/data/com.xxx.xxx/databases - 应用内数据库
/data/data/com.xxx.xxx/shared_prefs - 应用内配置文件
/data/data/com.xxx.xxx/files - 应用内文件(注:对应方法getFilesDir())
SD卡的文件(开发者自定义的)

四、存储建议

  1. 小的数据体,参数,值(存储在shared_prefs)
  2. 网络数据json(这种数据一般不大,存储在文件中file(.txt等等) )
  3. 图片、音乐、视频(建议数据较大的存储在SD卡中,图片(有框架的用框架))
  4. 不同用户数据建议存储到不同的空间
  5. 缓存要考虑到何时刷新缓存的问题,以及缓存错误的情况(例如a的数据放在了b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