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 简单的: Java语言的语法与C语言和C++语言很接近,Java丢弃了C++中很少使用的、很难理解的、令人迷惑的那些特性,如操作符重载、多继承、自动的强制类型转换。特别地,Java语言不使用指针,而是引用。并提供了自动的废料收集,使得程序员不必为内存管理而担忧。
  • 面向对象的: Java语言提供类、接口和继承等面向对象的特性,为了简单起见,只支持类之间的单继承,但支持接口之间的多继承,并支持类与接口之间的实现机制(关键字为implements)。Java语言全面支持动态绑定,而C++语言只对虚函数使用动态绑定。总之,Java语言是一个纯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 分布式的: Java语言支持Internet应用的开发,在基本的Java应用编程接口中有一个网络应用编程接口(java net),它提供了用于网络应用编程的类库,包括URL、URLConnection、Socket、ServerSocket等。Java的RMI(远程方法激活)机制也是开发分布式应用的重要手段。
  • 健壮的: Java的强类型机制、异常处理、垃圾的自动收集等是Java程序健壮性的重要保证。对指针的丢弃是Java的明智选择。Java的安全检查机制使得Java更具健壮性。
  • 安全的: Java通常被用在网络环境中,为此,Java提供了一个安全机制以防恶意代码的攻击。除了Java语言具有的许多安全特性以外,Java对通过网络下载的类具有一个安全防范机制(类ClassLoader),如分配不同的名字空间以防替代本地的同名类、字节代码检查,并提供安全管理机制(类SecurityManager)让Java应用设置安全哨兵。
  • 体系结构中立的: Java程序(后缀为java的文件)在Java平台上被编译为体系结构中立的字节码格式(后缀为class的文件),然后可以在实现这个Java平台的任何系统中运行。这种途径适合于异构的网络环境和软件的分发。
  • 可移植的: 这种可移植性来源于体系结构中立性,另外,Java还严格规定了各个基本数据类型的长度。Java系统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Java编译器是用Java实现的,Java的运行环境是用ANSI C实现的。
  • 解释型的: 如前所述,Java程序在Java平台上被编译为字节码格式,然后可以在实现这个Java平台的任何系统中运行。在运行时,Java平台中的Java解释器对这些字节码进行解释执行,执行过程中需要的类在联接阶段被载入到运行环境中。
  • 高性能的: 与那些解释型的高级脚本语言相比,Java的确是高性能的。事实上,Java的运行速度随着JIT(Just-In-Time)编译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接近于C++。
  • 多线程的: 在Java语言中,线程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它必须由Thread类或其子(孙)类来创建。通常有两种方法来创建线程:其一,使用型构为Thread(Runnable)的构造子类将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对象包装成一个线程,其二,从Thread类派生出子类并重写run方法,使用该子类创建的对象即为线程。值得注意的是Thread类已经实现了Runnable接口,因此,任何一个线程均有它的run方法,而run方法中包含了线程所要运行的代码。线程的活动由一组方法来控制。Java语言支持多个线程的同时执行,并提供多线程之间的同步机制(关键字为synchronized)。
  • 动态的: Java语言的设计目标之一是适应于动态变化的环境。Java程序需要的类能够动态地被载入到运行环境,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载入所需要的类。这也有利于软件的升级。另外,Java中的类有一个运行时刻的表示,能进行运行时刻的类型检查。

基础语法

一个 Java 程序可以认为是一系列对象的集合,而这些对象通过调用彼此的方法来协同工作。

  • 对象: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有状态和行为。
  • :类是一个模板,它描述一类对象的行为和状态。
  • 方法:方法就是行为,一个类可以有很多方法。逻辑运算、数据修改以及所有动作都是在方法中完成的。
  • 实例变量:每个对象都有独特的实例变量,对象的状态由这些实例变量的值决定。

基本语法

编写 Java 程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大小写敏感:Java 是大小写敏感的,这就意味着标识符 Hello 与 hello 是不同的。
  • 类名:对于所有的类来说,类名的首字母应该大写。如果类名由若干单词组成,那么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应该大写,例如 MyFirstJavaClass
  • 方法名:所有的方法名都应该以小写字母开头。如果方法名含有若干单词,则后面的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 源文件名:源文件名必须和类名相同。当保存文件的时候,你应该使用类名作为文件名保存(切记 Java 是大小写敏感的),文件名的后缀为 .java。(如果文件名和类名不相同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 主方法入口:所有的 Java 程序由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方法开始执行。

标识符

Java 所有的组成部分都需要名字。类名、变量名以及方法名都被称为标识符。

关于 Java 标识符,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所有的标识符都应该以字母(A-Z 或者 a-z),美元符($)、或者下划线(_)开始
  • 首字符之后可以是字母(A-Z 或者 a-z),美元符($)、下划线(_)或数字的任何字符组合
  • 关键字不能用作标识符
  • 标识符是大小写敏感的
  • 合法标识符举例:age、$salary、_value、__1_value
  • 非法标识符举例:123abc、-salary

 

枚举

枚举限制变量只能是预先设定好的值

class FreshJuice {
   enum FreshJuiceSize{ SMALL, MEDIUM , LARGE }
   FreshJuiceSize size;
}
 
public class FreshJuic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reshJuice juice = new FreshJuice();
      juice.size = FreshJuice.FreshJuiceSize.MEDIUM  ;
   }
}

JAVA关键字

访问控制

private

私有的

protected

受保护的

public

公共的

default

默认

类、方法和变量修饰符

abstract

声明抽象

class


extends

扩充,继承

final

最终值,不可改变的

implements

实现(接口)

interface

接口

native

本地,原生方法(非 Java 实现)

new

新,创建

static

静态

strictfp

严格,精准

synchronized

线程,同步

transient

短暂

volatile

易失

程序控制语句

break

跳出循环

case

定义一个值以供 switch 选择

continue

继续

default

默认

do

运行

else

否则

for

循环

if

如果

instanceof

实例

return

返回

switch

根据值选择执行

while

循环

错误处理

assert

断言表达式是否为真

catch

捕捉异常

finally

有没有异常都执行

throw

抛出一个异常对象

throws

声明一个异常可能被抛出

try

捕获异常

包相关

import

引入

package


基本类型

boolean

布尔型

byte

字节型

char

字符型

double

双精度浮点

float

单精度浮点

int

整型

long

长整型

short

短整型

变量引用

super

父类,超类

this

本类

void

无返回值

保留关键字

goto

是关键字,但不能使用

const

是关键字,但不能使用

null


运算符

&和&&都可以用作逻辑与的运算符,表示逻辑与(and),当运算符两边的表达式的结果都为true时,整个运算结果才为true,否则,只要有一方为false,则结果为false。

  • &&还具有短路的功能,即如果第一个表达式为false,则不再计算第二个表达式
  • &还可以用作位运算符,当&操作符两边的表达式不是boolean类型时,&表示按位与操作

对于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 == 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 基本类型:比较的是值是否相同;
  • 引用类型:比较的是引用是否相同;

equals

  • equals 默认情况下是引用比较,只是很多类重新了 equals 方法,比如 String、Integer 等把它变成了值比较,所以一般情况下 equals 比较的是值是否相等。

 

Java 对象和类

Java作为一种面向对象语言。支持以下基本概念:

  • 多态
  • 继承
  • 封装
  • 抽象
  • 对象
  • 实例
  • 方法
  • 重载

Java 编程语言只有值传递参数。当一个对象实例作为一个参数被传递到方法中时,参数的值就是对该对象的引用。对象的内容可以在被调用的方法中改变,但对象的引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public class Dog{
  String breed;
  int age;
  String color;
  void barking(){
  }
 
  void hungry(){
  }
 
  void sleeping(){
  }
}

一个类可以包含以下类型变量:

  • 局部变量:在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中定义的变量被称为局部变量。变量声明和初始化都是在方法中,方法结束后,变量就会自动销毁。
  • 成员变量:成员变量是定义在类中,方法体之外的变量。这种变量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实例化。成员变量可以被类中方法、构造方法和特定类的语句块访问。
  • 类变量:类变量也声明在类中,方法体之外,但必须声明为static类型。

一个类可以拥有多个方法,在上面的例子中:barking()、hungry()和sleeping()都是Dog类的方法。

JavaBean

JavaBean =

  1. 符合命名规范的class
  1. 若干private实例字段;
  2. 通过public方法来读写实例字段。
  1. 提供默认构造方法
  2. 通过gettersetter来定义属性。
  3. 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把一组对应的读方法(getter)和写方法(setter)称为属性(property)。

  • name属性:
  • 对应的读方法是String getName()
  • 对应的写方法是void setName(String)
  • 只有getter的属性称为只读属性(read-only)
  • 只有setter的属性称为只写属性(write-only)
  • 属性只需要定义gettersetter方法,不一定需要对应的字段。

 

构造方法

每个类都有构造方法。如果没有显式地为类定义构造方法,Java编译器将会为该类提供一个默认构造方法。

在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至少要调用一个构造方法。构造方法的名称必须与类同名,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Puppy{
    public Puppy(){
    }
 
    public Puppy(String name){
        // 这个构造器仅有一个参数:name
    }
}

创建对象

对象是根据类创建的。在Java中,使用关键字new来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创建对象需要以下三步:

  • 声明:声明一个对象,包括对象名称和对象类型。
  • 实例化:使用关键字new来创建一个对象。
  • 初始化:使用new创建对象时,会调用构造方法初始化对象。
public class Puppy{
   public Puppy(String name){
      //这个构造器仅有一个参数:name
      System.out.println("小狗的名字是 : " + nam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下面的语句将创建一个Puppy对象
      Puppy myPuppy = new Puppy( "tommy" );
   }
}

2、class的反射调用(使用class的newInstanse方法可以调用无参构造器创建对象):

Class heroClass = Class.forName("yunche.test.Hello");
Hello h = heroClass.newInstance();

3、使用clone来创建:

无论何时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clone方法,jvm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将前面对象的内容全部拷贝进去。用clone方法创建对象并不会调用任何构造函数

try{
    Student stu3 = (Student) stu1.clone();
    System.out.println(stu3);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4、使用序列化(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当我们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一个对象,jvm会给我们创建一个单独的对象。在反序列化时,jvm创建对象并不会调用任何构造函数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访问实例变量和方法

通过已创建的对象来访问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 实例化对象 */
Object referenceVariable = new Constructor();
/* 访问类中的变量 */
referenceVariable.variableName;
/* 访问类中的方法 */
referenceVariable.methodName();

源文件声明规则

  • 一个源文件中只能有一个public类
  • 一个源文件可以有多个非public类
  • 源文件的名称应该和public类的类名保持一致。例如:源文件中public类的类名是Employee,那么源文件应该命名为Employee.java。
  • 如果一个类定义在某个包中,那么package语句应该在源文件的首行。
  • 如果源文件包含import语句,那么应该放在package语句和类定义之间。如果没有package语句,那么import语句应该在源文件中最前面。
  • import语句和package语句对源文件中定义的所有类都有效。在同一源文件中,不能给不同的类不同的包声明。

Import语句

在Java中,如果给出一个完整的限定名,包括包名、类名,那么Java编译器就可以很容易地定位到源代码或者类。Import语句就是用来提供一个合理的路径,使得编译器可以找到某个类。

例如,下面的命令行将会命令编译器载入java_installation/java/io路径下的所有类

import java.io.*;

Object 类

The Object class is the parent class of all the classes in java by default. In other words, it is the topmost class of java.

The Object class is beneficial if you want to refer any object whose type you don't know. Notice that parent class reference variable can refer the child class object, know as upcasting.

Method

Description

public final Class getClass()

returns the Class class object of this object. The Class class can further be used to get the metadata of this class.

public int hashCode()

returns the hashcode number for this object.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compares the given object to this object.

protected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creates and returns the exact copy (clone) of this object.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s the string representation of this object.

public final void notify()

wakes up single thread, waiting on this object's monitor.

public final void notifyAll()

wakes up all the threads, waiting on this object's monitor.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causes the current thread to wait for the specified milliseconds, until another thread notifies (invokes notify() or notifyAll() method).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int nanos)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causes the current thread to wait for the specified milliseconds and nanoseconds, until another thread notifies (invokes notify() or notifyAll() method).

public final void wait()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causes the current thread to wait, until another thread notifies (invokes notify() or notifyAll() method).

protected void finalize()throws Throwable

is invoked by the garbage collector before object is being garbage collected.

Java对象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这样规定的:

  1. 相等(相同)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哈希码(或者散列码)。
  2. 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它们并不一定相同。

Optional 类

Optional 类是一个可以为null的容器对象。如果值存在则isPresent()方法会返回true,调用get()方法会返回该对象。

Optional 是个容器:它可以保存类型T的值,或者仅仅保存null。Optional提供很多有用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用显式进行空值检测。

Optional 类的引入很好的解决空指针异常。

反射

Java的反射是指程序在运行期可以拿到一个对象的所有信息。

JAVA语言编译之后会生成一个.class文件,反射就是通过字节码文件找到某一个、类中的方法以及属性等。反射的实现主要借助以下四个类:

类名

用途

Class

代表类的实体,在运行的Java应用程序中表示类和接口

Field

代表类的成员变量(成员变量也称为类的属性)

Method

代表类的方法

Constructor

代表类的构造方法

Class类

除了int等基本类型外,Java的其他类型全部都是class(包括interface)。例如:     

  • String    
  • Object    
  • Runnable    
  • Exception

class(包括interface)的本质是数据类型(Type)。而class是由JVM在执行过程中动态加载的。JVM在第一次读取到一种class类型时,将其加载进内存。每加载一种class,JVM就为其创建一个Class类型的实例,并关联起来。注意:这里的Class类型是一个名叫Classclass。它长这样:

public final class Class {
    private Class() {}
}

String类为例,当JVM加载String类时,它首先读取String.class文件到内存,然后,为String类创建一个Class实例并关联起来:

Class cls = new Class(String);

这个Class实例是JVM内部创建的,如果我们查看JDK源码,可以发现Class类的构造方法是private,只有JVM能创建Class实例,我们自己的Java程序是无法创建Class实例的。

所以,JVM持有的每个Class实例都指向一个数据类型(classinterface):

┌───────────────────────────┐
│      Class Instance       │──────> String
├───────────────────────────┤
│name = "java.lang.String"  │
└───────────────────────────┘
┌───────────────────────────┐
│      Class Instance       │──────> Random
├───────────────────────────┤
│name = "java.util.Random"  │
└───────────────────────────┘
┌───────────────────────────┐
│      Class Instance       │──────> Runnable
├───────────────────────────┤
│name = "java.lang.Runnable"│
└───────────────────────────┘

一个Class实例包含了该class的所有完整信息:

┌───────────────────────────┐
│      Class Instance       │──────> String
├───────────────────────────┤
│name = "java.lang.String"  │
├───────────────────────────┤
│package = "java.lang"      │
├───────────────────────────┤
│super = "java.lang.Object" │
├───────────────────────────┤
│interface = CharSequence...│
├───────────────────────────┤
│field = value[],hash,...   │
├───────────────────────────┤
│method = indexOf()...      │
└───────────────────────────┘

由于JVM为每个加载的class创建了对应的Class实例,并在实例中保存了该class的所有信息,包括类名、包名、父类、实现的接口、所有方法、字段等,因此,如果获取了某个Class实例,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Class实例获取到该实例对应的class的所有信息。

这种通过Class实例获取class信息的方法称为反射(Reflection)。

如何获取一个classClass实例?有三个方法:

方法一:直接通过一个class的静态变量class获取:

Class cls = String.class;

方法二:如果我们有一个实例变量,可以通过该实例变量提供的getClass()方法获取:

String s = "Hello";
Class cls = s.getClass();

方法三:如果知道一个class的完整类名,可以通过静态方法Class.forName()获取:

Class cls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因为Class实例在JVM中是唯一的,所以,上述方法获取的Class实例是同一个实例。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用instanceof判断数据类型,因为面向抽象编程的时候,我们不关心具体的子类型。只有在需要精确判断一个类型是不是某个class的时候,我们才使用==判断class实例。

注意到数组(例如String[])也是一种Class,而且不同于String.class,它的类名是[Ljava.lang.String。此外,JVM为每一种基本类型如int也创建了Class,通过int.class访问。

通过Class.newInstance()可以创建类实例,它的局限是:只能调用public的无参数构造方法。带参数的构造方法,或者非public的构造方法都无法通过Class.newInstance()被调用。

动态加载

JVM在执行Java程序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用到的class全部加载到内存,而是第一次需要用到class时才加载。

访问字段

Java的反射API提供的Field类封装了字段的所有信息:

通过Class实例的方法可以获取Field实例:

  • Field getField(name):根据字段名获取某个public的field(包括父类)
  • Field getDeclaredField(name):根据字段名获取当前类的某个field(不包括父类)
  • Field[] getFields():获取所有public的field(包括父类)
  • Field[] getDeclaredFields():获取当前类的所有field(不包括父类)

通过Field实例可以获取字段信息:getName()getType()getModifiers()

通过Field实例可以读取或设置某个对象的字段,如果存在访问限制,要首先调用setAccessible(true)来访问非public字段。

通过反射读写字段是一种非常规方法,它会破坏对象的封装。

调用方法

Java的反射API提供的Method对象封装了方法的所有信息:

通过Class实例的方法可以获取Method实例:

  • Method getMethod(name, Class...):获取某个publicMethod(包括父类)
  •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name, Class...):获取当前类的某个Method(不包括父类)
  • Method[] getMethods():获取所有publicMethod(包括父类)
  • Method[] getDeclaredMethods():获取当前类的所有Method(不包括父类)

通过Method实例可以获取方法信息:getName()getReturnType()getParameterTypes()getModifiers()

通过Method实例可以调用某个对象的方法:Object invoke(Object instance, Object... parameters)

调用静态方法时,由于无需指定实例对象,所以invoke方法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永远为null。

通过设置setAccessible(true)来访问非public方法;

通过反射调用方法时,仍然遵循多态原则。

调用构造方法

Constructor对象封装了构造方法的所有信息;

通过Class实例的方法可以获取Constructor实例:getConstructor(Class...)getConstructors(Class...)getDeclaredConstructor()getDeclaredConstructors()

通过Constructor实例可以创建一个实例对象:newInstance(Object... parameters); 通过设置setAccessible(true)来访问非public构造方法。

获取继承关系

通过Class对象可以获取继承关系:

  • Class getSuperclass():获取父类类型;
  • Class[] getInterfaces():获取当前类实现的所有接口。

通过Class对象的isAssignableFrom()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向上转型是否可以实现。

动态代理

Java标准库提供了一种动态代理(Dynamic Proxy)的机制:可以在运行期动态创建某个interface的实例。

通过Proxy.newProxyInstance()创建了一个Hello接口对象。这种没有实现类但是在运行期动态创建了一个接口对象的方式,我们称为动态代码。

在运行期动态创建一个interface实例的方法如下:

  1. 定义一个InvocationHandler实例,它负责实现接口的方法调用;
  2. 通过Proxy.newProxyInstance()创建interface实例,它需要3个参数:
  1. 使用的ClassLoader,通常就是接口类的ClassLoader
  2. 需要实现的接口数组,至少需要传入一个接口进去;
  3. 用来处理接口方法调用的InvocationHandler实例。
  1. 将返回的Object强制转型为接口。

注解(Annotation)

  • 注解是一种元数据形式。即注解是属于java的一种数据类型,和类、接口、数组、枚举类似。
  • 注解用来修饰,类、方法、变量、参数、包。
  • 注解不会对所修饰的代码产生直接的影响。

和 Javadoc 不同,Java 标注可以通过反射获取标注内容。在编译器生成类文件时,标注可以被嵌入到字节码中。Java 虚拟机可以保留标注内容,在运行时可以获取到标注内容 。 当然它也支持自定义 Java 标注。

注解使用范围

  • 为编译器提供信息 - 注解能被编译器检测到错误或抑制警告。
  • 编译时和部署时的处理 - 软件工具能处理注解信息从而生成代码,XML文件等等。
  • 运行时的处理 - 有些注解在运行时能被检测到。

自定义注解使用的基本流程:

  1. 定义注解——相当于定义标记;
  2. 配置注解——把标记打在需要用到的程序代码中;
  3. 解析注解——在编译期或运行时检测到标记,并进行特殊操作。

第一步,用@interface定义注解:

public @interface Report {
}

第二步,添加参数、默认值:

public @interface Report {
    int type() default 0;
    String level() default "info";
    String value() default "";
}

把最常用的参数定义为value(),推荐所有参数都尽量设置默认值。

第三步,用元注解配置注解:

@Target(ElementType.TYPE)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Report {
    int type() default 0;
    String level() default "info";
    String value() default "";
}

元注解

有一些注解可以修饰其他注解,这些注解就称为元注解(meta annotation)。Java标准库已经定义了一些元注解,我们只需要使用元注解,通常不需要自己去编写元注解。

@Target

最常用的元注解是@Target。使用@Target可以定义Annotation能够被应用于源码的哪些位置

  • 类或接口:ElementType.TYPE
  • 字段:ElementType.FIELD
  • 方法:ElementType.METHOD
  • 构造方法:ElementType.CONSTRUCTOR
  • 方法参数:ElementType.PARAMETER

可以把@Target注解参数变为数组{ ElementType.METHOD, ElementType.FIELD }。实际上@Target定义的value是ElementType[]数组,只有一个元素时,可以省略数组的写法。

@Retention

定义了Annotation的生命周期:

  • Java源文件阶段:RetentionPolicy.SOURCE
  • 仅class文件:RetentionPolicy.CLASS
  • 运行期:RetentionPolicy.RUNTIME

如果@Retention不存在,则该Annotation默认为CLASS。

  1. 如果一个注解被定义为RetentionPolicy.SOURCE,则它将被限定在Java源文件中,那么这个注解即不会参与编译也不会在运行期起任何作用,这个注解就和一个注释是一样的效果,只能被阅读Java文件的人看到;
  2. 如果一个注解被定义为RetentionPolicy.CLASS,则它将被编译到Class文件中,那么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时根据注解做一些处理动作,但是运行时JVM会忽略它,我们在运行期也不能读取到;
  3. 如果一个注解被定义为RetentionPolicy.RUNTIME,那么这个注解可以在运行期的加载阶段被加载到Class对象中。那么在程序运行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反射得到这个注解,并通过判断是否有这个注解或这个注解中属性的值,从而执行不同的程序代码段。我们实际开发中的自定义注解几乎都是使用的RetentionPolicy.RUNTIME;

@Inherited

定义子类是否可继承父类定义的Annotation。

@Inherited仅针对@Target(ElementType.TYPE)类型的annotation有效,并且仅针对class的继承,对interface的继承无效

@Repeatable

标识某注解可以在同一个声明上使用多次。

注解与反射机制

因为注解定义后也是一种class,所有的注解都继承自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因此,读取注解,需要使用反射API。

Java提供的使用反射API读取Annotation的方法包括:

判断某个注解是否存在于ClassFieldMethodConstructor

  • Class.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 Field.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 Method.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 Constructor.isAnnotationPresent(Class)
// 判断@Report是否存在于Person类:
Person.class.isAnnotationPresent(Report.class);

使用反射API读取Annotation:

  • Class.getAnnotation(Class)
  • Field.getAnnotation(Class)
  • Method.getAnnotation(Class)
  • Constructor.getAnnotation(Class)
// 获取Person定义的@Report注解:
Report report = Person.class.getAnnotation(Report.class);
int type = report.type();
String level = report.level();

读取方法、字段和构造方法的Annotation和Class类似。但要读取方法参数的Annotation就比较麻烦一点,因为方法参数本身可以看成一个数组,而每个参数又可以定义多个注解,所以,一次获取方法参数的所有注解就必须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

// 获取Method实例:
Method m = ...
// 获取所有参数的Annotation:
Annotation[][] annos = m.getParameterAnnotations();
// 第一个参数(索引为0)的所有Annotation:
Annotation[] annosOfName = annos[0];
for (Annotation anno : annosOfName) {
    if (anno instanceof Range) { // @Range注解
        Range r = (Range) anno;
    }
    if (anno instanceof NotNull) { // @NotNull注解
        NotNull n = (NotNull) anno;
    }
}

 

数据类型

变量就是申请内存来存储值。也就是说,当创建变量的时候,需要在内存中申请空间。

内存管理系统根据变量的类型为变量分配存储空间,分配的空间只能用来储存该类型数据。

因此,通过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可以在内存中储存整数、小数或者字符。

Java 的两大数据类型:

  • 内置数据类型
  • 引用数据类型

Java语言提供了八种基本类型。六种数字类型(四个整数型,两个浮点型),一种字符类型,还有一种布尔型。

  • byte
  • byte 数据类型是8位、有符号的,以二进制补码表示的整数;
  •  -2^7<=   <=2^7-1;
  • 默认值是 0;
  • byte 类型用在大型数组中节约空间,主要代替整数,因为 byte 变量占用的空间只有 int 类型的四分之一;
  • short
  • short 数据类型是 16 位、有符号的以二进制补码表示的整数
  • -2^15<=   <= 2^15 - 1;
  • Short 数据类型也可以像 byte 那样节省空间。一个short变量是int型变量所占空间的二分之一;
  • 默认值是 0;
  • int
  • int 数据类型是32位、有符号的以二进制补码表示的整数;
  • -2^31 <=  <=2^31 - 1;
  • 一般地整型变量默认为 int 类型;
  • 默认值是 0 ;
  • long
  • long 数据类型是 64 位、有符号的以二进制补码表示的整数;
  • -2^63 <=  <=2^63 -1;
  • 这种类型主要使用在需要比较大整数的系统上;
  • 默认值是 0L;
  • float
  • float 数据类型是单精度、32位、符合IEEE 754标准的浮点数;
  • float 在储存大型浮点数组的时候可节省内存空间;
  • 默认值是 0.0f;
  • 浮点数不能用来表示精确的值,如货币;
  • double
  • double 数据类型是双精度、64 位、符合IEEE 754标准的浮点数;
  • 浮点数的默认类型为double类型;
  • double类型同样不能表示精确的值,如货币;
  • 默认值是 0.0d;
  • boolean
  • boolean数据类型表示一位的信息;
  • 默认值是 false;
  • char
  • char类型是一个单一的 16 位 Unicode 字符;
  • 最小值是 \u0000(即为0);
  • 最大值是 \uffff(即为65,535);
  • char 数据类型可以储存任何字符;

SIZE,  MIN_VALUE, MAX_VALUE

 

引用类型

  • 在Java中,引用类型的变量非常类似于C/C++的指针。引用类型指向一个对象,指向对象的变量是引用变量。这些变量在声明时被指定为一个特定的类型,比如 Employee、Puppy 等。变量一旦声明后,类型就不能被改变了。
  • 对象、数组都是引用数据类型。
  • 所有引用类型的默认值都是null。
  • 强引用: Site site = new Site("Runoob")。只要强引用存在,垃圾回收器将永远不会回收被引用的对象,哪怕内存不足时,JVM也会直接抛出OutOfMemoryError,不会去回收。如果想中断强引用与对象之间的联系,可以显示的将强引用赋值为null,这样一来,JVM就可以适时的回收对象了

 

Java 常量

常量在程序运行时是不能被修改的。

在 Java 中使用 final 关键字来修饰常量,声明方式和变量类似:

final double PI = 3.1415927;

byte、int、long、和short都可以用十进制、16进制以及8进制的方式来表示。

当使用常量的时候,前缀 0 表示 8 进制,而前缀 0x 代表 16 进制

自动类型转换

整型、实型(常量)、字符型数据可以混合运算。运算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先转化为同一类型,然后进行运算。

转换从低级到高级。

必须满足转换前的数据类型的位数要低于转换后的数据类型,例如: short数据类型的位数为16位,就可以自动转换位数为32的int类型,同样float数据类型的位数为32,可以自动转换为64位的double类型。

低  ------------------------------------>  高

byte,short,char—> int —> long—> float —> double

数据类型转换必须满足如下规则:

  • 1. 不能对boolean类型进行类型转换。
  • 2. 不能把对象类型转换成不相关类的对象。
  • 3. 在把容量大的类型转换为容量小的类型时必须使用强制类型转换。
  • 4. 转换过程中可能导致溢出或损失精度,例如:
int i =128;   
byte b = (byte)i;

因为 byte 类型是 8 位,最大值为127,所以当 int 强制转换为 byte 类型时,值 128 时候就会导致溢出。

  • 5. 浮点数到整数的转换是通过舍弃小数得到,而不是四舍五入,例如:
(int)23.7 == 23;        
(int)-45.89f == -45

强制类型转换

  1. 条件是转换的数据类型必须是兼容的。
  2. 格式:(type)value type是要强制类型转换后的数据类型 实例

隐含强制类型转换

  1. 整数的默认类型是 int。
  2. 浮点型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在定义 float 类型时必须在数字后面跟上 F 或者 f。

 

Java 变量类型

在Java语言中,所有的变量在使用前必须声明。声明变量的基本格式如下:

type identifier [ = value][, identifier [= value] ...] ;

Java语言支持的变量类型有:

  • 类变量:独立于方法之外的变量,用 static 修饰。
  • 实例变量:独立于方法之外的变量,不过没有 static 修饰。
  • 局部变量:类的方法中的变量。

 

Java 修饰符

  • 访问修饰符
  • 非访问修饰符

修饰符用来定义类、方法或者变量,通常放在语句的最前端。

访问控制修饰符

Java中,可以使用访问控制符来保护对类、变量、方法和构造方法的访问。Java 支持 4 种不同的访问权限。

  • default (即默认,什么也不写): 在同一包内可见,不使用任何修饰符。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 private : 在同一类内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 注意:不能修饰类(外部类)
  • public : 对所有类可见。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 protected : 对同一包内的类和所有子类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 注意:不能修饰类(外部类)

默认访问修饰符-不使用任何关键字

使用默认访问修饰符声明的变量和方法,对同一个包内的类是可见的。接口里的变量都隐式声明为 public static final,而接口里的方法默认情况下访问权限为 public。

 

私有访问修饰符-private

私有访问修饰符是最严格的访问级别,所以被声明为 private 的方法、变量和构造方法只能被所属类访问,并且类和接口不能声明为 private

声明为私有访问类型的变量只能通过类中公共的 getter 方法被外部类访问。

Private 访问修饰符的使用主要用来隐藏类的实现细节和保护类的数据。

 

公有访问修饰符-public

被声明为 public 的类、方法、构造方法和接口能够被任何其他类访问。

如果几个相互访问的 public 类分布在不同的包中,则需要导入相应 public 类所在的包。由于类的继承性,类所有的公有方法和变量都能被其子类继承。

 

受保护的访问修饰符-protected

protected 需要从以下两个点来分析说明:

  • 子类与基类在同一包中:被声明为 protected 的变量、方法和构造器能被同一个包中的任何其他类访问;
  • 子类与基类不在同一包中:那么在子类中,子类实例可以访问其从基类继承而来的 protected 方法,而不能访问基类实例的protected方法。

protected 可以修饰数据成员,构造方法,方法成员,不能修饰类(内部类除外)

接口及接口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不能声明为 protected。

 

访问控制和继承

请注意以下方法继承的规则:

  • 父类中声明为 public 的方法在子类中也必须为 public。
  • 父类中声明为 protected 的方法在子类中要么声明为 protected,要么声明为 public,不能声明为 private。
  • 父类中声明为 private 的方法,不能够被继承。

非访问修饰符

  • static 修饰符,用来修饰类方法和类变量。
  • final 修饰符,用来修饰类、方法和变量,final 修饰的类不能够被继承,修饰的方法不能被继承类重新定义,修饰的变量为常量,是不可修改的。
  • abstract 修饰符,用来创建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 synchronized 和 volatile 修饰符,主要用于线程的编程。

 

abstract 修饰符

抽象类:

抽象类不能用来实例化对象,声明抽象类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将来对该类进行扩充。然而可以创建一个变量,其类型是一个抽象类,并让它指向具体子类的一个实例。不能有抽象构造函数或抽象静态方法。

一个类不能同时被 abstract 和 final(抽象类就是让其他类继承的,如果定义为 final 该类就不能被继承) 修饰。如果一个类包含抽象方法,那么该类一定要声明为抽象类,否则将出现编译错误。

抽象类可以包含抽象方法非抽象方法

abstract class Caravan{
   private double price;
   private String model;
   private String year;
   public abstract void goFast();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changeColor();
}

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是一种没有任何实现的方法,该方法的的具体实现由子类提供。

抽象方法不能被声明成 final 和 static。

任何继承抽象类的子类必须实现父类的所有抽象方法,除非该子类也是抽象类。

如果一个类包含若干个抽象方法,那么该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类。抽象类可以不包含抽象方法

抽象方法的声明以分号结尾,例如:public abstract sample();

 

 

transient 修饰符

序列化的对象包含被 transient 修饰的实例变量时,java 虚拟机(JVM)跳过该特定的变量。

该修饰符包含在定义变量的语句中,用来预处理类和变量的数据类型。

 

synchronized 修饰符

  • synchronized 关键字声明的方法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线程访问。
  • 可以应用于四个访问修饰符。
  • Synchronized能够实现原子性和可见性
  • 在Java内存模型中,synchronized规定,线程在加锁时,先清空工作内存→在主内存中拷贝最新变量的副本到工作内存→执行完代码→将更改后的共享变量的值刷新到主内存中→释放互斥锁。

 

volatile 修饰符

  • Volatile实现内存可见性不保证原子性
  • 通过store和load指令完成的;也就是对volatile变量执行写操作时,会在写操作后加入一条store指令,即强迫线程将最新的值刷新到主内存中;而在读操作时,会加入一条load指令,即强迫从主内存中读入变量的值。这样在任何时刻,两个不同的线程总是看到某个成员变量的同一个值。
  • 一个 volatile 对象引用可能是 null。

 

instanceof 运算符

该运算符用于操作对象实例,检查该对象是否是一个特定类型(类类型或接口类型)。

( Object reference variable ) instanceof  (class/interface type)

如果运算符左侧变量所指的对象,是操作符右侧类或接口(class/interface)的一个对象,那么结果为真。

 如果被比较的对象兼容于右侧类型,该运算符仍然返回true。(在判断一个实例引用的类型时,使用的是实际类型,而不是声明的类型。)

class Vehicle {}
 
public class Car extends Vehic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ehicle a = new Car();
      boolean result =  a instanceof Car;
      System.out.println( result);
   }
}

 

Number 类

所有的包装类(Integer、Long、Byte、Double、Float、Short)都是抽象类 Number 的子类。

这种由编译器特别支持的包装称为装箱,所以当内置数据类型被当作对象使用的时候,编译器会把内置类型装箱为包装。相似的,编译器也可以把一个对象拆箱为内置类型。Number 类属于 java.lang 包。

自动装箱是Java编译器在基本数据类型和对应的对象包装类型之间做的一个转化。

 

Math 类

Math 的方法都被定义为 static 形式,通过 Math 类可以在主函数中直接调用。

Character 类

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使用对象,而不是内置数据类型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语言为内置数据类型char提供了包装类Character类。

Character类提供了一系列方法来操纵字符。你可以使用Character的构造方法创建一个Character类对象

Character ch = new Character('a');

在某些情况下,Java编译器会自动创建一个Character对象。

例如,将一个char类型的参数传递给需要一个Character类型参数的方法时,那么编译器会自动地将char类型参数转换为Character对象。 这种特征称为装箱,反过来称为拆箱。

  1. isLetter()
  2. isDigit()
  3. isWhitespace()
  4. isUpperCase()
  5. isLowerCase()
  6. toUpperCase()
  7. toLowerCase()
  8. toString()

String 类

字符串属于对象,Java 提供了 String 类来创建和操作字符串。

String 类是不可改变的。String 不可变是因为在 JDK 中 String 类被声明为一个 final 类,且类内部的 value 字节数组也是 final 的。实例中的 String s = "google" 只是一个 String 对象的引用,并不是对象本身。

如果需要对字符串做很多修改,那么应该选择使用 StringBuffer & StringBuilder类。

创建格式化字符串

我们知道输出格式化数字可以使用 printf() 和 format() 方法。

String 类使用静态方法 format() 返回一个String 对象而不是 PrintStream 对象。

String 类的静态方法 format() 能用来创建可复用的格式化字符串,而不仅仅是用于一次打印输出。

System.out.printf("浮点型变量的值为 " +
                  "%f, 整型变量的值为 " +
                  " %d, 字符串变量的值为 " +
                  "is %s", floatVar, intVar, stringVar);


String fs;
fs = String.format("浮点型变量的值为 " +
                   "%f, 整型变量的值为 " +
                   " %d, 字符串变量的值为 " +
                   " %s", floatVar, intVar, stringVar);

 

string方法

  • indexOf():返回指定字符的索引。
  • charAt():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字符。
  • replace():字符串替换。
  • trim():去除字符串两端空白。
  • split():分割字符串,返回一个分割后的字符串数组。
  • getBytes():返回字符串的 byte 类型数组。
  • length():返回字符串长度。
  • toLowerCase():将字符串转成小写字母。
  • toUpperCase():将字符串转成大写字符。
  • substring():截取字符串。
  • equals():字符串比较。

 

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类

当对字符串进行修改的时候,需要使用 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类。

和 String 类不同的是,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类的对象能够被多次的修改,并且不产生新的未使用对象。

StringBuilder 类和 StringBuffer 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 StringBuilder 的方法不是线程安全的(不能同步访问)。

由于 StringBuilder 相较于 StringBuffer 有速度优势,所以多数情况下建议使用 StringBuilder 类。然而在应用程序要求线程安全的情况下,则必须使用 StringBuffer 类。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Buffer sBuffer = new StringBuffer("菜鸟教程官网:");
    sBuffer.append("www");
    sBuffer.append(".runoob");
    sBuffer.append(".com");
    System.out.println(sBuffer);  
  }
}

 

1

public StringBuffer append(String s)

将指定的字符串追加到此字符序列。

2

public StringBuffer reverse()

 将此字符序列用其反转形式取代。

3

public delete(int start, int end)

移除此序列的子字符串中的字符。

4

public insert(int offset, int i)

int 参数的字符串表示形式插入此序列中。

5

replace(int start, int end, String str)
使用给定 String 中的字符替换此序列的子字符串中的字符。

 

数组 Array

Array可以包含基本类型对象类型,ArrayList只能包含对象类型

dataType[] arrayRefVar;   // 首选的方法

dataType arrayRefVar[];  // 效果相同,但不是首选方法

 Java语言使用new操作符来创建数组

dataType[] arrayRefVar = new dataType[arraySize];

上面的语法语句做了两件事:

  • 一、使用 dataType[arraySize] 创建了一个数组。
  • 二、把新创建的数组的引用赋值给变量 arrayRefVar。

另外,你还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创建数组。

dataType[] arrayRefVar = {value0, value1, ..., valuek};

Arrays 类

java.util.Arrays 类能方便地操作数组,它提供的所有方法都是静态的。

  • 给数组赋值:通过 fill 方法。
  • 对数组排序:通过 sort 方法,按升序。
  • 比较数组:通过 equals 方法比较数组中元素值是否相等。
  • 查找数组元素:通过 binarySearch 方法能对排序好的数组进行二分查找法操作。

1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Object[] a, Object key)

用二分查找算法在给定数组中搜索给定值的对象(Byte,Int,double等)。数组在调用前必须排序好的。如果查找值包含在数组中,则返回搜索键的索引;否则返回 (-(插入点) - 1)。

2

public static boolean equals(long[] a, long[] a2)

如果两个指定的 long 型数组彼此相等,则返回 true。如果两个数组包含相同数量的元素,并且两个数组中的所有相应元素对都是相等的,则认为这两个数组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如果两个数组以相同顺序包含相同的元素,则两个数组是相等的。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3

public static void fill(int[] a, int val)

将指定的 int 值分配给指定 int 型数组指定范围中的每个元素。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4

public static void sort(Object[] a)

对指定对象数组根据其元素的自然顺序进行升序排列。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可变参数

JDK 1.5 开始,Java支持传递同类型的可变参数给一个方法。

方法的可变参数的声明如下所示:

typeName... parameterName

在方法声明中,在指定参数类型后加一个省略号(...) 。

一个方法中只能指定一个可变参数,它必须是方法的最后一个参数。任何普通的参数必须在它之前声明。

finalize() 方法

Java 允许定义这样的方法,它在对象被垃圾收集器析构(回收)之前调用,这个方法叫做 finalize( ),它用来清除回收对象。

例如,你可以使用 finalize() 来确保一个对象打开的文件被关闭了。

在 finalize() 方法里,你必须指定在对象销毁时候要执行的操作。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 在这里终结代码
}

关键字 protected 是一个限定符,它确保 finalize() 方法不会被该类以外的代码调用。

当然,Java 的内存回收可以由 JVM 来自动完成。如果你手动使用,则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

函数式编程

函数式编程(Functional Programming)是把函数作为基本运算单元,函数可以作为变量,可以接收函数,还可以返回函数。

Lambda

Lambda表达式通过invokedynamic指令实现,书写Lambda表达式不会产生新的类

()-> {}
  • 参数类型可以省略,因为编译器可以自动推断。
  • 返回值的类型也是由编译器自动推断。

使用Stream

Stream API。它位于java.util.stream包中。

划重点:这个Stream不同于java.ioInputStreamOutputStream,它代表的是任意Java对象的序列。

 

java.io

java.util.stream

存储

顺序读写的byte或char

顺序输出的任意java对象实例

用途

序列化至文件或网络

内存计算/业务逻辑

这个StreamList也不一样,List存储的每个元素都是已经存储在内存中的某个Java对象,而Stream输出的元素可能并没有预先存储在内存中,而是实时计算出来的。

换句话说,List的用途是操作一组已存在的Java对象,而Stream实现的是惰性计算,两者对比如下:

 

java.util.List

java.util.stream

元素

已分配并存储在内存

可能未分配,实时计算

用途

操作一组已存在的java对象

惰性计算

我们总结一下Stream的特点:

  • 它可以“存储”有限个或无限个元素。这里的存储打了个引号,是因为元素有可能已经全部存储在内存中,也有可能是根据需要实时计算出来的。
  • Stream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个Stream可以轻易地转换为另一个Stream,而不是修改原Stream本身。实际上只存储了转换规则,并没有任何计算发生。
  • 最后,真正的计算通常发生在最后结果的获取,也就是惰性计算。

创建Stream

Stream.of()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eam<String> stream = Stream.of("A", "B", "C", "D");
        // forEach()方法相当于内部循环调用,
        // 可传入符合Consumer接口的void accept(T t)的方法引用:
        stream.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

基于数组或Collection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eam<String> stream1 = Arrays.stream(new String[] { "A", "B", "C" });
        Stream<String> stream2 = List.of("X", "Y", "Z").stream();
        stream1.forEach(System.out::println);
        stream2.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

对于CollectionListSetQueue等),直接调用stream()方法就可以获得Stream。

基于Supplier

Stream<String> s = Stream.generate(Supplier<String> sp);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eam<Integer> natual = Stream.generate(new NatualSupplier());
        // 注意:无限序列必须先变成有限序列再打印:
        natual.limit(20).forEach(System.out::println);
    }
}

class NatualSupplier implements Supplier<Integer> {
    int n = 0;
    public Integer get() {
        n++;
        return n;
    }
}

 基于Supplier创建的Stream会不断调用Supplier.get()方法来不断产生下一个元素,这种Stream保存的不是元素,而是算法,它可以用来表示无限序列

基本类型

因为Java的范型不支持基本类型,所以我们无法用Stream<int>这样的类型,会发生编译错误。为了保存int,只能使用Stream<Integer>,但这样会产生频繁的装箱、拆箱操作。为了提高效率,Java标准库提供了IntStreamLongStreamDoubleStream这三种使用基本类型的Stream,它们的使用方法和范型Stream没有大的区别,设计这三个Stream的目的是提高运行效率。

使用map

Stream.map()Stream最常用的一个转换方法,它把一个Stream转换为另一个Stream

可以将一种元素类型转换成另一种元素类型。

<R> Stream<R> map(Function<? super T, ? extends R> mapper);0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Function<T, R> {
    // 将T类型转换为R:
    R apply(T t);
}

使用filter

所谓filter()操作,就是对一个Stream的所有元素一一进行测试,不满足条件的就被“滤掉”了,剩下的满足条件的元素就构成了一个新的Stream

方法传入的对象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Predicate<T> {
    // 判断元素t是否符合条件:
    boolean test(T t);
}

使用reduce

一个聚合方法,它可以把一个Stream的所有元素按照聚合函数聚合成一个结果。聚合方法会立刻Stream进行计算产生一个Java对象。

方法传入的对象。定义了一个apply()方法,负责把上次累加的结果和本次的元素 进行运算,并返回累加的结果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BinaryOperator<T> {
    // Bi操作:两个输入,一个输出
    T apply(T t, T u);
}

输出集合

Stream通过collect()方法可以方便地输出为ListSetMap,还可以分组输出。

//输出到collections中。
stream.collect(Collector.toXX());
//输出为数组,传入数组的“构造方法”
stream.toArray(String[]::new);

分组输出

分组输出使用Collectors.groupingBy(),它需要提供两个函数:一个是分组的key,这里使用s -> s.substring(0, 1),表示只要首字母相同的String分到一组,第二个是分组的value,这里直接使用Collectors.toList(),表示输出为List。

 

Stream提供的常用操作有:

  • 转换操作:map()filter()sorted()distinct()
  • 合并操作:concat()flatMap()(把Stream的每个元素(这里是List)映射为Stream,然后合并成一个新的Stream)
  • 并行处理:parallel()
  • 聚合操作:reduce()collect()count()max()min()sum()average()
  • 其他操作:allMatch(), anyMatch(), forEach()

IO

IO是指Input/Output,即输入和输出。以内存为中心:

  • Input指从外部读入数据到内存,例如,把文件从磁盘读取到内存,从网络读取数据到内存等等。
  • Output指把数据从内存输出到外部,例如,把数据从内存写入到文件,把数据从内存输出到网络等等。

为什么要把数据读到内存才能处理这些数据?因为代码是在内存中运行的,数据也必须读到内存,最终的表示方式无非是byte数组,字符串等,都必须存放在内存里。

IO流是一种顺序读写数据的模式,它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同步IO

  • 字节流接口: 二进制数据以byte为最小单位在InputStream/OutputStream中单向流动;
  • 字符流接口: 字符数据以char为最小单位在Reader/Writer中单向流动。

使用Reader,数据源虽然是字节,但我们读入的数据都是char类型的字符,原因是Reader内部把读入的byte做了解码,转换成了char。使用InputStream,我们读入的数据和原始二进制数据一模一样,是byte[]数组,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把二进制byte[]数组按照某种编码转换为字符串。究竟使用Reader还是InputStream,要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如果数据源不是文本,就只能使用InputStream,如果数据源是文本,使用Reader更方便一些。WriterOutputStream是类似的。

 

File对象

Java的标准库java.io提供了File对象来操作文件和目录。

File对象有3种形式表示的路径,

  1. getPath(),返回构造方法传入的路径
  2. getAbsolutePath(),返回绝对路径
  3. getCanonicalPath,它和绝对路径类似,但是返回的是规范路径。

因为Windows和Linux的路径分隔符不同,File对象有一个静态变量用于表示当前平台的系统分隔符:

System.out.println(File.separator); // 根据当前平台打印"\"或"/"

文件和目录

File对象既可以表示文件,也可以表示目录。特别要注意的是,构造一个File对象,即使传入的文件或目录不存在,代码也不会出错,因为构造一个File对象,并不会导致任何磁盘操作。只有当我们调用File对象的某些方法的时候,才真正进行磁盘操作。

  • 调用isFile(),判断该File对象是否是一个已存在的文件
  • 调用isDirectory(),判断该File对象是否是一个已存在的目录

创建和删除文件

当File对象表示一个文件时

  • createNewFile()创建一个新文件
  • delete()删除该文件

读写一些临时文件,

  • createTempFile()来创建一个临时文件
  • deleteOnExit()在JVM退出时自动删除该文件

遍历文件和目录

list()/listFiles()列出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名。listFiles()提供了一系列重载方法,可以过滤不想要的文件和目录

和文件操作类似,File对象如果表示一个目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建和删除目录:

  • boolean mkdir():创建当前File对象表示的目录;
  • boolean mkdirs():创建当前File对象表示的目录,并在必要时将不存在的父目录也创建出来;
  • boolean delete():删除当前File对象表示的目录,当前目录必须为空才能删除成功。

Path

Java标准库还提供了一个Path对象,它位于java.nio.file包。如果需要对目录进行复杂的拼接、遍历等操作,使用Path对象更方便。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Path p1 = Paths.get(".", "project", "study"); // 构造一个Path对象
        System.out.println(p1);
        Path p2 = p1.toAbsolutePath(); // 转换为绝对路径
        System.out.println(p2);
        Path p3 = p2.normalize(); // 转换为规范路径
        System.out.println(p3);
        File f = p3.toFile(); // 转换为File对象
        System.out.println(f);
        for (Path p : Paths.get("..").toAbsolutePath()) { // 可以直接遍历Path
            System.out.println("  " + p);
        }
    }

InputStream

InputStream并不是一个接口,而是一个抽象类,它是所有输入流的超类

接受InputStream抽象类型,而不是具体的FileInputStream类型,从而使得代码可以处理InputStream的任意实现类。

  • read()这个方法会读取输入流的下一个字节,并返回字节表示的int值(0~255)。如果已读到末尾,返回-1表示不能继续读取了。
  • close()关闭流。关闭流就会释放对应的底层资源。
  • FileInputStream实现了文件流输入;
  • ByteArrayInputStream在内存中模拟一个字节流输入
  • ByteArrayInputStream可以在内存中模拟一个InputStream。把一个byte[]数组在内存中变成一个InputStream,虽然实际应用不多,但测试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构造一个InputStream
public void read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InputStream input = null;
    try {
        input = new FileInputStream("src/readme.txt");
        int n;
        while ((n = input.read()) != -1) { // 利用while同时读取并判断
            System.out.println(n);
        }
    } finally {
        if (input != null) { input.close(); }
    }
}
public void read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try (InputStream input = new FileInputStream("src/readme.txt")) {
        int n;
        while ((n = input.read()) != -1) {
            System.out.println(n);
        }
    } // 编译器在此自动为我们写入finally并调用close()
}

缓冲

对于文件和网络流来说,利用缓冲区一次性读取多个字节效率往往要高很多。InputStream提供了两个重载方法来支持读取多个字节:

  • int read(byte[] b):读取若干字节并填充到byte[]数组,返回读取的字节数
  •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指定byte[]数组的偏移量和最大填充数

read()方法的返回值不再是字节的int值,而是返回实际读取了多少个字节。如果返回-1,表示没有更多的数据了。此时read()方法还是每次读一个字节。当缓冲区全部读完后继续调用read(),则会触发操作系统的下一次读取并再次填满缓冲区。

阻塞

read()方法是阻塞(Blocking)。必须等read()方法返回后才能继续。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也是抽象类,它是所有输出流的超类。

  • write()
  • 写入一个字节到输出流
  • 更常见的方法是一次性写入若干字节。这时,可以用OutputStream提供的重载方法void write(byte[])
  • close()
  • 关闭输出流,以便释放系统资源。
  • flush()
  • 向磁盘、网络写入数据的时候,出于效率的考虑,操作系统并不是输出一个字节就立刻写入到文件或者发送到网络,而是把输出的字节先放到内存的一个缓冲区里(本质上就是一个byte[]数组),等到缓冲区写满了,再一次性写入文件或者网络。对于很多IO设备来说,一次写一个字节和一次写1000个字节,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所以OutputStream有个flush()方法,能强制把缓冲区内容输出。
  •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调用这个flush()方法,因为缓冲区写满了OutputStream会自动调用它,并且,在调用close()方法关闭OutputStream之前,也会自动调用flush()方法。

ByteArrayOutputStream实际上是把一个byte[]数组在内存中变成一个OutputStream。

Filter模式

为了解决依赖继承会导致子类数量失控的问题,JDK首先将InputStream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提供数据的基础InputStream,例如:

  • FileInputStream
  • ByteArrayInputStream
  • ServletInputStream
  • ...

一类是提供额外附加功能的InputStream,例如:

  • BufferedInputStream
  • DigestInputStream
  • CipherInputStream
  • ...

当我们需要给一个“基础”InputStream附加各种功能时,我们先确定这个能提供数据源的InputStream,因为我们需要的数据总得来自某个地方,例如,FileInputStream,数据来源自文件:

InputStream file = new FileInputStream("test.gz");

紧接着,我们希望FileInputStream能提供缓冲的功能来提高读取的效率,因此我们用BufferedInputStream包装这个InputStream,得到的包装类型是BufferedInputStream,但它仍然被视为一个InputStream

InputStream buffered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file);

最后,假设该文件已经用gzip压缩了,我们希望直接读取解压缩的内容,就可以再包装一个GZIPInputStream

InputStream gzip = new GZIPInputStream(buffered);

无论我们包装多少次,得到的对象始终是InputStream,我们直接用InputStream来引用它,就可以正常读取:

┌─────────────────────────┐
│GZIPInputStream          │
│┌───────────────────────┐│
││BufferedFileInputStream││
││┌─────────────────────┐││
│││   FileInputStream   │││
││└─────────────────────┘││
│└───────────────────────┘│
└─────────────────────────┘

上述这种通过一个“基础”组件再叠加各种“附加”功能组件的模式,称之为Filter模式(或者装饰器模式:Decorator)。它可以让我们通过少量的类来实现各种功能的组合:

┌─────────────┐
                 │ InputStream │
                 └─────────────┘
                       ▲ ▲
┌────────────────────┐ │ │ ┌─────────────────┐
│  FileInputStream   │─┤ └─│FilterInputStream│
└────────────────────┘ │   └─────────────────┘
┌────────────────────┐ │     ▲ ┌───────────────────┐
│ByteArrayIn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
└────────────────────┘ │     │ └───────────────────┘
┌────────────────────┐ │     │ ┌───────────────────┐
│ ServletInputStream │─┘     ├─│  DataInputStream  │
└────────────────────┘       │ └───────────────────┘
                             │ ┌───────────────────┐
                             └─│CheckedInputStream │
                               └───────────────────┘

类似的,OutputStream也是以这种模式来提供各种功能:

┌─────────────┐
                  │OutputStream │
                  └─────────────┘
                        ▲ ▲
┌─────────────────────┐ │ │ ┌──────────────────┐
│  FileOutputStream   │─┤ └─│FilterOutputStream│
└─────────────────────┘ │   └──────────────────┘
┌─────────────────────┐ │     ▲ ┌────────────────────┐
│ByteArrayOut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
└─────────────────────┘ │     │ └────────────────────┘
┌─────────────────────┐ │     │ ┌────────────────────┐
│ ServletOutputStream │─┘     ├─│  DataOutputStream  │
└─────────────────────┘       │ └────────────────────┘
                              │ ┌────────────────────┐
                              └─│CheckedOutputStream │
                                └────────────────────┘

读取classpath资源

把资源存储在classpath中可以避免文件路径依赖;

Class对象的getResourceAsStream()可以从classpath中读取指定资源;

根据classpath读取资源时,需要检查返回的InputStream是否为null

在classpath中的资源文件,路径总是以开头,我们先获取当前的Class对象,然后调用getResourceAsStream()就可以直接从classpath读取任意的资源文件:

try (InputStream input = getClass().getResourceAsStream("/default.properties")) {
    if (input != null) {
        // TODO:
    }
}

序列化

序列化是指把一个Java对象变成二进制内容,本质上就是一个byte[]数组

一个Java对象要能序列化,必须实现一个特殊的java.io.Serializable接口,它的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Serializable {
}

Serializable接口没有定义任何方法,它是一个空接口。我们把这样的空接口称为“标记接口”(Marker Interface),实现了标记接口的类仅仅是给自身贴了个“标记”,并没有增加任何方法。

把一个Java对象变为byte[]数组,需要使用ObjectOutputStream。它负责把一个Java对象写入一个字节流: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ArrayOutputStream buffer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try (Object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buffer)) {
            // 写入int:
            output.writeInt(12345);
            // 写入String:
            output.writeUTF("Hello");
            // 写入Object:
            output.writeObject(Double.valueOf(123.456));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buffer.toByteArray()));
    }
}

ObjectOutputStream既可以写入基本类型,如intboolean,也可以写入String(以UTF-8编码),还可以写入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Object

 

ObjectOutputStream相反,ObjectInputStream负责从一个字节流读取Java对象:

try (ObjectInputStream input = new ObjectInputStream(...)) {
    int n = input.readInt();
    String s = input.readUTF();
    Double d = (Double) input.readObject();
}

除了能读取基本类型和String类型外,调用readObject()可以直接返回一个Object对象。要把它变成一个特定类型,必须强制转型。

readObject()可能抛出的异常有:

  • ClassNotFoundException:没有找到对应的Class;
  • InvalidClassException:Class不匹配。

对于ClassNotFoundException,这种情况常见于一台电脑上的Java程序把一个Java对象,例如,Person对象序列化以后,通过网络传给另一台电脑上的另一个Java程序,但是这台电脑的Java程序并没有定义Person类,所以无法反序列化。

对于InvalidClassException,这种情况常见于序列化的Person对象定义了一个int类型的age字段,但是反序列化时,Person类定义的age字段被改成了long类型,所以导致class不兼容。

为了避免这种class定义变动导致的不兼容,Java的序列化允许class定义一个特殊的serialVersionUID静态变量,用于标识Java类的序列化“版本”,通常可以由IDE自动生成。如果增加或修改了字段,可以改变serialVersionUID的值,这样就能自动阻止不匹配的class版本:

public class Per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2709425275741743919L;
}

要特别注意反序列化的几个重要特点:

反序列化时,由JVM直接构造出Java对象,不调用构造方法,构造方法内部的代码,在反序列化时根本不可能执行。

安全性

因为Java的序列化机制可以导致一个实例能直接从byte[]数组创建,而不经过构造方法,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个精心构造的byte[]数组被反序列化后可以执行特定的Java代码,从而导致严重的安全漏洞。

实际上,Java本身提供的基于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机制既存在安全性问题,也存在兼容性问题。更好的序列化方法是通过JSON这样的通用数据结构来实现,只输出基本类型(包括String)的内容,而不存储任何与代码相关的信息。

Try with resource

保了每个资源,在语句结束时关闭。所谓的资源是指在程序完成后,必须关闭的流对象。写在()里面的流对象对应的类都实现了自动关闭接口AutoCloseable。不必在finally部分关闭流。

try (创建流对象语句,如果多个,使用';'隔开) {
    // 读写数据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异常处理(Exception)

在Java中,每个异常都是一个对象,它是Throwable类或其它子类的实例

  1. 检查性异常:最具代表的检查性异常是用户错误或问题引起的异常,这是程序员无法预见的。例如要打开一个不存在文件时,一个异常就发生了,如果不处理这类异常,集成开发环境中的编译器一般会给出错误提示。
  2. 运行时异常: 运行时异常是可能被程序员避免的异常。与检查性异常相反,运行时异常可以在编译时被忽略。
  3. 错误: 错误不是异常,而是脱离程序员控制的问题。错误在代码中通常被忽略。例如,当栈溢出时,一个错误就发生了,它们在编译也检查不到的。
  • 检查性异常: 不处理编译不能通过
  • 非检查性异常:不处理编译可以通过,如果有抛出直接抛到控制台
  • 运行时异常: 就是非检查性异常
  • 非运行时异常: 就是检查性异常

Exception 类的层次

所有的异常类是从 java.lang.Exception 类继承的子类。

Exception 类是 Throwable 类的子类。除了Exception类外,Throwable还有一个子类Error 。

Java 程序通常不捕获错误。错误一般发生在严重故障时,它们在Java程序处理的范畴之外。

Error 用来指示运行时环境发生的错误。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构造方法

内置异常类

非检查性异常。

ArithmeticException

当出现异常的运算条件时,抛出此异常。例如,一个整数"除以零"时,抛出此类的一个实例。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用非法索引访问数组时抛出的异常。如果索引为负或大于等于数组大小,则该索引为非法索引。

ArrayStoreException

试图将错误类型的对象存储到一个对象数组时抛出的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

当试图将对象强制转换为不是实例的子类时,抛出该异常。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抛出的异常表明向方法传递了一个不合法或不正确的参数。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抛出的异常表明某一线程已经试图等待对象的监视器,或者试图通知其他正在等待对象的监视器而本身没有指定监视器的线程。

IllegalStateException

在非法或不适当的时间调用方法时产生的信号。换句话说,即 Java 环境或 Java 应用程序没有处于请求操作所要求的适当状态下。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线程没有处于请求操作所要求的适当状态时抛出的异常。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指示某排序索引(例如对数组、字符串或向量的排序)超出范围时抛出。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如果应用程序试图创建大小为负的数组,则抛出该异常。

NullPointerException

当应用程序试图在需要对象的地方使用 null 时,抛出该异常

NumberFormatException

当应用程序试图将字符串转换成一种数值类型,但该字符串不能转换为适当格式时,抛出该异常。

SecurityException

由安全管理器抛出的异常,指示存在安全侵犯。

Stri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此异常由 String 方法抛出,指示索引或者为负,或者超出字符串的大小。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当不支持请求的操作时,抛出该异常。

检查性异常类

ClassNotFoundException

应用程序试图加载类时,找不到相应的类,抛出该异常。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当调用 Object 类中的 clone 方法克隆对象,但该对象的类无法实现 Cloneable 接口时,抛出该异常。

IllegalAccessException

拒绝访问一个类的时候,抛出该异常。

InstantiationException

当试图使用 Class 类中的 newInstance 方法创建一个类的实例,而指定的类对象因为是一个接口或是一个抽象类而无法实例化时,抛出该异常。

InterruptedException

一个线程被另一个线程中断,抛出该异常。

NoSuchFieldException

请求的变量不存在

NoSuchMethodException

请求的方法不存在

异常方法

1

public String getMessage()

返回关于发生的异常的详细信息。这个消息在Throwable 类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了。

2

public Throwable getCause()

返回一个Throwable 对象代表异常原因。

3

public String toString()

使用getMessage()的结果返回类的串级名字。

4

public void printStackTrace()

打印toString()结果和栈层次到System.err,即错误输出流。

5

public StackTraceElement [] getStackTrace()

返回一个包含堆栈层次的数组。下标为0的元素代表栈顶,最后一个元素代表方法调用堆栈的栈底。

6

public Throwable fillInStackTrace()
用当前的调用栈层次填充Throwable 对象栈层次,添加到栈层次任何先前信息中。

捕获异常

使用 try 和 catch 关键字可以捕获异常。try/catch 代码块放在异常可能发生的地方。

try/catch代码块中的代码称为保护代码,使用 try/catch 的语法如下:

try
{
   // 程序代码
}catch(ExceptionName e1)
{
   //Catch 块
}

Catch 语句包含要捕获异常类型的声明。当保护代码块中发生一个异常时,try 后面的 catch 块就会被检查。

如果发生的异常包含在 catch 块中,异常会被传递到该 catch 块,这和传递一个参数到方法是一样。

多重捕获块

try{
   // 程序代码
}catch(异常类型1 异常的变量名1){
  // 程序代码
}catch(异常类型2 异常的变量名2){
  // 程序代码
}catch(异常类型2 异常的变量名2){
  // 程序代码
}

上面的代码段包含了 3 个 catch块。

可以在 try 语句后面添加任意数量的 catch 块。

如果保护代码中发生异常,异常被抛给第一个 catch 块。

如果抛出异常的数据类型与 ExceptionType1 匹配,它在这里就会被捕获。

如果不匹配,它会被传递给第二个 catch 块。

如此,直到异常被捕获或者通过所有的 catch 块。

throws/throw 关键字

Java总允许在方法的后面使用throws关键字对外声明该方法有可能发生异常,这样调用者在调用方法时,就明确地知道该方法有异常,并且必须在程序中对异常进行处理,否则编译无法通过。(当前方法可能会抛出异常,但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该异常,就将该异常交由调用这个方法的的上一级使用者处理,如果main方法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异常的时候,就会交由JVM来处理这个异常,JVM的做法是:打印异常的跟踪栈消息,并终止程序。) 当一个方法使用了throws关键字之后,调用这个方法的使用者就应该显式地处理这个异常,要么使用try..catch来处理,要么也使用throws关键字,将异常继续交由上一层使用者处理。

throws关键字的使用使用限制的,即子类声明的抛出异常不允许比父类抛出的异常多。

 

也可以使用 throw 关键字抛出一个异常,无论它是新实例化的还是刚捕获到的。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amount)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 Method implementation
    throw new RemoteException();
  }
  //Remainder of class definition
}

finally关键字

finally 关键字用来创建在 try 代码块后面执行的代码块。

无论是否发生异常,finally 代码块中的代码总会被执行。

在 finally 代码块中,可以运行清理类型等收尾善后性质的语句。

try{
  // 程序代码
}catch(异常类型1 异常的变量名1){
  // 程序代码
}catch(异常类型2 异常的变量名2){
  // 程序代码
}finally{
  // 程序代码
}

注意下面事项:

  • catch 不能独立于 try 存在。
  • 在 try/catch 后面添加 finally 块并非强制性要求的。
  • try 代码后不能既没 catch 块也没 finally 块。
  • try, catch, finally 块之间不能添加任何代码。

声明自定义异常

在 Java 中你可以自定义异常。编写自己的异常类时需要记住下面的几点。

  • 所有异常都必须是 Throwable 的子类。
  • 如果希望写一个检查性异常类,则需要继承 Exception 类。
  • 如果你想写一个运行时异常类,那么需要继承 RuntimeException 类。

面向对象

继承

一个类可以由其他类派生。如果你要创建一个类,而且已经存在一个类具有你所需要的属性或方法,那么你可以将新创建的类继承该类。利用继承的方法,可以重用已存在类的方法和属性,而不用重写这些代码。被继承的类称为超类(super class),派生类称为子类(subclass)。

class 父类 {
}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继承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 Java 不支持多继承,但支持多重继承。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构造方法_02

继承的特性

  • 子类拥有父类非 private 的属性、方法。
  • 子类可以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即子类可以对父类进行扩展。
  • 子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父类的方法。
  • Java 的继承是单继承,但是可以多重继承,单继承就是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多重继承就是,例如 A 类继承 B 类,B 类继承 C 类,所以按照关系就是 C 类是 B 类的父类,B 类是 A 类的父类,这是 Java 继承区别于 C++ 继承的一个特性。
  • 提高了类之间的耦合性(继承的缺点,耦合度高就会造成代码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代码独立性越差)。

 

继承关键字

继承可以使用 extends 和 implements 这两个关键字来实现继承,而且所有的类都是继承于 java.lang.Object,当一个类没有继承的两个关键字,则默认继承object(这个类在 java.lang 包中,所以不需要 import)祖先类。

extends关键字

在 Java 中,类的继承是单一继承,也就是说,一个子类只能拥有一个父类,所以 extends 只能继承一个类。

implements关键字

使用 implements 关键字可以变相的使java具有多继承的特性,使用范围为类继承接口的情况,可以同时继承多个接口(接口跟接口之间采用逗号分隔)。

public interface A {
    public void eat();
    public void sleep();
}
 
public interface B {
    public void show();
}
 
public class C implements A,B {
}

super 与 this 关键字

super关键字:

它是一个指代变量,用于引用当前对象的父类

  1. 访问父类的方法。
  2. 调用父类构造方法。
  3. 访问父类中的隐藏成员变量。

this关键字:指向自己的引用。

class Animal {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 eat");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dog : eat");
  }
  void eatTest() {
    this.eat();   // this 调用自己的方法
    super.eat();  // super 调用父类方法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 = new Animal();
    a.eat();
    Dog d = new Dog();
    d.eatTest();
  }
}

final关键字

  1. 声明类可以把类定义为不能继承的,即最终类
  2. 修饰方法,该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
  3. 修饰一个变量时,是指引用变量不能变,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对象中的内容还是可以改变的。
//声明类:
final class 类名 {
//类体
}

//声明方法:
修饰符(public/private/default/protected) final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方法体
}

构造器

子类是不继承父类的构造器(构造方法)的,它只是调用(隐式或显式)。如果父类的构造器带有参数,则必须在子类的构造器中显式地通过 super 关键字调用父类的构造器并配以适当的参数列表。

如果父类构造器没有参数,则在子类的构造器中不需要使用 super 关键字调用父类构造器,系统会自动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器。

class SuperClass {
  private int n;
  SuperClass(){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
  }
  SuperClass(int n) {
    System.out.println("SuperClass(int n)");
    this.n = n;
  }
}
// SubClass 类继承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private int n;
  
  SubClass(){ // 自动调用父类的无参数构造器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  
  
  public SubClass(int n){ 
    super(300);  // 调用父类中带有参数的构造器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int n):"+n);
    this.n = n;
  }
}
// SubClass2 类继承
class SubClass2 extends SuperClass{
  private int n;
  
  SubClass2(){
    super(300);  // 调用父类中带有参数的构造器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2");
  }  
  
  public SubClass2(int n){ // 自动调用父类的无参数构造器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2(int n):"+n);
    this.n = n;
  }
}

 

重写(Override)与重载(Overload)

Override

重写是子类对父类的允许访问的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重新编写, 返回值和形参都不能改变。即外壳不变,核心重写!

重写的好处在于子类可以根据需要,定义特定于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子类能够根据需要实现父类的方法。

重写方法不能抛出新的检查异常或者比被重写方法申明更加宽泛的异常。例如: 父类的一个方法申明了一个检查异常 IOException,但是在重写这个方法的时候不能抛出 Exception 异常,因为 Exception 是 IOException 的父类,只能抛出 IOException 的子类异常。

在面向对象原则里,重写意味着可以重写任何现有方法。

class Animal{
   public void move(){
      System.out.println("动物可以移动");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move(){
      System.out.println("狗可以跑和走");
   }
    public void bark(){
      System.out.println("狗可以吠叫");
   }
}
 
public class TestDo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nimal a = new Animal(); // Animal 对象
      Animal b = new Dog(); // Dog 对象
 
      a.move();// 执行 Animal 类的方法
 
      b.move();//执行 Dog 类的方法
      b.bark(); //报错。 animal里没有bark方法
   }
}

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尽管 b 属于 Animal 类型,但是它运行的是 Dog 类的 move方法。

这是由于在编译阶段,只是检查参数的引用类型。

然而在运行时,Java 虚拟机(JVM)指定对象的类型并且运行该对象的方法。

因此在上面的例子中,之所以能编译成功,是因为 Animal 类中存在 move 方法,然而运行时,运行的是特定对象的方法。

方法的重写规则

  • 参数列表必须完全与被重写方法的相同。
  • 返回类型与被重写方法的返回类型可以不相同,但是必须是父类返回值的派生类。
  • 访问权限不能比父类中被重写的方法的访问权限更低。例如:如果父类的一个方法被声明为 public,那么在子类中重写该方法就不能声明为 protected。
  • 父类的成员方法只能被它的子类重写。
  • 声明为 final 的方法不能被重写。
  • 声明为 static 的方法不能被重写,但是能够被再次声明。
  • 子类和父类在同一个包中,那么子类可以重写父类所有方法,除了声明为 private 和 final 的方法。
  • 子类和父类不在同一个包中,那么子类只能够重写父类的声明为 public 和 protected 的非 final 方法。
  • 重写的方法能够抛出任何非强制异常,无论被重写的方法是否抛出异常。但是,重写的方法不能抛出新的强制性异常,或者比被重写方法声明的更广泛的强制性异常,反之则可以。
  • 构造方法不能被重写。
  • 如果不能继承一个方法,则不能重写这个方法。

Super 关键字的使用

当需要在子类中调用父类的被重写方法时,要使用 super 关键字。

class Animal{
   public void move(){
      System.out.println("动物可以移动");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move(){
      super.move(); // 应用super类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狗可以跑和走");
   }
}
 
public class TestDo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nimal b = new Dog(); // Dog 对象
      b.move(); //执行 Dog类的方法
 
   }
}

 

重载(Overload)

重载(overloading) 是在一个类里面,方法名字相同,而参数不同。返回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每个重载的方法(或者构造函数)都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参数类型列表。

最常用的地方就是构造器的重载。

重载规则:

  • 被重载的方法必须改变参数列表(参数个数或类型不一样);
  • 被重载的方法可以改变返回类型;
  • 被重载的方法可以改变访问修饰符;
  • 被重载的方法可以声明新的或更广的检查异常;
  • 方法能够在同一个类中或者在一个子类中被重载。
  • 无法以返回值类型作为重载函数的区分标准。

重写与重载之间的区别

区别点

重载方法

重写方法

参数列表

必须修改

一定不能修改

返回类型

可以修改

一定不能修改

异常

可以修改

可以减少或删除,一定不能抛出新的或者更广的异常

访问

可以修改

一定不能做更严格的限制(可以降低限制)

 

多态

多态是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

多态就是同一个接口,使用不同的实例而执行不同操作

多态的优点

  • 1. 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
  • 2. 可替换性
  • 3. 可扩充性
  • 4. 接口性
  • 5. 灵活性
  • 6. 简化性

多态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 继承
  • 重写
  • 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虚函数

虚函数的存在是为了多态。

Java 中其实没有虚函数的概念,它的普通函数就相当于 C++ 的虚函数,动态绑定是Java的默认行为。如果 Java 中不希望某个函数具有虚函数特性,可以加上 final 关键字变成非虚函数。

 

 

抽象类

如果一个类中没有包含足够的信息来描绘一个具体的对象,这样的类就是抽象类。

抽象类除了不能实例化对象之外,类的其它功能依然存在,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和构造方法的访问方式和普通类一样。

由于抽象类不能实例化对象,所以抽象类必须被继承,才能被使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通常在设计阶段决定要不要设计抽象类。

父类包含了子类集合的常见的方法,但是由于父类本身是抽象的,所以不能使用这些方法。

在Java中抽象类表示的是一种继承关系,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抽象方法

如果你想设计这样一个类,该类包含一个特别的成员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现由它的子类确定,那么你可以在父类中声明该方法为抽象方法。

Abstract 关键字同样可以用来声明抽象方法,抽象方法只包含一个方法名,而没有方法体。

抽象方法没有定义,方法名后面直接跟一个分号,而不是花括号。

public abstract class Employe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address;
   private int number;
   
   public abstract double computePay();
   
   //其余代码
}

声明抽象方法会造成以下两个结果:

  • 如果一个类包含抽象方法,那么该类必须是抽象类。
  • 任何子类必须重写父类的抽象方法,或者声明自身为抽象类。

抽象类总结规定

  • 1.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如果被实例化,就会报错,编译无法通过。只有抽象类的非抽象子类可以创建对象。
  • 2. 抽象类中不一定包含抽象方法,但是有抽象方法的类必定是抽象类。
  • 3. 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只是声明,不包含方法体,就是不给出方法的具体实现也就是方法的具体功能。
  • 4. 构造方法,类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不能声明为抽象方法。
  • 5. 抽象类的子类必须给出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除非该子类也是抽象类。

封装

在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方法中,封装(英语:Encapsulation)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分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

封装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保护屏障,防止该类的代码和数据被外部类定义的代码随机访问。

要访问该类的代码和数据,必须通过严格的接口控制。

封装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我们能修改自己的实现代码,而不用修改那些调用我们代码的程序片段。

适当的封装可以让程式码更容易理解与维护,也加强了程式码的安全性。

封装的优点

  • 1. 良好的封装能够减少耦合。
  • 2. 类内部的结构可以自由修改。
  • 3. 可以对成员变量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 4. 隐藏信息,实现细节。

实现Java封装的步骤

  1. 修改属性的可见性来限制对属性的访问(一般限制为private)
  2. 对每个值属性提供对外的公共方法访问,也就是创建一对赋取值方法,用于对私有属性的访问
  1. 任何要访问类中私有成员变量的类都要通过这些getter和setter方法。

 

接口Interface

接口中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接口通常以interface来声明。一个类通过继承接口的方式,从而来继承接口的抽象方法。

接口并不是类,编写接口的方式和类很相似,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概念。类描述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接口则包含类要实现的方法。

接口无法被实例化,但是可以被实现。一个实现接口的类,必须实现接口内所描述的所有方法,否则就必须声明为抽象类。另外,在 Java 中,接口类型可用来声明一个变量,他们可以成为一个空指针,或是被绑定在一个以此接口实现的对象。

[可见度] interface 接口名称 [extends 其他的接口名,其他的接口名] {
        // 声明变量
        // 抽象方法
}

接口与类相似点:

  • 一个接口可以有多个方法。
  • 接口文件保存在 .java 结尾的文件中,文件名使用接口名。
  • 接口的字节码文件保存在 .class 结尾的文件中。
  • 接口相应的字节码文件必须在与包名称相匹配的目录结构中。

接口与类的区别:

  • 接口不能用于实例化对象。
  • 接口没有构造方法。
  • 接口中所有的方法必须是抽象方法
  • 接口不能包含成员变量,除了 static 和 final 变量。
  • 接口不是被类继承了,而是要被类实现。
  • 接口支持多继承。

接口特性

  • 接口是隐式抽象的,当声明一个接口的时候,不必使用abstract关键字。
  • 接口中每一个方法也是隐式抽象的,接口中的方法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public abstract(只能是 public abstract,其他修饰符都会报错)。
  • 接口中可以含有变量,但是接口中的变量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public static final 变量(并且只能是 public,用 private 修饰会报编译错误)。
  • 接口中的方法是不能在接口中实现的,只能由实现接口的类来实现接口中的方法。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 实现:抽象类的子类使用 extends 来继承;接口必须使用 implements 来实现接口。
  • 构造函数:抽象类可以有构造函数;接口不能有。
  • 实现数量:类可以实现很多个接口;但是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
  • 访问修饰符:接口中的方法默认使用 public 修饰;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是任意访问修饰符。
  • 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有方法体,就是能实现方法的具体功能,但是接口中的方法不行。
  • 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

接口的实现

当类实现接口的时候,类要实现接口中所有的方法。否则,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的类。

...implements 接口名称[, 其他接口名称, 其他接口名称..., ...] ...

重写接口中声明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则:

  • 类在实现接口的方法时,不能抛出强制性异常,只能在接口中,或者继承接口的抽象类中抛出该强制性异常。
  • 类在重写方法时要保持一致的方法名,并且应该保持相同或者相兼容的返回值类型。
  • 如果实现接口的类是抽象类,那么就没必要实现该接口的方法。

在实现接口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规则:

  • 一个类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接口。
  •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类,但是能实现多个接口。
  • 一个接口能继承另一个接口,这和类之间的继承比较相似。

 

标记接口

标记接口是没有任何方法和属性的接口。

 

包(package)

为了更好地组织类,Java 提供了包机制,用于区别类名的命名空间。

包的作用

  • 把功能相似或相关的类或接口组织在同一个包中,方便类的查找和使用。
  • 如同文件夹一样,包也采用了树形目录的存储方式。同一个包中的类名字是不同的,不同的包中的类的名字是可以相同的,当同时调用两个不同包中相同类名的类时,应该加上包名加以区别。因此,包可以避免名字冲突。
  • 包也限定了访问权限,拥有包访问权限的类才能访问某个包中的类。

Java 使用包(package)这种机制是为了防止命名冲突,访问控制,提供搜索和定位类(class)、接口、枚举(enumerations)和注释(annotation)等。

创建包

包声明应该在源文件的第一行,每个源文件只能有一个包声明,这个文件中的每个类型都应用于它。

package pkg1[.pkg2[.pkg3…]];

package net.java.util;
public class Something{
   ...
}

// 那么它的路径应该是 net/java/util/Something.java 这样保存的。

创建包

创建包的时候,你需要为这个包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之后,如果其他的一个源文件包含了这个包提供的类、接口、枚举或者注释类型的时候,都必须将这个包的声明放在这个源文件的开头。

包声明应该在源文件的第一行,每个源文件只能有一个包声明,这个文件中的每个类型都应用于它。

如果一个源文件中没有使用包声明,那么其中的类,函数,枚举,注释等将被放在一个无名的包(unnamed package)中。

 

import 关键字

import package1[.package2…].(classname|*);
// 用 import 关键字引入,使用通配符 "*"

import payroll.*;

// 使用 import 关键字引入 Employee 类:

import payroll.Employee;

package 的目录结构

类放在包中会有两种主要的结果:

  • 包名成为类名的一部分,正如我们前面讨论的一样。
  • 包名必须与相应的字节码所在的目录结构相吻合。
package vehicle;
 
public class Car {
   // 类实现  
}
....\vehicle\Car.java

现在,正确的类名和路径将会是如下样子:

  • 类名 -> vehicle.Car
  • 路径名 -> vehicle\Car.java (在 windows 系统中)

编译的时候,编译器为包中定义的每个类、接口等类型各创建一个不同的输出文件,输出文件的名字就是这个类型的名字,并加上 .class 作为扩展后缀。

数据结构

  • 枚举(Enumeration)
  • 位集合(BitSet)
  • 向量(Vector)
  • 栈(Stack)
  • 字典(Dictionary)
  • 哈希表(Hashtable)(淘汰)
  • 属性(Properties)

Enumeration接口中定义了一些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枚举(一次获得一个)对象集合中的元素。

1

boolean hasMoreElements( )

 测试此枚举是否包含更多的元素。

2

Object nextElement( )

如果此枚举对象至少还有一个可提供的元素,则返回此枚举的下一个元素。

Bitset类

一个Bitset类创建一种特殊类型的数组来保存位值。BitSet中数组大小会随需要增加。这和位向量(vector of bits)比较类似。

//BitSet定义了两个构造方法。

//第一个构造方法创建一个默认的对象:

BitSet()

//第二个方法允许用户指定初始大小。所有位初始化为0。

BitSet(int size)

 

1

void and(BitSet set)

对此目标位 set 和参数位 set 执行逻辑与操作。

2

void andNot(BitSet set)

清除此 BitSet 中所有的位,其相应的位在指定的 BitSet 中已设置。

3

int cardinality( )

返回此 BitSet 中设置为 true 的位数。

4

void clear( )

将此 BitSet 中的所有位设置为 false。

5

void clear(int index)

将索引指定处的位设置为 false。

6

void clear(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将指定的 startIndex(包括)到指定的 toIndex(不包括)范围内的位设置为 false。

7

Object clone( )

复制此 BitSet,生成一个与之相等的新 BitSet。

8

boolean equals(Object bitSet)

将此对象与指定的对象进行比较。

9

void flip(int index)

将指定索引处的位设置为其当前值的补码。

10

void flip(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将指定的 fromIndex(包括)到指定的 toIndex(不包括)范围内的每个位设置为其当前值的补码。

11

boolean get(int index)

返回指定索引处的位值。

12

BitSet get(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返回一个新的 BitSet,它由此 BitSet 中从 fromIndex(包括)到 toIndex(不包括)范围内的位组成。

13

int hashCode( )

返回此位 set 的哈希码值。

14

boolean intersects(BitSet bitSet)

如果指定的 BitSet 中有设置为 true 的位,并且在此 BitSet 中也将其设置为 true,则返回 true。

15

boolean isEmpty( )

如果此 BitSet 中没有包含任何设置为 true 的位,则返回 true。

16

int length( )

返回此 BitSet 的"逻辑大小":BitSet 中最高设置位的索引加 1。

17

int nextClearBit(int startIndex)

返回第一个设置为 false 的位的索引,这发生在指定的起始索引或之后的索引上。

18

int nextSetBit(int startIndex)

返回第一个设置为 true 的位的索引,这发生在指定的起始索引或之后的索引上。

19

void or(BitSet bitSet)

对此位 set 和位 set 参数执行逻辑或操作。

20

void set(int index)

将指定索引处的位设置为 true。

21

void set(int index, boolean v)

 将指定索引处的位设置为指定的值。

22

void set(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将指定的 fromIndex(包括)到指定的 toIndex(不包括)范围内的位设置为 true。

23

void set(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boolean v)

将指定的 fromIndex(包括)到指定的 toIndex(不包括)范围内的位设置为指定的值。

24

int size( )

返回此 BitSet 表示位值时实际使用空间的位数。

25

String toString( )

返回此位 set 的字符串表示形式。

26

void xor(BitSet bitSet)

对此位 set 和位 set 参数执行逻辑异或操作。

Vector 类

Vector 类实现了一个动态数组。和 ArrayList 很相似,但是两者是不同的:

  • Vector 是同步访问的。
  • Vector 包含了许多传统的方法,这些方法不属于集合框架。

Vector 主要用在事先不知道数组的大小,或者只是需要一个可以改变大小的数组的情况。

// 第一种构造方法创建一个默认的向量,默认大小为 10:

Vector()

// 第二种构造方法创建指定大小的向量。

Vector(int size)

// 第三种构造方法创建指定大小的向量,并且增量用 incr 指定。增量表示向量每次增加的元素数目。

Vector(int size,int incr)

// 第四种构造方法创建一个包含集合 c 元素的向量:

Vector(Collection c)

1

void add(int index, Object element) 

 在此向量的指定位置插入指定的元素。

2

boolean add(Object o) 

 将指定元素添加到此向量的末尾。

3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将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此向量的末尾,按照指定 collection 的迭代器所返回的顺序添加这些元素。

4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c) 

在指定位置将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插入到此向量中。

5

void addElement(Object obj) 

 将指定的组件添加到此向量的末尾,将其大小增加 1。

6

int capacity() 

返回此向量的当前容量。

7

void clear() 

从此向量中移除所有元素。

8

Object clone() 

返回向量的一个副本。

9

boolean contains(Object elem) 

如果此向量包含指定的元素,则返回 true。

10

boolean containsAll(Collection c) 

如果此向量包含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则返回 true。

11

void copyInto(Object[] anArray) 

 将此向量的组件复制到指定的数组中。

12

Object elementAt(int index) 

返回指定索引处的组件。

13

Enumeration elements() 

返回此向量的组件的枚举。

14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增加此向量的容量(如有必要),以确保其至少能够保存最小容量参数指定的组件数。

15

boolean equals(Object o) 

比较指定对象与此向量的相等性。

16

Object firstElement() 

返回此向量的第一个组件(位于索引 0) 处的项)。

17

Object get(int index) 

返回向量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18

int hashCode() 

返回此向量的哈希码值。

19

int indexOf(Object elem) 

 返回此向量中第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的索引,如果此向量不包含该元素,则返回 -1。

20

int indexOf(Object elem, int index) 

 返回此向量中第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的索引,从 index 处正向搜索,如果未找到该元素,则返回 -1。

21

void insertElementAt(Object obj, int index) 

将指定对象作为此向量中的组件插入到指定的 index 处。

22

boolean isEmpty() 

测试此向量是否不包含组件。

23

Object lastElement() 

返回此向量的最后一个组件。

24

int lastIndexOf(Object elem) 

 返回此向量中最后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的索引;如果此向量不包含该元素,则返回 -1。

25

int lastIndexOf(Object elem, int index) 

返回此向量中最后一次出现的指定元素的索引,从 index 处逆向搜索,如果未找到该元素,则返回 -1。

26

Object remove(int index) 

 移除此向量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27

boolean remove(Object o) 

移除此向量中指定元素的第一个匹配项,如果向量不包含该元素,则元素保持不变。

28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 

从此向量中移除包含在指定 Collection 中的所有元素。

29

void removeAllElements() 

从此向量中移除全部组件,并将其大小设置为零。

30

boolean removeElement(Object obj) 

从此向量中移除变量的第一个(索引最小的)匹配项。

31

void removeElementAt(int index) 

删除指定索引处的组件。

32

protected void removeRange(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从此 List 中移除其索引位于 fromIndex(包括)与 toIndex(不包括)之间的所有元素。

33

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 c) 

在此向量中仅保留包含在指定 Collection 中的元素。

34

Object set(int index, Object element)

 用指定的元素替换此向量中指定位置处的元素。

35

void setElementAt(Object obj, int index) 

将此向量指定 index 处的组件设置为指定的对象。

36

void setSize(int newSize) 

 设置此向量的大小。

37

int size() 

 返回此向量中的组件数。

38

List subList(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返回此 List 的部分视图,元素范围为从 fromIndex(包括)到 toIndex(不包括)。

39

Object[] toArray()

 返回一个数组,包含此向量中以恰当顺序存放的所有元素。

40

Object[] toArray(Object[] a) 

返回一个数组,包含此向量中以恰当顺序存放的所有元素;返回数组的运行时类型为指定数组的类型。

41

String toString() 

返回此向量的字符串表示形式,其中包含每个元素的 String 表示形式。

42

void trimToSize() 

  对此向量的容量进行微调,使其等于向量的当前大小。

 

Stack 类

栈是Vector的一个子类,它实现了一个标准的后进先出的栈。

堆栈只定义了默认构造函数,用来创建一个空栈。 堆栈除了包括由Vector定义的所有方法,也定义了自己的一些方法。

1

boolean empty() 

测试堆栈是否为空。

2

Object peek( )

查看堆栈顶部的对象,但不从堆栈中移除它。

3

Object pop( )

移除堆栈顶部的对象,并作为此函数的值返回该对象。

4

Object push(Object element)

把项压入堆栈顶部。

5

int search(Object element)

返回对象在堆栈中的位置,以 1 为基数。

Dictionary 类

Dictionary 类是一个抽象类,用来存储键/值对,作用和Map类相似。

给出键和值,你就可以将值存储在Dictionary对象中。一旦该值被存储,就可以通过它的键来获取它。所以和Map一样, Dictionary 也可以作为一个键/值对列表。

1

Enumeration elements( )

返回此 dictionary 中值的枚举。

2

Object get(Object key)

返回此 dictionary 中该键所映射到的值。

3

boolean isEmpty( )

测试此 dictionary 是否不存在从键到值的映射。

4

Enumeration keys( )

返回此 dictionary 中的键的枚举。

5

Object 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

将指定 key 映射到此 dictionary 中指定 value。

6

Object remove(Object key)

从此 dictionary 中移除 key (及其相应的 value)。

7

int size( )

返回此 dictionary 中条目(不同键)的数量。

Properties 类

Properties 继承于 Hashtable.表示一个持久的属性集.属性列表中每个键及其对应值都是一个字符串。

Properties 类被许多Java类使用。例如,在获取环境变量时它就作为System.getProperties()方法的返回值。

//Properties类定义了两个构造方法. 第一个构造方法没有默认值。

Properties()

//第二个构造方法使用propDefault 作为默认值。两种情况下,属性列表都为空:

Properties(Properties propDefault)

1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

 用指定的键在此属性列表中搜索属性。

2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 String defaultProperty)

用指定的键在属性列表中搜索属性。

3

void list(PrintStream streamOut)

 将属性列表输出到指定的输出流。

4

void list(PrintWriter streamOut)

将属性列表输出到指定的输出流。

5

void load(InputStream streamIn) throws IOException

 从输入流中读取属性列表(键和元素对)。

6

Enumeration propertyNames( )

按简单的面向行的格式从输入字符流中读取属性列表(键和元素对)。

7

Object setProperty(String key, String value)

 调用 Hashtable 的方法 put。

8

void store(OutputStream streamOut, String description)

 以适合使用  load(InputStream)方法加载到 Properties 表中的格式,将此 Properties 表中的属性列表(键和元素对)写入输出流。

集合框架

集合框架被设计成要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 该框架必须是高性能的。基本集合(动态数组,链表,树,哈希表)的实现也必须是高效的。
  • 该框架允许不同类型的集合,以类似的方式工作,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
  • 对一个集合的扩展和适应必须是简单的。

为此,整个集合框架就围绕一组标准接口而设计。你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接口的标准实现,诸如: LinkedList, HashSet, 和 TreeSet 等,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通过这些接口实现自己的集合。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构造方法_03

从上面的集合框架图可以看到,Java 集合框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容器,一种是集合(Collection),存储一个元素集合,另一种是图(Map),存储键/值对映射。

Collection 接口又有 3 种子类型,List、Set 和 Queue,再下面是一些抽象类,最后是具体实现类,常用的有 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LinkedHashSet、HashMap、LinkedHashMap 等等。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Java_04

  • Collection:
  • List
  • ArrayList
  • LinkedList
  • Vector
  • Stack
  • Set
  • HashSet
  • LinkedHashSet
  • TreeSet
  • Queue
  • Map:
  • HashMap
  • LinkedHashMap
  • TreeMap
  • ConcurrentHashMap
  • Hashtable

集合框架是一个用来代表和操纵集合的统一架构。所有的集合框架都包含如下内容:

  • 接口:是代表集合的抽象数据类型。例如 Collection、List、Set、Map 等。之所以定义多个接口,是为了以不同的方式操作集合对象
  • 实现(类):是集合接口的具体实现。从本质上讲,它们是可重复使用的数据结构,例如: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HashMap。
  • 算法:是实现集合接口的对象里的方法执行的一些有用的计算,例如:搜索和排序。这些算法被称为多态,那是因为相同的方法可以在相似的接口上有着不同的实现。

除了集合,该框架也定义了几个 Map 接口和类。Map 里存储的是键/值对。尽管 Map 不是集合,但是它们完全整合在集合中。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java_05

 

集合接口

1

Collection 接口

Collection 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 Collection 代表一组 Object,即 Collection 的元素, Java不提供直接继承自Collection的类,只提供继承于的子接口(如List和set)。

Collection 接口存储一组不唯一,无序的对象。

2

List 接口

List接口是一个有序的 Collection,使用此接口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个元素插入的位置,能够通过索引(元素在List中位置,类似于数组的下标)来访问List中的元素,第一个元素的索引为 0,而且允许有相同的元素。

List 接口存储一组不唯一,有序(插入顺序)的对象。

3

Set

Set 具有与 Collection 完全一样的接口,只是行为上不同,Set 不保存重复的元素。

Set 接口存储一组唯一,无序的对象。

4

SortedSet

继承于Set保存有序的集合。

5

Map

Map 接口存储一组键值对象,提供key(键)到value(值)的映射。

6

Map.Entry

描述在一个Map中的一个元素(键/值对)。是一个Map的内部类。

7

SortedMap

继承于 Map,使 Key 保持在升序排列。

8

Enumeration

这是一个传统的接口和定义的方法,通过它可以枚举(一次获得一个)对象集合中的元素。这个传统接口已被迭代器取代。

Set和List的区别

  • 1. Set 接口实例存储的是无序的,不重复的数据。List 接口实例存储的是有序的,可以重复的元素。
  • 2. Set检索效率低下,删除和插入效率高,插入和删除不会引起元素位置改变 <实现类有HashSet,TreeSet>
  • 3. List和数组类似,可以动态增长,根据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长度自动增长List的长度。查找元素效率高,插入删除效率低,因为会引起其他元素位置改变 <实现类有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1

AbstractCollection 

实现了大部分的集合接口。

2

AbstractList 

继承于AbstractCollection 并且实现了大部分List接口。

3

AbstractSequentialList 

继承于 AbstractList ,提供了对数据元素的链式访问而不是随机访问。

4

LinkedList

该类实现了List接口,允许有null(空)元素。主要用于创建链表数据结构,该类没有同步方法,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List,则必须自己实现访问同步,解决方法就是在创建List时候构造一个同步的List。例如:

List list=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LinkedList(...));

LinkedList 查找效率低。

5

ArrayList

该类也是实现了List的接口,实现了可变大小的数组,随机访问和遍历元素时,提供更好的性能。该类也是非同步的,在多线程的情况下不要使用。ArrayList 增长当前长度的50%,插入删除效率低。

6

AbstractSet 

继承于AbstractCollection 并且实现了大部分Set接口。

7

HashSet

该类实现了Set接口,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素,不保证集合中元素的顺序,允许包含值为null的元素,但最多只能一个。

8

LinkedHashSet

具有可预知迭代顺序的 Set 接口的哈希表和链接列表实现。

9

TreeSet

该类实现了Set接口,可以实现排序等功能。

10

AbstractMap 

实现了大部分的Map接口。

11

HashMap

HashMap 是一个散列表,它存储的内容是键值对(key-value)映射。

该类实现了Map接口,根据键的HashCode值存储数据,具有很快的访问速度,最多允许一条记录的键为null,不支持线程同步。

12

TreeMap

继承了AbstractMap,并且使用一颗树。

13

WeakHashMap

继承AbstractMap类,使用弱密钥的哈希表。

14

LinkedHashMap

继承于HashMap,使用元素的自然顺序对元素进行排序.

15

IdentityHashMap

继承AbstractMap类,比较文档时使用引用相等。

在前面的教程中已经讨论通过java.util包中定义的类,如下所示:

序号

类描述

1

Vector

该类和ArrayList非常相似,但是该类是同步的,可以用在多线程的情况,该类允许设置默认的增长长度,默认扩容方式为原来的2倍。

2

Stack

栈是Vector的一个子类,它实现了一个标准的后进先出的栈。

3

Dictionary

Dictionary 类是一个抽象类,用来存储键/值对,作用和Map类相似。

4

Hashtable

Hashtable 是 Dictionary(字典) 类的子类,位于 java.util 包中。

5

Properties

Properties 继承于 Hashtable,表示一个持久的属性集,属性列表中每个键及其对应值都是一个字符串。

6

BitSet

一个Bitset类创建一种特殊类型的数组来保存位值。BitSet中数组大小会随需要增加。

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

相同点:

  • ArrayList 和 Vector 都是继承了相同的父类和实现了相同的接口(都实现了List,有序、允许重复和null)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底层都是数组(Object[])实现的
  • 初始默认长度都为10

不同点:

  • 同步性:Vector 中的 public 方法多数添加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以确保方法同步、也即是 Vector 线程安全、ArrayList 线程不安全
  • 性能:Vector 存在 synchronized 的锁等待情况、需要等待释放锁这个过程、所以性能相对较差
  • 扩容大小:ArrayList在底层数组不够用时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 0.5 倍,Vector默认是扩展 1 倍

ArrayList 与 LinkedList 区别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两者都实现了 List 接口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是否保证线程安全: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都是不同步的,也就是线程不安全;
  • 底层数据结构: Arraylist 底层使用的是 Object 数组;LinkedList 底层使用的是双向循环链表数据结构;
  • 插入和删除是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
  • ArrayList 采用数组存储,所以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受元素位置的影响。 比如:执行 add(E e)方法的时候, ArrayList 会默认在将指定的元素追加到此列表的末尾,这种情况时间复杂度就是O(1)。但是如果要在指定位置 i 插入和删除元素的话( add(intindex,E element))时间复杂度就为 O(n-i)。因为在进行上述操作的时候集合中第 i 和第 i 个元素之后的(n-i)个元素都要执行向后位/向前移一位的操作。
  • LinkedList 采用链表存储,所以插入,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不受元素位置的影响,都是近似 O(1),而数组为近似 O(n)。
  • ArrayList 一般应用于查询较多但插入以及删除较少情况,如果插入以及删除较多则建议使用 LinkedList
  • 是否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LinkedList 不支持高效的随机元素访问,而 ArrayList 实现了 RandomAccess 接口,所以有随机访问功能。快速随机访问就是通过元素的序号快速获取元素对象(对应于 get(intindex)方法)。
  • 内存空间占用: ArrayList 的空间浪费主要体现在在 list 列表的结尾会预留一定的容量空间,而 LinkedList 的空间花费则体现在它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消耗比 ArrayList 更多的空间(因为要存放直接后继和直接前驱以及数据)。

HashMap

  1. initialCapacity:初始容量。指的是 HashMap 集合初始化的时候自身的容量。可以在构造方法中指定;如果不指定的话,总容量默认值是 16 。需要注意的是初始容量必须是 2 的幂次方。(1.7中,已知HashMap中将要存放的KV个数的时候,设置一个合理的初始化容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性能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1. size:当前 HashMap 中已经存储着的键值对数量,即 HashMap.size()
  2. loadFactor:加载因子。所谓的加载因子就是 HashMap (当前的容量/总容量) 到达一定值的时候,HashMap 会实施扩容。加载因子也可以通过构造方法中指定,默认的值是 0.75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 HashMap 的初始容量为 16 ,那么扩容的阀值就是 0.75 * 16 = 12 。也就是说,在你打算存入第 13 个值的时候,HashMap 会先执行扩容。
  3. threshold:扩容阀值。即 扩容阀值 = HashMap 总容量 * 加载因子。当前 HashMap 的容量大于或等于扩容阀值的时候就会去执行扩容。扩容的容量为当前 HashMap 总容量的两倍。比如,当前 HashMap 的总容量为 16 ,那么扩容之后为 32 。
  4. table:Entry 数组。我们都知道 HashMap 内部存储 key/value 是通过 Entry 这个介质来实现的。而 table 就是 Entry 数组。

HashMap 基于 Hash 算法实现的,我们通过 put(key,value)存储,get(key)来获取。当传入 key 时,HashMap 会根据 key. hashCode() 计算出 hash 值,根据 hash 值将 value 保存在桶里。当计算出的 hash 值相同时,我们称之为 hash 冲突,HashMap 的做法是用链表和红黑树存储相同 hash 值的 value。当 hash 冲突的个数比较少时(默认为8),使用链表否则使用红黑树。

TreeMap、TreeSet以及 JDK1.8 之后的 HashMap 底层都用到了红黑树。红黑树就是为了解决二叉查找树的缺陷,因为二叉查找树在某些情况下会退化成一个线性结构。

ConcurrentHashMap

HashMap在多线程情况下,在put的时候,插入的元素超过了容量(由负载因子决定)的范围就会触发扩容操作,就是rehash,这个会重新将原数组的内容重新hash到新的扩容数组中,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存在同时其他的元素也在进行put操作,如果hash值相同,可能出现同时在同一数组下用链表表示,造成闭环,导致在get时会出现死循环,所以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

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它在所有涉及到多线程操作的都加上了synchronized关键字来锁住整个table,这就意味着所有的线程都在竞争一把锁,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它是安全的,但是无疑是效率低下的。

LinkedHashMap

是HashMap的一个子类,保存了记录的插入顺序,在用Iterator遍历LinkedHashMap时,先得到的记录肯定是先插入的.也可以在构造时用带参数,按照应用次数排序。在遍历的时候会比HashMap慢,不过有种情况例外,当HashMap容量很大,实际数据较少时,遍历起来可能会比 LinkedHashMap慢,因为LinkedHashMap的遍历速度只和实际数据有关,和容量无关,而HashMap的遍历速度和他的容量有关。

 

Hashtable 和 ConcurrentHashMap 的区别

Concurrent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上不同。

  • 底层数据结构: JDK1.7的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采用 分段的数组+链表 实现,JDK1.8 采用的数据结构和HashMap1.8的结构类似,数组+链表/红黑二叉树。Hashtable 和 JDK1.8 之前的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类似都是采用 数组+链表 的形式,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
  • 实现线程安全的方式(重要):
  • 在JDK1.7的时候,ConcurrentHashMap(分段锁) 对整个桶数组进行了分割分段(Segment),每一把锁只锁容器其中一部分数据,多线程访问容器里不同数据段的数据,就不会存在锁竞争,提高并发访问率。(默认分配16个Segment,比Hashtable效率提高16倍。) 到了 JDK1.8 的时候已经摒弃了Segment的概念,而是直接用 Node 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来实现,并发控制使用 synchronized 和 CAS 来操作。(JDK1.6以后 对 synchronized锁做了很多优化) 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优化过且线程安全的 HashMap,虽然在 JDK1.8 中还能看到 Segment 的数据结构,但是已经简化了属性,只是为了兼容旧版本;
  • Hashtable(同一把锁) :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效率非常低下。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方法时,其他线程也访问同步方法,可能会进入阻塞或轮询状态,如使用 put 添加元素,另一个线程不能使用 put 添加元素,也不能使用 get,竞争越激烈效率越低。

在 Queue 中 poll()和 remove()有什么区别?

  • 相同点:都是返回第一个元素,并在队列中删除返回的对象。
  • 不同点:如果没有元素 poll()会返回 null,而 remove()会直接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泛型

泛型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该机制允许程序员在编译时检测到非法的类型。

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的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此时类型也定义成参数形式(可以称之为类型形参),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的类型(类型实参)。

泛型方法

你可以写一个泛型方法,该方法在调用时可以接收不同类型的参数。根据传递给泛型方法的参数类型,编译器适当地处理每一个方法调用。

下面是定义泛型方法的规则:

  • 所有泛型方法声明都有一个类型参数声明部分,该类型参数声明部分在方法返回类型之前。
  • 每一个类型参数声明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类型参数,参数间用逗号隔开。一个泛型参数,也被称为一个类型变量,是用于指定一个泛型类型名称的标识符。
  • 类型参数能被用来声明返回值类型,并且能作为泛型方法得到的实际参数类型的占位符。
  • 泛型方法体的声明和其他方法一样。注意类型参数只能代表引用型类型,不能是原始类型(像int,double,char的等)。
/**
 * 泛型方法的基本介绍
 * @param tClass 传入的泛型实参
 * @return T 返回值为T类型
 * 说明:
 *     1)public 与 返回值中间<T>非常重要,可以理解为声明此方法为泛型方法。
 *     2)只有声明了<T>的方法才是泛型方法,泛型类中的使用了泛型的成员方法并不是泛型方法。
 *     3)<T>表明该方法将使用泛型类型T,此时才可以在方法中使用泛型类型T。
 *     4)与泛型类的定义一样,此处T可以随便写为任意标识,常见的如T、E、K、V等形式的参数常用于表示泛型。
 */
public <T,E,K> T genericMethod(Class<T> tClass)throws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IllegalAccessException{
        T instance = tClass.new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泛型类

泛型类的声明和非泛型类的声明类似,除了在类名后面添加了类型参数声明部分。

和泛型方法一样,泛型类的类型参数声明部分也包含一个或多个类型参数,参数间用逗号隔开。一个泛型参数,也被称为一个类型变量,是用于指定一个泛型类型名称的标识符。因为他们接受一个或多个参数,这些类被称为参数化的类或参数化的类型。

泛型的类型参数只能是类类型,不能是简单类型。

//此处T可以随便写为任意标识,常见的如T、E、K、V等形式的参数常用于表示泛型
//在实例化泛型类时,必须指定T的具体类型
public class Generic<T>{ 
    //key这个成员变量的类型为T,T的类型由外部指定  
    private T key;
    public Generic(T key) { //泛型构造方法形参key的类型也为T,T的类型由外部指定
        this.key = key;
    }
    public T getKey(){ //泛型方法getKey的返回值类型为T,T的类型由外部指定
        return key;
    }
}

静态方法与泛型

静态方法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在类中的静态方法使用泛型:静态方法无法访问类上定义的泛型;如果静态方法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不确定的时候,必须要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即:如果静态方法要使用泛型的话,必须将静态方法也定义成泛型方法 。

public class StaticGenerator<T> {
    ....
    ....
    /**
     * 如果在类中定义使用泛型的静态方法,需要添加额外的泛型声明(将这个方法定义成泛型方法)
     * 即使静态方法要使用泛型类中已经声明过的泛型也不可以。
     * 如:public static void show(T t){..},此时编译器会提示错误信息:
          "StaticGenerator cannot be refrenced from static context"
     */
    public static <T> void show(T t){

    }
}

泛型限定符

可能有时候,你会想限制那些被允许传递到一个类型参数的类型种类范围。如:类型实参只准传入某种类型的父类或某种类型的子类。

泛型中上界和下界的定义

  • 上界<? extend Fruit>
  • 上界的list只能get,不能add(确切地说不能add出除null之外的对象,包括Object
  • 上界<? extend Fruit> ,表示所有继承Fruit的子类,但是具体是哪个子类,无法确定,所以调用add的时候,要add什么类型,谁也不知道。但是get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子类,不管追溯多少辈,肯定有个父类是Fruit,所以,我都可以用最大的父类Fruit接着,也就是把所有的子类向上转型为Fruit
  • 下界<? super Apple>
  • 下界的list只能add,不能get
  • 下界<? super Apple>,表示Apple的所有父类,包括Fruit,一直可以追溯到老祖宗Object 。那么当我add的时候,我不能add Apple的父类,因为不能确定List里面存放的到底是哪个父类。但是我可以add Apple及其子类。因为不管我的子类是什么类型,它都可以向上转型为Apple及其所有的父类甚至转型为Object 。但是当我get的时候,Apple的父类这么多,我用什么接着呢,除了Object,其他的都接不住。

泛型的上下边界添加,必须与泛型的声明在一起。首先列出类型参数的名称,后跟extends关键字,最后紧跟它的上界。

// 比较三个值并返回最大值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T maximum(T x, T y, T z)
   {                     
      T max = x; // 假设x是初始最大值
      if ( y.compareTo( max ) > 0 ){
         max = y; //y 更大
      }
      if ( z.compareTo( max ) > 0 ){
         max = z; // 现在 z 更大           
      }
      return max; // 返回最大对象
   }

那就是编译器可以支持向上转型,但不支持向下转型。具体来讲,我可以把Apple对象赋值给Fruit的引用,但是如果把Fruit对象赋值给Apple的引用就必须得用cast。

 

类型通配符

1、类型通配符一般是使用?代替具体的类型实参。?和Number、String、Integer一样都是一种实际的类型。例如 List<?> 在逻辑上是List<String>,List<Integer> 等所有List<具体类型实参>的父类

2、类型通配符上限通过形如List来定义,如此定义就是通配符泛型值接受Number及其下层子类类型。

3、类型通配符下限通过形如 List<? super Number>来定义,表示类型只能接受Number及其三层父类类型,如 Object 类型的实例。

 

JAVA内存模型

  1. Java所有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
  2.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内存,里面保存该线程的使用到的变量副本(该副本就是主内存中该变量的一份拷贝)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java_06

  1. 线程对共享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进行,不能直接在主内存中读写
  2. 不同线程之间无法直接访问其他线程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线程1对共享变量的修改,要想被线程2及时看到,必须经过如下2个过程:

  1. 把工作内存1中更新过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中
  2. 将主内存中最新的共享变量的值更新到工作内存2中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Java_07

可见性与原子性

  • 可见性: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修改,更够及时的被其他线程看到
  • 原子性:即不可再分了,不能分为多步操作。

 

多线程

并发: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并行和并发有什么区别?

解释一: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

解释二:并行是在不同实体上的多个事件,并发是在同一实体上的多个事件。

所以并发编程的目标是充分的利用处理器的每一个核,以达到最高的处理性能。

进程

在计算机中,我们把一个任务称为一个进程. 某些进程内部还需要同时执行多个子任务,我们把子任务称为线程。

进程和线程的关系就是:一个进程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线程,但至少会有一个线程。

操作系统调度的最小任务单位其实不是进程,而是线程。

进程 vs 线程

进程和线程是包含关系,但是多任务既可以由多进程实现,也可以由单进程内的多线程实现,还可以混合多进程+多线程。

  • 多进程模式(每个进程只有一个线程)
  • 多线程模式(一个进程有多个线程)
  • 多进程+多线程模式(复杂度最高)

 

  • 多线程相比,多进程的缺点在于:
  • 创建进程比创建线程开销大,尤其是在Windows系统上;
  • 进程间通信比线程间通信要慢,因为线程间通信就是读写同一个变量,速度很快。
  • 而多进程的优点在于:
  • 多进程稳定性比多线程高,因为在多进程的情况下,一个进程崩溃不会影响其他进程,而在多线程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线程崩溃会直接导致整个进程崩溃。

多线程

Java语言内置了多线程支持:一个Java程序实际上是一个JVM进程,JVM进程用一个主线程来执行main()方法,在main()方法内部,我们又可以启动多个线程。此外,JVM还有负责垃圾回收的其他工作线程等。

和单线程相比,多线程编程的特点在于:多线程经常需要读写共享数据,并且需要同步。

Java多线程编程的特点又在于:

  • 多线程模型是Java程序最基本的并发模型;
  • 后续读写网络、数据库、Web开发等都依赖Java多线程模型。

守护线程是什么?

守护线程是运行在后台的一种特殊进程。它独立于控制终端并且周期性地执行某种任务或等待处理某些发生的事件。在 Java 中垃圾回收线程就是特殊的守护线程。

创建新线程

要创建一个新线程非常容易,我们需要实例化一个Thread实例,然后调用它的start()方法

新线程能执行指定的代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继承Thread类,然后覆写run()方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 = new MyThread();
        t.start(); // 启动新线程
    }
}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start new thread!");
    }
}

方法二:创建Thread实例时,传入一个Runnable实例(实现Runnable接口)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t.start(); // 启动新线程
    }
}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start new thread!");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t = new Thread(() -> {
            System.out.println("start new thread!");
        });
        t.start(); // 启动新线程
    }
}

线程的状态

lotusnotes的java代理如何获取网站中指定的数据_Java_08

在Java程序中,一个线程对象只能调用一次start()方法启动新线程,并在新线程中执行run()方法。一旦run()方法执行完毕,线程就结束了。

  • New:新创建的线程,尚未执行;
  • Runnable:运行中的线程,正在执行run()方法的Java代码;
  • Blocked:运行中的线程,因为某些操作被阻塞而挂起;
  • Waiting:运行中的线程,因为某些操作在等待中;
  • Timed Waiting:运行中的线程,因为执行sleep()方法正在计时等待;
  • Terminated:线程已终止,因为run()方法执行完毕。
┌─────────────┐
         │     Ne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unnable   │ │   Blocked   ││
 └─────────────┘ └─────────────┘
│┌─────────────┐ ┌─────────────┐│
 │   Waiting   │ │Timed Wait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Terminated  │
         └─────────────┘

当线程启动后,它可以在RunnableBlockedWaitingTimed Waiting这几个状态之间切换,直到最后变成Terminated状态,线程终止。

线程终止的原因有:

  • 线程正常终止:run()方法执行到return语句返回;
  • 线程意外终止:run()方法因为未捕获的异常导致线程终止;
  • 对某个线程的Thread实例调用stop()方法强制终止(强烈不推荐使用)。

一个线程还可以等待另一个线程直到其运行结束。例如,main线程在启动t线程后,可以通过t.join()等待t线程结束后再继续运行。

 

中断线程

如果线程需要执行一个长时间任务,就可能需要能中断线程。中断线程就是其他线程给该线程发一个信号,该线程收到信号后结束执行run()方法,使得自身线程能立刻结束运行。

中断一个线程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其他线程中对目标线程调用interrupt()方法,目标线程需要反复检测自身状态是否是interrupted状态,如果是,就立刻结束运行。

sleep() 和 wait() 有什么区别?

  • 类的不同:sleep() 来自 Thread,wait() 来自 Object。
  • 释放锁:sleep() 不释放锁;wait() 释放锁。
  • 用法不同:sleep() 时间到会自动恢复;wait() 可以使用 notify()/notifyAll()直接唤醒。

notify()和 notifyAll()有什么区别?

notifyAll()会唤醒所有的线程,notify()之后唤醒一个线程。notifyAll() 调用后,会将全部线程由等待池移到锁池,然后参与锁的竞争,竞争成功则继续执行,如果不成功则留在锁池等待锁被释放后再次参与竞争。而 notify()只会唤醒一个线程,具体唤醒哪一个线程由虚拟机控制。

 

线程的 run() 和 start() 有什么区别?

start() 方法用于启动线程,run() 方法用于执行线程的运行时代码。run() 可以重复调用,而 start() 只能调用一次。

线程不安全/安全的类

  • 不安全:
  • StringBuilder, HashMap, ArrayList, LinkedList
  • 安全:
  • StringBuffer, ConcurrentHashMap, Vector,Stack

 

创建线程池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创建和销毁对象是很费时间的,因为创建一个对象要获取内存资源或者其它更多资源。在Java中更是如此,虚拟机将试图跟踪每一个对象,以便能够在对象销毁后进行垃圾回收。所以提高服务程序效率的一个手段就是尽可能减少创建和销毁对象的次数,特别是一些很耗资源的对象创建和销毁,这就是”池化资源”技术产生的原因。线程池顾名思义就是事先创建若干个可执行的线程放入一个池(容器)中,需要的时候从池中获取线程不用自行创建,使用完毕不需要销毁线程而是放回池中,从而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对象的开销。

  • newSingleThreadExecutor():它的特点在于工作线程数目被限制为 1,操作一个无界的工作队列,所以它保证了所有任务的都是被顺序执行,最多会有一个任务处于活动状态,并且不允许使用者改动线程池实例,因此可以避免其改变线程数目;
  • newCachedThreadPool():它是一种用来处理大量短时间工作任务的线程池,具有几个鲜明特点:它会试图缓存线程并重用,当无缓存线程可用时,就会创建新的工作线程;如果线程闲置的时间超过 60 秒,则被终止并移出缓存;长时间闲置时,这种线程池,不会消耗什么资源。其内部使用 SynchronousQueue 作为工作队列;
  •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重用指定数目(nThreads)的线程,其背后使用的是无界的工作队列,任何时候最多有 nThreads 个工作线程是活动的。这意味着,如果任务数量超过了活动队列数目,将在工作队列中等待空闲线程出现;如果有工作线程退出,将会有新的工作线程被创建,以补足指定的数目 nThreads;
  • 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创建单线程池,返回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可以进行定时或周期性的工作调度;
  •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和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类似,创建的是个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可以进行定时或周期性的工作调度,区别在于单一工作线程还是多个工作线程;
  • newWorkStealingPool(int parallelism):这是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线程池,Java 8 才加入这个创建方法,其内部会构建ForkJoinPool,利用Work-Stealing算法,并行地处理任务,不保证处理顺序;
  • ThreadPoolExecutor():是最原始的线程池创建,上面1-3创建方式都是对ThreadPoolExecutor的封装。

线程池都有哪些状态?

  • RUNNING:这是最正常的状态,接受新的任务,处理等待队列中的任务。
  • SHUTDOWN:不接受新的任务提交,但是会继续处理等待队列中的任务。
  • STOP:不接受新的任务提交,不再处理等待队列中的任务,中断正在执行任务的线程。
  • TIDYING:所有的任务都销毁了,workCount 为 0,线程池的状态在转换为 TIDYING 状态时,会执行钩子方法 terminated()。
  • TERMINATED:terminated()方法结束后,线程池的状态就会变成这个。

线程池中 submit() 和 execute() 方法有什么区别?

  • execute():只能执行 Runnable 类型的任务。
  • submit():可以执行 Runnable 和 Callable 类型的任务。

Callable 类型的任务可以获取执行的返回值,而 Runnable 执行无返回值。

 

在 Java 程序中怎么保证多线程的运行安全?

  • 方法一:使用安全类,比如 Java. util. concurrent 下的类。
  • 方法二:使用自动锁 synchronized。
  • 方法三:使用手动锁 Lock。

synchronized 和 Lock 有什么区别?

  • synchronized 可以给类、方法、代码块加锁;而 lock 只能给代码块加锁。
  • synchronized 是托管给JVM执行的不需要手动获取锁和释放锁,使用简单,发生异常会自动释放锁,不会造成死锁;而 lock 需要自己加锁和释放锁,有比synchronized更精确的线程语义。如果使用不当没有 unLock()去释放锁就会造成死锁。
  • 通过 Lock 可以知道有没有成功获取锁,而 synchronized 却无法办到。
  • synchronized获取锁和释放锁的方式都是在块结构中,当获取多个锁时,必须以相反的顺序释放,并且是自动解锁。而Lock则需要开发人员手动释放,并且必须在finally中释放,否则会引起死锁。
  • lock接口的实现类ReentrantLock,不仅具有和synchronized相同的并发性和内存语义,还多了超时的获取锁、定时锁、等候和中断锁等。
    在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synchronized的性能优于ReentrantLock,竞争激烈的情况下synchronized的性能会下降的非常快,而ReentrantLock则基本不变。

synchronized 和 volatile 的区别是什么?

  1. volatile 是变量修饰符;synchronized 是修饰类、方法、代码段。
  2. volatile 仅能实现变量的修改可见性,不能保证原子性;而 synchronized 则可以保证变量的修改可见性和原子性。
  3. Volatile不需要加锁,不会造成线程的阻塞;synchronized 可能会造成线程的阻塞。
  4. volatile标记的变量不会被编译器优化,而synchronized标记的变量可以被编译器优化(如编译器重排序的优化)。

什么是死锁?

两个线程或两个以上线程都在等待对方执行完毕才能继续往下执行的时候就发生了死锁。结果就是这些线程都陷入了无限的等待中。

当线程 A 持有独占锁a,并尝试去获取独占锁 b 的同时,线程 B 持有独占锁 b,并尝试获取独占锁 a 的情况下,就会发生 AB 两个线程由于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锁,而发生的阻塞现象,我们称为死锁。

怎么防止死锁?

  • 尽量使用 tryLock(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的方法(ReentrantLock、ReentrantReadWriteLock),设置超时时间,超时可以退出防止死锁。
  • 尽量使用 Java. util. concurrent 并发类代替自己手写锁。
  • 尽量降低锁的使用粒度,尽量不要几个功能用同一把锁。
  • 指定获取锁的顺序,并强制线程按照指定的顺序获取锁。

 

垃圾回收机制

对于GC来说,当程序员创建对象时,GC就开始监控这个对象的地址、大小以及使用情况。通常,GC采用有向图的方式记录和管理堆(heap)中的所有对象。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达的”,哪些对象是”不可达的”。当GC确定一些对象超过作用域(不可达),GC就有责任回收这些内存空间。可以。程序员可以手动执行System.gc(),通知GC运行,但是Java语言规范并不保证GC一定会执行。 

垃圾回收器通常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低级别的线程运行,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对内存堆中已经死亡的或者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对象进行清楚和回收,程序员不能实时的调用垃圾回收器对某个对象或所有对象进行垃圾回收。

 

内存泄漏 

不再会被使用的对象的内存不能被回收,就是内存泄露。

有两类主要的Java内存泄漏:

  • 不再需要的对象引用
  • 未释放的系统资源

非必要的对象引用
Java代码常常保留对于不再需要的对象引用, 并且这阻止了内存的垃圾收集器的工作. Java对象通常被其他对象包含引用, 为此一个单一对象可以保持整个对象树在内存中, 于是导致了如下问题:

  • 在向数组添加对象以后遗漏了对于他们的处理
  • 直到你再次使用对象的时候都不释放引用. 比如一个菜单指令可以插件一个对象实例引用并且不释放便于以后再次调用的时候使用, 但是也许永远不会发生.
  • 在其他引用依然需要旧有状态的时候贸然修改对象状态. 比如当你为了在一个文本文件里面保存一些属性而使用一个数组, 诸如”字符个数”等字段在不再需要的时候依然保留在内存当中.
  • 允许一个长久执行的线程所引用的对象. 设置引用为NULL也无济于事, 在线程退出和空闲之前, 对象不会被收集释放

未释放的系统资源

Java方法可以定位Java实例意外的堆内存, 诸如针对视窗和位图的内存资源. Java常常通过JNI(Java Native Interface)调用C/C++子程序定位这些资源.

JDBC

Java为关系数据库定义了一套标准的访问接口: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 各数据库厂商使用相同的接口,Java代码不需要针对不同数据库分别开发;
  • Java程序编译期仅依赖java.sql包,不依赖具体数据库的jar包;
  • 可随时替换底层数据库,访问数据库的Java代码基本不变。

使用Java程序访问数据库时,Java代码并不是直接通过TCP连接去访问数据库,而是通过JDBC接口来访问,而JDBC接口则通过JDBC驱动来实现真正对数据库的访问。

例如,我们在Java代码中如果要访问MySQL,那么必须编写代码操作JDBC接口。注意到JDBC接口是Java标准库自带的,所以可以直接编译。而具体的JDBC驱动是由数据库厂商提供的,例如,MySQL的JDBC驱动由Oracle提供。因此,访问某个具体的数据库,我们只需要引入该厂商提供的JDBC驱动,就可以通过JDBC接口来访问,这样保证了Java程序编写的是一套数据库访问代码,却可以访问各种不同的数据库,因为他们都提供了标准的JDBC驱动:

┌ ─ ─ ─ ─ ─ ─ ─ ─ ─ ─ ┐
│  ┌───────────────┐  │
   │   Java App    │
│  └───────────────┘  │
           │
│          ▼          │
   ┌───────────────┐
│  │JDBC Interface │<─┼─── JDK
   └───────────────┘
│          │          │
           ▼
│  ┌───────────────┐  │
   │  JDBC Driver  │<───── Vendor
│  └───────────────┘  │
           │
└ ─ ─ ─ ─ ─│─ ─ ─ ─ ─ ┘
           ▼
   ┌───────────────┐
   │   Database    │
   └───────────────┘

从代码来看,Java标准库自带的JDBC接口其实就是定义了一组接口,而某个具体的JDBC驱动其实就是实现了这些接口的类。

数据库实现了JDBC接口的jar包称为JDBC驱动。我们自己编写的代码只需要引用Java标准库提供的java.sql包下面的相关接口,由此再间接地通过MySQL驱动的jar包通过网络访问MySQL服务器,所有复杂的网络通讯都被封装到JDBC驱动中,因此,Java程序本身只需要引入一个MySQL驱动的jar包就可以正常访问MySQL服务器:

┌ ─ ─ ─ ─ ─ ─ ─ ─ ─ ─ ┐
   ┌───────────────┐
│  │   App.class   │  │
   └───────────────┘
│          │          │
           ▼
│  ┌───────────────┐  │
   │  java.sql.*   │
│  └───────────────┘  │
           │
│          ▼          │
   ┌───────────────┐     TCP    ┌───────────────┐
│  │ mysql-xxx.jar │──┼────────>│     MySQL     │
   └───────────────┘            └───────────────┘
└ ─ ─ ─ ─ ─ ─ ─ ─ ─ ─ ┘
          JVM

JDBC连接

导入mysql驱动。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5.1.47</version>
    <scope>runtime</scope>
</dependency>

注意到这里添加依赖的scoperuntime,因为编译Java程序并不需要MySQL的这个jar包,只有在运行期才需要使用。如果把runtime改成compile,虽然也能正常编译,但是在IDE里写程序的时候,会多出来一大堆类似com.mysql.jdbc.Connection这样的类,非常容易与Java标准库的JDBC接口混淆,所以坚决不要设置为compile

// JDBC连接的URL, 不同数据库有不同的格式:
String JDBC_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String JDBC_USER = "root";
String JDBC_PASSWORD = "password";
// 获取连接: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ODO: 访问数据库...
// 关闭连接:
conn.close();

DriverManager会自动扫描classpath,找到所有的JDBC驱动,然后根据我们传入的URL自动挑选一个合适的驱动。

因为JDBC连接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所以使用后要及时释放。使用try (resource)来自动释放JDBC连接是一个好方法: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
}

SQL注入

使用Statement拼字符串非常容易引发SQL注入的问题,这是因为SQL参数往往是从方法参数传入的。

使用PreparedStatement可以完全避免SQL注入的问题,因为PreparedStatement始终使用?作为占位符,并且把数据连同SQL本身传给数据库,这样可以保证每次传给数据库的SQL语句是相同的,只是占位符的数据不同,还能高效利用数据库本身对查询的缓存。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ry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id, grade, name, gender FROM students WHERE gender=? AND grade=?")) {
        ps.setObject(1, "M"); // 注意:索引从1开始
        ps.setObject(2, 3);
        try (ResultSet rs = ps.executeQuery()) {
            while (rs.next()) {
                long id = rs.getLong("id");
                long grade = rs.getLong("grade");
                String name = rs.getString("name");
                String gender = rs.getString("gender");
            }
        }
    }
}

使用PreparedStatementStatement稍有不同,必须首先调用setObject()设置每个占位符?的值,最后获取的仍然是ResultSet对象。

数据类型

需要在Java数据类型和SQL数据类型之间进行转换。JDBC在java.sql.Types定义了一组常量来表示如何映射SQL数据类型。

SQL数据类型

Java数据类型

BIT, BOOL

boolean

INTEGER

int

BIGINT

long

REAL

float

FLOAT, DOUBLE

double

CHAR, VARCHAR

String

DECIMAL

BigDecimal

DATE

java.sql.Date, LocalDate

TIME

java.sql.Time, LocalTime

JDBC CRUD

查询

  1. 通过Connection提供的createStatement()方法创建一个Statement对象,用于执行一个查询;
  2. 执行Statement对象提供的executeQuery("SELECT * FROM students")并传入SQL语句,执行查询并获得返回的结果集,使用ResultSet来引用这个结果集;
  3. 反复调用ResultSetnext()方法并读取每一行结果。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ry (Statement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
        try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SELECT id, grade, name, gender FROM students WHERE gender=1")) {
            while (rs.next()) {
                long id = rs.getLong(1); // 注意:索引从1开始
                long grade = rs.getLong(2);
                String name = rs.getString(3);
                int gender = rs.getInt(4);
            }
        }
    }
}

StatmentResultSet都是需要关闭的资源,因此嵌套使用try (resource)确保及时关闭;

rs.next()用于判断是否有下一行记录,如果有,将自动把当前行移动到下一行(一开始获得ResultSet时当前行不是第一行);

ResultSet获取列时,索引从1开始而不是0

必须根据SELECT的列的对应位置来调用getLong(1)getString(2)这些方法,否则对应位置的数据类型不对,将报错。

插入

executeUpdate()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ry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
            "INSERT INTO students (id, grade, name, gender) VALUES (?,?,?,?)")) {
        ps.setObject(1, 999); // 注意:索引从1开始
        ps.setObject(2, 1); // grade
        ps.setObject(3, "Bob"); // name
        ps.setObject(4, "M"); // gender
        int n = ps.executeUpdate(); // 1
    }
}

当成功执行executeUpdate()后,返回值是int,表示插入的记录数量。此处总是1,因为只插入了一条记录。

插入并获取主键

如果数据库的表设置了自增主键,那么在执行INSERT语句时,并不需要指定主键,数据库会自动分配主键。对于使用自增主键的程序,有个额外的步骤,就是如何获取插入后的自增主键的值。

要获取自增主键,不能先插入,再查询。因为两条SQL执行期间可能有别的程序也插入了同一个表。获取自增主键的正确写法是在创建PreparedStatement的时候,指定一个RETURN_GENERATED_KEYS标志位,表示JDBC驱动必须返回插入的自增主键。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ry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
            "INSERT INTO students (grade, name, gender) VALUES (?,?,?)",
            Statement.RETURN_GENERATED_KEYS)) {
        ps.setObject(1, 1); // grade
        ps.setObject(2, "Bob"); // name
        ps.setObject(3, "M"); // gender
        int n = ps.executeUpdate(); // 1
        try (ResultSet rs = ps.getGeneratedKeys()) {
            if (rs.next()) {
                long id = rs.getLong(1); // 注意:索引从1开始
            }
        }
    }
}

一是调用prepareStatement()时,第二个参数必须传入常量Statement.RETURN_GENERATED_KEYS,否则JDBC驱动不会返回自增主键;

二是执行executeUpdate()方法后,必须调用getGeneratedKeys()获取一个ResultSet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数据库自动生成的主键的值,读取该对象的每一行来获取自增主键的值。如果一次插入多条记录,那么这个ResultSet对象就会有多行返回值。如果插入时有多列自增,那么ResultSet对象的每一行都会对应多个自增值(自增列不一定必须是主键)。

更新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ry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UPDATE students SET name=? WHERE id=?")) {
        ps.setObject(1, "Bob"); // 注意:索引从1开始
        ps.setObject(2, 999);
        int n = ps.executeUpdate(); // 返回更新的行数
    }
}

executeUpdate()返回数据库实际更新的行数。返回结果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0(表示没有任何记录更新)。

删除

try (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_URL, JDBC_USER, JDBC_PASSWORD)) {
    try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DELETE FROM students WHERE id=?")) {
        ps.setObject(1, 999); // 注意:索引从1开始
        int n = ps.executeUpdate(); // 删除的行数
    }
}

JDBC事物

数据库事务(Transaction)是由若干个SQL语句构成的一个操作序列。

数据库系统保证在一个事务中的所有SQL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不执行,即数据库事务具有ACID特性:

  • Atomicity:原子性
  • Consistency:一致性
  • Isolation:隔离性
  • Durability:持久性

事务隔离级别

Isolation Level

脏读

不可重复读

幻读

Read Uncommitted

Y

Y

Y

Read Committed

 

Y

Y

Repeatable Read

 

 

Y

Serializable

 

 

 

事务例子:多条SQL包裹在一个数据库事务中执行。

Connection conn = openConnection();
try {
    // 关闭自动提交:
    conn.setAutoCommit(false);
    // 执行多条SQL语句:
    insert(); update(); delete();
    // 提交事务:
    conn.commi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 回滚事务:
    conn.rollback();
} finally {
    conn.setAutoCommit(true);
    conn.close();
}

实际上,默认情况下,我们获取到Connection连接后,总是处于“自动提交”模式,也就是每执行一条SQL都是作为事务自动执行的,这也是为什么前面几节我们的更新操作总能成功的原因:因为默认有这种“隐式事务”。只要关闭了ConnectionautoCommit,那么就可以在一个事务中执行多条语句,事务以commit()方法结束。

如果要设定事务的隔离级别,可以使用如下代码:

// 设定隔离级别为READ COMMITTED:
conn.setTransactionIsolation(Connection.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如果没有调用上述方法,那么会使用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MySQL的默认隔离级别是REPEATABLE READ

JDBC Batch

执行一些批量操作。把同一个SQL但参数不同的若干次操作合并为一个batch执行。

try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Statement("INSERT INTO students (name, gender, grade, score) VALUES (?, ?, ?, ?)")) {
    // 对同一个PreparedStatement反复设置参数并调用addBatch():
    for (String name : names) {
        ps.setString(1, name);
        ps.setBoolean(2, gender);
        ps.setInt(3, grade);
        ps.setInt(4, score);
        ps.addBatch(); // 添加到batch
    }
    // 执行batch:
    int[] ns = ps.executeBatch();
    for (int n : ns) {
        System.out.println(n + " inserted."); // batch中每个SQL执行的结果数量
    }
}

JDBC连接池

创建线程是一个昂贵的操作,如果有大量的小任务需要执行,并且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实际上会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往往创建和消耗线程所耗费的时间比执行任务的时间还长,所以,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用线程池。

在执行JDBC的增删改查的操作时,如果每一次操作都来一次打开连接,操作,关闭连接,那么创建和销毁JDBC连接的开销就太大了。为了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JDBC连接,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Connection Pool)复用已经创建好的连接。

JDBC连接池有一个标准的接口javax.sql.DataSource,注意这个类位于Java标准库中,但仅仅是接口。要使用JDBC连接池,我们必须选择一个JDBC连接池的实现。常用的JDBC连接池有:

  • HikariCP
  • C3P0
  • BoneCP
  • Druid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HikariCP。我们以HikariCP为例,要使用JDBC连接池,先添加HikariCP的依赖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com.zaxxer</groupId>
    <artifactId>HikariCP</artifactId>
    <version>2.7.1</version>
</dependency>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DataSource实例,这个实例就是连接池: 

HikariConfig config = new HikariConfig();
config.setJdbc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config.setUsername("root");
config.setPassword("password");
config.addDataSourceProperty("connectionTimeout", "1000"); // 连接超时:1秒
config.addDataSourceProperty("idleTimeout", "60000"); // 空闲超时:60秒
config.addDataSourceProperty("maximumPoolSize", "10"); // 最大连接数:10
DataSource ds = new HikariDataSource(config);

注意创建DataSource也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操作,所以通常DataSource实例总是作为一个全局变量存储,并贯穿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通过连接池获取连接时,并不需要指定JDBC的相关URL、用户名、口令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已经存储在连接池内部了(创建HikariDataSource时传入的HikariConfig持有这些信息)。一开始,连接池内部并没有连接,所以,第一次调用ds.getConnection(),会迫使连接池内部先创建一个Connection,再返回给客户端使用。当我们调用conn.close()方法时(在try(resource){...}结束处),不是真正“关闭”连接,而是释放到连接池中,以便下次获取连接时能直接返回。

因此,连接池内部维护了若干个Connection实例,如果调用ds.getConnection(),就选择一个空闲连接,并标记它为“正在使用”然后返回,如果对Connection调用close(),那么就把连接再次标记为“空闲”从而等待下次调用。这样一来,我们就通过连接池维护了少量连接,但可以频繁地执行大量的SQL语句。

通常连接池提供了大量的参数可以配置,例如,维护的最小、最大活动连接数,指定一个连接在空闲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等,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负载合理地配置这些参数。此外,大多数连接池都提供了详细的实时状态以便进行监控。

JDBC小结

  • 创建全局DataSource实例,表示数据库连接池;
  • 在需要读写数据库的方法内部,按如下步骤访问数据库:
  • 从全局DataSource实例获取Connection实例;
  • 通过Connection实例创建PreparedStatement实例;
  • 执行SQL语句,如果是查询,则通过ResultSet读取结果集,如果是修改,则获得int结果。

正确编写JDBC代码的关键是使用try ... finally释放资源,涉及到事务的代码需要正确提交或回滚事务。